【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和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智能终端设备的外观设计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设备的设计方案出厂即已确定,后期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外观颜色做出适应性调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缺陷,目前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膜的技术方案,但是,目前应用于设备端的电致变色膜的控制方案较为单一,且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够丰富,给用户的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PMOS管Q1、NMOS管Q2、PMOS管Q3以及比较器D1,其中,所述PMOS管Q1的源极与电源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漏极与变色膜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控制极与所述比较器D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源极和所述PMOS管Q1的控制极之间并联电阻R3,所述比较器D1的供电电源端通过所述PMOS管Q3与音频处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PMOS管Q1、NMOS管Q2、PMOS管Q3以及比较器D1,其中,所述PMOS管Q1的源极与电源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漏极与变色膜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控制极与所述比较器D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源极和所述PMOS管Q1的控制极之间并联电阻R3,所述比较器D1的供电电源端通过所述PMOS管Q3与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电源相连,所述PMOS管Q3的控制极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N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变色膜的输入端相连,所述NMOS管Q2的控制级与所述比较器D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N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PMOS管Q1、NMOS管Q2、PMOS管Q3以及比较器D1,其中,所述PMOS管Q1的源极与电源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漏极与变色膜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控制极与所述比较器D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PMOS管Q1的源极和所述PMOS管Q1的控制极之间并联电阻R3,所述比较器D1的供电电源端通过所述PMOS管Q3与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电源相连,所述PMOS管Q3的控制极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N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变色膜的输入端相连,所述NMOS管Q2的控制级与所述比较器D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N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2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默认输出为高电平,当所述音频处理器处理音乐事件时,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所述PMOS管Q3导通,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通过所述PMOS管Q3控制所述比较器D1上电,所述比较器D1开始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音频处理器未处理音乐事件时,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默认为高电平,所述PMOS管Q3工作在截止状态,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电源未通过所述PMOS管Q3输出至所述比较器D1的电源正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电源未通过所述PMOS管Q3输出至所述比较器D1的电源正极时,所述比较器D1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比较器D1的输出端无电压输出,且为高阻态,所述电阻R3将所述PMOS管Q1的控制级拉至所述电源端,所述电源端无法通过所述PMOS管Q1输出至所述变色膜的输入端,所述变色膜的输入电压为零,所述变色膜处于非透明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音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音频处理器处理音乐事件时,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由所述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