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19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3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曲面盖板和与曲面盖板贴合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均包括多个贯穿显示面板的贯通孔,多个贯通孔划分出用于显示的像素岛和用于传输信号的桥部;多个贯通孔环绕像素岛设置;桥部中的一部分位于像素岛与贯通孔之间,另一部分位于相邻贯通孔;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大于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小于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1至1.5;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该方案能够改善拐角区压缩褶皱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从市场趋势来看,柔性显示产品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青睐的对象,柔性显示产品可根据电子设备匹配不同的外形模型设计,提供不同的曲面显示需求;其中,在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贴合时,显示面板的拐角区域容易出现压缩褶皱或裂纹的情况,影响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能够改善拐角区压缩褶皱的现象。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曲面盖板和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环绕所述主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周边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边区、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边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区和所述第二侧边区之间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包括拐角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拐角显示区远离所述主显示区的拐角非显示区;且所述拐角显示区具有靠近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一子区和远离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二子区;其中,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均包括多个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贯通孔,多个所述贯通孔划分出用于显示的像素岛和用于传输信号的桥部;多个所述贯通孔环绕所述像素岛设置;所述桥部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岛与所述贯通孔之间,另一部分位于相邻所述贯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1至1.5;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贯通孔中心处的宽度。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像素岛的周围环绕四个所述贯通孔。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包括一个或多个长条孔。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为长条孔。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二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二宽度之间的比值为0.8至1.2;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二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二宽度之间的比值为0.8至1.2;其中,所述第二宽度为所述贯通孔在其延伸方向上的边缘处的宽度。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贯通孔的第一宽度、第二宽度为10μm至30μm。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拐角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后的面积大于所述拐角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前的面积。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拐角区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区相接的第一直边及与所述第二侧边区相接的第二直边,所述参考平面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所述拐角区的第一直边、第二直边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后相比于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前具有0.5%至5%的伸长量。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拐角区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还包括外弧边,所述外弧边连接所述第一直边和所述第二直边;所述外弧边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后相比于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前具有小于10%的压缩量。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弧边的长度为10mm至15mm。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包括:提供一曲面盖板;提供一平面状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环绕所述主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周边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边区、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边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区和所述第二侧边区之间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包括拐角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拐角显示区远离所述主显示区的拐角非显示区;且所述拐角显示区具有靠近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一子区和远离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二子区;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均包括多个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贯通孔,多个所述贯通孔划分出用于显示的像素岛和用于传输信号的桥部;多个所述贯通孔环绕所述像素岛设置;所述桥部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岛与所述贯通孔之间,另一部分位于相邻所述贯通孔;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后,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1至1.5;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贯通孔中心处的宽度。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包括:将所述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与所述曲面盖板的中心区贴合;之后,使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向靠近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区移动,以使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区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区贴合。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包括:将所述显示面板的拐角区进行拉伸,所述拐角区的拉伸量为0.5%至5%;将拉伸后的所述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第一侧边区及第二侧边区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后,将所述显示面板的拐角非显示区向靠近所述曲面盖板的外轮廓线处拉伸,并使所述拐角非显示区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在所述拐角非显示区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后,将所述显示面板的拐角显示区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拐角显示区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设置多个贯通孔,可使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具有拉伸、压缩能力,具体可使第一子区拉伸及使第二子区压缩,以改善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在贴合过程中产生褶皱的现象。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中各区域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一显示面板的拐角区中各区域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拐角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的拐角区中柔性基底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所示的拐角区在Q-Q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3中所示的拐角区在P-P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主显示区、第一子区或第二子区的局部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曲面盖板和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环绕所述主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周边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边区、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边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区和所述第二侧边区之间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包括拐角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拐角显示区远离所述主显示区的拐角非显示区;且所述拐角显示区具有靠近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一子区和远离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二子区;其中,/n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均包括多个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贯通孔,多个所述贯通孔划分出用于显示的像素岛和用于传输信号的桥部;多个所述贯通孔环绕所述像素岛设置;所述桥部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岛与所述贯通孔之间,另一部分位于相邻所述贯通孔;/n其中,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1至1.5;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贯通孔中心处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曲面盖板和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环绕所述主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周边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边区、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边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区和所述第二侧边区之间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包括拐角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拐角显示区远离所述主显示区的拐角非显示区;且所述拐角显示区具有靠近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一子区和远离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二子区;其中,
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均包括多个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贯通孔,多个所述贯通孔划分出用于显示的像素岛和用于传输信号的桥部;多个所述贯通孔环绕所述像素岛设置;所述桥部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岛与所述贯通孔之间,另一部分位于相邻所述贯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开孔面积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1至1.5;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一宽度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贯通孔中心处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岛的周围环绕四个所述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包括一个或多个长条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为长条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二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二宽度之间的比值为0.8至1.2;所述第二子区的贯通孔的第二宽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贯通孔的第二宽度之间的比值为0.8至1.2;
其中,所述第二宽度为所述贯通孔在其延伸方向上的边缘处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贯通孔的第一宽度、第二宽度为10μm至3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拐角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后的面积大于所述拐角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前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拐角区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区相接的第一直边及与所述第二侧边区相接的第二直边,所述参考平面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
所述拐角区的第一直边、第二直边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后相比于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之前具有0.5%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方旭王品凡王浩然罗晓飞王亚明王作家王和金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