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山区小流域设计暴雨量时程分配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水文学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山区小流域设计暴雨量时程分配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流域下垫面动态变化的共同影响下,特大暴雨的概率增多,强度增强,从而形成的山洪、内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灾害越来越重。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倚山面海,就暴雨成因而论,福建省地域主要受到两大天气系统的影响,梅雨型和台风雨型的暴雨量分配机制、暴雨特性区域规划和暴雨随山地高程递增率,都受到了闽西北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的制约。福建省内福州和厦门等重要城市陆续出现了内涝灾害,山丘区部分地域也引发了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我省现行常用方法,存在暴雨样本总体代表性不足的难题,工程建设或区域规划的设计暴雨可能偏小较多,安全标准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申请研究提出“暴雨极值与经验频率双组合型分布曲线”计算方法,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科学提升了设计暴雨的合理性和安全度获得新成效,该研究成果具有独到之处,能满足核电站等工程高标准设计暴雨的安全要求。研究暴雨成因理论及其空间分布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山区小流域设计暴雨量时程分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选取待分析小流域,通过水汽放大法推求暴雨极值,即年最大24h可能最大暴雨,并移用邻近地区的暴雨资料及本站实测暴雨长系列样本确定经验频率样本;/n步骤S2、视量级差值分析并确定暴雨极值重现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山区小流域设计暴雨量时程分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取待分析小流域,通过水汽放大法推求暴雨极值,即年最大24h可能最大暴雨,并移用邻近地区的暴雨资料及本站实测暴雨长系列样本确定经验频率样本;
步骤S2、视量级差值分析并确定暴雨极值重现期Nm及移用特大暴雨重现期N,并采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暴雨样本第m项暴雨的经验频率Pm;
步骤S3、分析计算暴雨极值与经验频率双组合型分布曲线的统计参数:采用当地水文资料获取年最大24h暴雨量均值利用适线法计算变差系数Cv和偏态系数Cs值;
步骤S4、绘制年最大24h暴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判断流域山地区域的影响性;
步骤S5、基于变差系数Cv和偏态系数Cs值的大小,考虑选用不同系列长度的站点,编绘暴雨极值与经验频率双组合型分布曲线分析查询皮尔逊Ⅲ型曲线得重现期设计暴雨模比系数Kp值;
步骤S6、通过所得重现期设计暴雨模比系数Kp值和年最大24h暴雨量均值计算出年最大24h设计暴雨量;
步骤S7、将设计暴雨时程分配的标准历时定为1h、6h和24h,研制标准历时1h和6h暴雨极值与经验频率双组合型分布曲线,按照其统计参数,计算常用重现期同频率的暴雨递减指数n1和n2;
步骤S8、基于常用重现期同频率的暴雨递减系数,控制各时段设计暴雨量同频率输出其综合雨型的同频率设计暴雨量时程分配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区小流域设计暴雨量时程分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通过水汽放大法推求暴雨极值的方式为:选择当地区域高效暴雨作为典型暴雨,以可能最大暴雨的可降水与典型暴雨的可降水的比例作为区域典型暴雨的可降水放大因子,计算获得暴雨极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区小流域设计暴雨量时程分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暴雨极值重现期Nm及移用特大暴雨重现期N的确定方式为:暴雨极值重现期Nm估计,取万年重现期;移用特大暴雨重现期N估计,视量级差值而定,若移用特大暴雨与本站首项数值差异小于第一预设值,则取用本身站点暴雨序列重现期;若移用特大暴雨与本站首项数值差异大于第一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良,罗毅桦,徐玉华,张万清,谢秀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