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震波成像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终端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维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地震波成像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因为地震波的传播过程涉及的物理场来说比较多的,除了岩石自身的矿物组分、地质构造和岩石微构造外,还包括孔隙和裂缝中含的流体成份和性质,甚至目标地质体所处的环境,如压力场,位移场,排水情况下的达西速度场,以及非稳定流动状态下的达西加速度场等多会严重影响地震波的传播,而描述孔、渗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的传播方程也是复杂、多样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单个物理量(位移或压力等)和多个参数(波速、黏滞系数、弥散系数、弛豫时间等)的波动方程;另一类是含有多个物理场(位移、达西速度和压力等)和多个参数(速度、黏滞系数、密度和渗透率等)的微分方程。当前的单物理场多参数的波动方程,可以进行多维成像,但局限于其应用条件,不能完全地描述解释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种物理场,及其受到的多种参数影响的波场响应情况;而多物理场多参数的微分方程,由于方程所含物理场多,参数多,导致其求解方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波成像方法包括:/n第一步,将一维方程拓展到二维,将初始模型通过傅氏变换到频率-波数域;/n第二步,在每一个深度间隔内使用多组参考参数进行波场延拓得到多组波场延拓结果;/n第三步,再按地质模型中多组参考参数与实际参数之间的关系,用适当插值方程求得最终的波场延拓结果;/n第四步,执行频率j=1…j=J和深度i=1…i=I的运算,完成整个二维剖面的波场延拓运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波成像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一维方程拓展到二维,将初始模型通过傅氏变换到频率-波数域;
第二步,在每一个深度间隔内使用多组参考参数进行波场延拓得到多组波场延拓结果;
第三步,再按地质模型中多组参考参数与实际参数之间的关系,用适当插值方程求得最终的波场延拓结果;
第四步,执行频率j=1…j=J和深度i=1…i=I的运算,完成整个二维剖面的波场延拓运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将一维方程拓展到二维,将初始模型通过傅氏变换到频率-波数域:
式中ε=iλω=ρfkk/η;
孔隙度φ,孔隙度形态因子αG,渗透率kk,粘滞系数η,流体密度ρf,流体压缩系数βf,介质速度vb,介质与颗粒弹性模量K,无量纲的参数Ksg,Kf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预先取若干组参数,在每一个深度间隔内使用多组参考参数进行波场延拓得到多组波场延拓结果;在ΔZ=Zi+1-Zi的间隔内的第一波场延拓公式为:
式中,Kz=k±iα,k和α均为实数,α又称为吸收系数;
对于快纵波有:
舍去ε的二次以上高阶项,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还包括:预先取若干组参数l=1,2…L;若L=3,则有3组参数C1,C2,C3,对Si,j(Zi,xj)分别按三组在x方向不变的参数,延拓到Zi+1,于是在深度Zi+1,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锡雷,张祖豪,贺振华,吴永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