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站测角信息在目标捕获跟踪中的利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测量领域,具体是一种异站测角信息在目标捕获跟踪中的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测控系统中,各测控设备都连入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其它设备的测量信息作为目标指示信息,为设备的跟踪捕获提供支持。如在某种情况下,对于某目标仅有一台光学设备进行跟踪,为保持连续跟踪或需对其进一步观测及定位等,需要其它设备加入或接力跟踪观测,但光学设备通常由于不具备测距能力,仅能提供目标测角信息,单台设备不能实现空间定位。目前,同站设备可利用测角信息实现引导捕获跟踪,但对于不同站设备,还不能实现设备间的引导捕获跟踪,也不能借助异站测角信息进行引导和跟踪目标的一致性比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不具备测距能力的单台光学设备对目标的测角信息、图像信息不能在本站目标捕获引导中有效利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异站测角信息在目标捕获跟踪中的利用方法,通过利用具备精确空间测角能力的光电经纬仪,在不同的布站点位联网观测,获知正在观测设备目标的测角信息和图像信息以及曝光参数等信息。< ...
【技术保护点】
1.异站测角信息在目标捕获跟踪中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步骤一、针对某台监视飞行目标的本站经纬仪,在不同的布站点位设置若干台对站经纬仪,实现联网观测;/n步骤二、对站经纬仪率先发现并跟踪目标,根据对站经纬仪跟踪目标所采用的焦距和曝光参数,利用成像指标自动计算本站经纬仪相应的焦距和曝光参数;/n步骤三、对站经纬仪输出跟踪目标的方位角度和俯仰角度信息,通过测控网传给本站经纬仪;/n步骤四、在对站经纬仪和真实目标之间的连线上设定虚拟目标,并设定虚拟目标与对站经纬仪之间的径向距离为R'
【技术特征摘要】
1.异站测角信息在目标捕获跟踪中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针对某台监视飞行目标的本站经纬仪,在不同的布站点位设置若干台对站经纬仪,实现联网观测;
步骤二、对站经纬仪率先发现并跟踪目标,根据对站经纬仪跟踪目标所采用的焦距和曝光参数,利用成像指标自动计算本站经纬仪相应的焦距和曝光参数;
步骤三、对站经纬仪输出跟踪目标的方位角度和俯仰角度信息,通过测控网传给本站经纬仪;
步骤四、在对站经纬仪和真实目标之间的连线上设定虚拟目标,并设定虚拟目标与对站经纬仪之间的径向距离为R'n,初始值R'0设为0km;
步骤五、以对站经纬仪的测站坐标系为基准,结合对站经纬仪输出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加上虚拟的径向距离R'n,得到虚拟目标的位置P'n(An,En,R'n);
An是目标的方位角度,En是目标的俯仰角度;
步骤六、本站经纬仪对虚拟目标的位置进行坐标转化,解算出虚拟目标在本站经纬仪的测站坐标系中的方位角和俯仰角;
步骤七、驱动伺服电机控制本站经纬仪的镜头按解算出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旋转,指向虚拟目标;
步骤八:从初始值开始不断增加虚拟径向距离R'n的值,引导本站经纬仪在空间进行搜索,直到虚拟目标与真实目标重叠,本站经纬仪发现目标,完成搜索过程;
搜索过程具体原理如下:
首先,在虚拟目标位置上添加时间Tn,构造虚拟目标的空间位置P'n(Tn,An,En,R'n);
然后,从0km开始不断增加虚拟目标距离R'n的值,在空间射线上产生一系列不断滑动的虚拟位置,不断逼近真实目标的位置;
虚拟径向距离不断增加的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虚拟目标从位置P1(A1,E1,R'n1)运动到P2(A2,E2,R'n2),产生的位移为ΔD,位移ΔD与本站经纬仪观测方向的夹角为β;
位移量ΔD需满足:
式中,d是本站经纬仪到当前虚拟目标之间的距离;α是本站经纬仪的视场角;τ是本站经纬仪的捕获时间,即目标需在视场中停留的时间;f是对站经纬仪的数据发送频率;
然后,根据ΔD的值计算出虚拟距离的变化量ΔR'n=R'n2-R'n1,以此作为下一帧数据的虚拟距离增加值;
如此不断迭代,实时修正虚拟距离的增加值,使其始终满足:虚拟目标的位移速度不超过本站经纬仪的捕获指标;
步骤九、本站经纬仪发现真实目标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旭辰,陆红刚,禄晓飞,高刘正,李立三,王琛,龚永辉,路建功,麻纪庵,姜志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六三六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