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及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973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及检测方法,本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包括:获取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计算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建立向量;根据相应向量构建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检测模型;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模型并结合当前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给出当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指数和预警策略;以及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模型预测木结构古建筑的期望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由人工进行古建筑维护或由人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维护具有主观性强、随意性大的缺点,有利于对木结构古建筑进行预防性保护并且降低了木结构古建筑的人力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及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古建筑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的木结构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无疑占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木结构古建筑的材质特点明显,但也带来了问题。木材是生物材质,易发生真菌产生腐朽,腐朽的木材在承重力度大大下降,从而影响建筑的安全性。随着时间的迁移,保留至今的木结构古建筑越来越需要维修和保护。但是现在相关人员对木结构古建筑的检测还是以人工为主,这样的检测中人为因素较大。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较多,而且人工检测过程中可能对木结构古建筑造成二次破坏。部分木结构古建筑采用了基于物联网的监测系统,但目前主要停留在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的阶段,没有达到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挖掘的层次。而上述系统由于对数据利用的不充分,往往不能达到对木结构古建筑的预测性防护。现在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观念和方法比较落后,基本上是当建筑出现严重问题时才上报维修,这样基本是事后补救,很多古建筑就因为错过了最佳修复时期而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失。<br>因此,亟需开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n根据相应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计算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n根据相应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建立向量;/n根据相应向量构建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检测模型;/n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模型并结合当前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给出当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指数和预警策略;以及/n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模型预测木结构古建筑的期望寿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
根据相应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计算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
根据相应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建立向量;
根据相应向量构建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检测模型;
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模型并结合当前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给出当前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指数和预警策略;以及
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模型预测木结构古建筑的期望寿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相应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相对水平倾斜度数据计算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的方法包括:
所述温度偏离比为:
所述湿度偏离比为:
所述相对水平倾斜度比为:
其中,Tji为第j组测量节点第i个记录数据的温度值,Hji为第j组测量节点第i个记录数据的湿度值,Sji为第j组测量节点第i个记录数据的水平倾斜度值,T0为温度标准值,H0为湿度标准值,S0为水平倾斜度上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相应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建立向量的方法包括:
获取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在特征中的最佳组合比例,即
目标函数为:
其中,C1为温度偏离比比例,C2为湿度偏离比比例,C3为相对水平倾斜度比比例,yi为第i个数据的类标记,且yi为-1时表示木结构古建筑出现损毁;



使用梯度下降法求C,即(C1,C2);
C定义为
当L(C)最小时,即趋近0时,迭代所得的C*为最优解,α表示步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相应温度偏离比、湿度偏离比、相对水平倾斜度比建立向量的方法还包括:
对特征进行量化,即



对进行量化,且量化间隔为0.1,得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的缺损度检测算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相应向量构建木结构古建筑缺损度检测模型的方法包括:
建立数据向量:x=(x(1),x(2),...,x(j),...,x(M));
建立系数向量:w=(w(1),w(2),...,w(j),...,w(M));
构建最优化模型,即



s.t.yi(w·xi+b)≥1-ξi;
ξi≥0i=1,2,......,N;
其中,C为惩罚系数;xi为第i个训练数据向量;yi为xi的类标记,当yi为-1时表示木结构古建筑出现损毁,当yi为1时表示木结构古建筑无损;N为训练数据数目;ξ为松弛变量;ξi为第i个训练数据的松弛变量;b为偏置;
则最优化模型的解为:w*;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韬乔宏哲陶国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