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96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测量电位;建立直流电缆附件的仿真模型;设定仿真模型的初始电导率,进行电流场仿真,得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仿真电位和得到电位与电导率之间的灵敏度矩阵;根据测量电位与对应的仿真电位的差值,得到差分电位向量;根据差分电位向量与灵敏度矩阵,得到差分电导率向量;根据差分电导率向量,得到不同位置点的电导率差值;若电导率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结合初始电导率,得到不同位置点的电导率分布值;若电导率差值不小于阈值,则重新设定初始电导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阻抗成像技术,有效检测出梯度直流电缆附件的电导率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阻抗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高压直流电缆附件作为高压直流电缆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不同段的电缆作用。在直流电缆系统中,附件稳态运行时,绝缘结构中场强分布与材料体积电导率成反比。为改善应力锥附近电场集中,一般采用电导率梯度分布的结构,均化绝缘结构内部的电场分布,防止因局部场强过高造成绝缘破坏,造成安全隐患。然而,目前针对于这种电导率梯度分布的结构尚不存在无损检测方法。传统固体介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声发射检测、微波无损检测等技术,但这些无损检测方法均不适用于电导率梯度分布的直流电缆附件。因此,亟需研发针对梯度直流电缆附件的无损检测手段,以推动介电功能梯度材料在电力系统及特种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及装置,利用电阻抗成像技术,有效检测出直流电缆系统中梯度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测量电位;/n建立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的仿真模型;/n设定所述仿真模型的初始电导率,进行电流场仿真,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仿真电位;/n根据所述仿真电位和所述初始电导率,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电位与电导率之间的灵敏度矩阵;/n根据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所述测量电位与对应的所述仿真电位的差值,得到差分电位向量;/n根据所述差分电位向量与所述灵敏度矩阵,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的差分电导率向量;其中,所述差分电导率向量为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电导率分布值与对应的初始电导率之间的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测量电位;
建立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的仿真模型;
设定所述仿真模型的初始电导率,进行电流场仿真,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仿真电位;
根据所述仿真电位和所述初始电导率,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电位与电导率之间的灵敏度矩阵;
根据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所述测量电位与对应的所述仿真电位的差值,得到差分电位向量;
根据所述差分电位向量与所述灵敏度矩阵,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的差分电导率向量;其中,所述差分电导率向量为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电导率分布值与对应的初始电导率之间的差值组成的向量;
根据所述差分电导率向量,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电导率差值;
若所述电导率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电导率差值与所述初始电导率,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电导率分布值;
若所述电导率差值不小于所述阈值,则重新设定所述仿真模型的初始电导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测量电位是通过安装在所述直流电缆附件不同位置点的电极进行采集得到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敏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表达式为其中,Sij为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第i个电极与第j个电极之间的灵敏度分布,1≤i≤n,1≤j≤n,i≠j,n为直流电缆附件中电极总数,σ0为所述初始电导率,为当第i个电极为激励电极时在位置点(x,y)得到的仿真电位,为当第j个电极为激励电极时在位置点(x,y)得到的仿真电位,U为施加的激励电压值,dx为x轴上的单位分量,dy为y轴上的单位分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阻抗成像的直流电缆附件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差分电位向量与所述灵敏度矩阵,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的差分电导率向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差分电位向量与所述灵敏度矩阵的关系式ΔV=SΔσ,利用landweber算法进行迭代求解,直至计算收敛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得到所述直流电缆附件的差分电导率向量;其中,每次迭代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逸凡傅明利罗兵聂永杰赵现平侯帅惠宝军冯宾周福升朱闻博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