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95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测试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试效率高,不仅可以测试不同摩擦速度、不同张力作用下连续有机纤维与不同磨料的耐磨性,还可以改变摩擦距离、摩擦角度、磨辊种类等测试条件进行测试,也可以对连续有机纤维进行加捻后的耐磨测试,更加准确地表征有机纤维在加捻情况下的耐磨情况;不仅可以通过圆盘做圆周运动带动曲柄连杆从而带动滑块进而带动磨辊做往复运动,利用滑动磨损模式磨辊的往复运动次数评估耐磨性,也可以通过滚动磨损模式磨辊自身转动的圈数来评估耐磨性,还可以通过表征有机纤维的张力、展宽和毛羽量等,更加全面高效地模拟和评价多种有机纤维在生产过程和实际应用中的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测试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纤维的测试评价
,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测试仪。
技术介绍
随着无梭、高速织机的使用和纤维的系统化发展,纤维在纺织过程中变得更加容易断裂,而纤维的断裂会影响织机的连续工作,也会影响织物的质量。因此,纤维的耐磨性会影响自身的可织性。耐磨性越高,纤维的可加工性就越好,编织而成的织物就更加耐用,因此,耐磨性成为考察纤维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机纤维在纺织过程中,主要会与后梁、引纬器以及停经片之间产生多种方向、多种性质的摩擦力。为了研究纤维的耐磨性能,有许多研究基于上述摩擦力进行纤维耐磨性测试仪的设计。由于耐磨性测试仪的种类繁多,其测试原理、测试条件和评价方法多种多样,缺少统一的测试标准,导致不同人员对不同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有不同的评价,无法进行比较。目前所采用的试验方法有如下两种:(1)以纤维自身为磨料,经过一定速度和次数的相互摩擦,观察纤维表面的磨损程度,根据试验样卡来评定纤维的耐磨性能;这种方法存在着试验条件不稳定、人为误差大以及其它磨损形式干扰因素多等缺点,不能理想地反映有机纤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耐磨程度。(2)以硬质材料(如金属、木料、塑料等)为磨料,与纤维相摩擦,记录纤维被磨断的摩擦次数,以此来衡量纤维的耐磨程度;这种方法的磨料性能比较稳定,测试结论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然而,这种方法的磨料选材制造要求高,有机纤维试样局限性大,不易调节、控制试验次数,测试结论波动较大,测试过程中与有机纤维接触的磨料面积小,容易产生有机纤维脱落物堆积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这种测试机理仪器的使用范围和灵活性,且不易调节、控制试验条件,很难准确地测试有机纤维加捻后的耐磨性,只能同时测试一组样品,测试效率低,并且只能通过磨断次数表征有机纤维的耐磨性,很难准确地表现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有机纤维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加捻处理,因此,加捻后的有机纤维耐磨性测试也是必要的。目前,纤维加捻后的耐磨性测试通常采用对纤维进行加捻处理后再转移到耐磨仪上进行耐磨性测试的方法,不仅不能保证纤维加捻后捻度分布的均匀性,还可能使纤维受到损伤,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与其他纤维相比,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更好,更难起毛,磨损后脱落的毛羽量更少,但脱落的毛羽大小不一,多呈絮状,易残留在磨擦对偶面上,形成不均匀的残留层,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测试仪,用以全面、准确地反映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能,降低仪器使用的局限性,扩大仪器的适用范围,增大试验条件的选择性,以及解决加捻纤维耐磨性难以测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测试仪,包括:L型支架(1)、由多个挂钩并排组成的挂钩排(2)、第一梳纱棒(3)、第二梳纱棒(4)、第一张力棒(5)、第二张力棒(6)、滑轨(7)、滑块(8)、磨辊支架(9)、磨辊(10)、曲柄连杆(11)、圆盘(12)、第一电机、第二电机(13)、第一计数器(14)、第二计数器(15)、U型钩码(16)、挡板(17)以及加捻器(18);其中,所述L型支架(1)的背板(19)上设有沿水平方向排列的五个第一轨道(20~24),依次与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对应,每个第一轨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卡槽,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分别在对应的第一轨道上滑动并定位在第一定位卡槽内;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a)低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b)高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且低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2b、23b、24b);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对应的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等高,且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2b、23b、24b)等高;所述磨辊支架(9)上设有第二轨道(25),所述第二轨道(25)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磨辊(10)在所述第二轨道(25)上滑动并通过轴承定位在第二定位卡槽内;所述第二轨道(25)上最下端的第二定位卡槽低于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b),所述第二轨道(25)上的其余第二定位卡槽高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对应的第一轨道(22、23)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2a、23a);所述滑轨(7)固定在所述L型支架(1)的底板(26)上,所述滑轨(7)与所述L型支架(1)的背板(19)平行;所述滑块(8)与所述滑轨(7)滑动连接,所述磨辊支架(9)固定在所述滑块(8)上;所述曲柄连杆(11)的一端与所述滑块(8)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27)与所述圆盘(12)连接;所述圆盘(12)在圆心处通过轴承(27)与所述L型支架(1)的底板(26)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圆盘(12)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圆盘(12)做匀速圆周运动,所述圆盘(12)带动所述曲柄连杆(11)往复运动,所述曲柄连杆(11)带动所述滑块(8)、所述磨辊支架(9)和所述磨辊(10)在所述滑轨(7)上往复运动;所述磨辊(10)处于静止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在水平方向的距离相等,所述磨辊(10)的往复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之间;所述第一计数器(14),用于对有机纤维断裂前所述圆盘(12)的转动圈数进行计数并显示;所述第二电机(13)与所述磨辊(1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磨辊(10)匀速转动,所述第二计数器(15)与所述第二电机(13)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机(13)带动所述磨辊(10)转动的圈数进行计数并显示;有机纤维的一端与所述挂钩排(2)中的挂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U型钩码(16)连接;在测试时,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0、22、23)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a、22a、23a)内,所述第一梳纱棒(3)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1、24)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4b)内,所述磨辊(10)位于除最下端的第二定位卡槽外的任一第二定位卡槽内,用于使有机纤维绕成波浪状且从所述磨辊(10)的上方绕过;所述U型钩码(16)跨在所述挡板(17)上,且所述挡板(17)的顶端低于所述U型钩码(16)的顶端,用于使所述U型钩码(16)自然下垂且阻止加捻后的有机纤维带动所述U型钩码(16)回转,所述U型钩码(16)用于放置砝码,以向有机纤维施加张力;使有机纤维在所述磨辊(10)的往复运动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支架(1)、由多个挂钩并排组成的挂钩排(2)、第一梳纱棒(3)、第二梳纱棒(4)、第一张力棒(5)、第二张力棒(6)、滑轨(7)、滑块(8)、磨辊支架(9)、磨辊(10)、曲柄连杆(11)、圆盘(12)、第一电机、第二电机(13)、第一计数器(14)、第二计数器(15)、U型钩码(16)、挡板(17)以及加捻器(18);其中,/n所述L型支架(1)的背板(19)上设有沿水平方向排列的五个第一轨道(20~24),依次与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对应,每个第一轨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卡槽,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分别在对应的第一轨道上滑动并定位在第一定位卡槽内;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a)低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b)高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且低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2b、23b、24b);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对应的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等高,且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2b、23b、24b)等高;/n所述磨辊支架(9)上设有第二轨道(25),所述第二轨道(25)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磨辊(10)在所述第二轨道(25)上滑动并通过轴承定位在第二定位卡槽内;所述第二轨道(25)上最下端的第二定位卡槽低于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b),所述第二轨道(25)上的其余第二定位卡槽高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对应的第一轨道(22、23)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2a、23a);/n所述滑轨(7)固定在所述L型支架(1)的底板(26)上,所述滑轨(7)与所述L型支架(1)的背板(19)平行;所述滑块(8)与所述滑轨(7)滑动连接,所述磨辊支架(9)固定在所述滑块(8)上;所述曲柄连杆(11)的一端与所述滑块(8)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27)与所述圆盘(12)连接;所述圆盘(12)在圆心处通过轴承(27)与所述L型支架(1)的底板(26)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圆盘(12)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圆盘(12)做匀速圆周运动,所述圆盘(12)带动所述曲柄连杆(11)往复运动,所述曲柄连杆(11)带动所述滑块(8)、所述磨辊支架(9)和所述磨辊(10)在所述滑轨(7)上往复运动;所述磨辊(10)处于静止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在水平方向的距离相等,所述磨辊(10)的往复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之间;所述第一计数器(14),用于对有机纤维断裂前所述圆盘(12)的转动圈数进行计数并显示;所述第二电机(13)与所述磨辊(1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磨辊(10)匀速转动,所述第二计数器(15)与所述第二电机(13)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机(13)带动所述磨辊(10)转动的圈数进行计数并显示;/n有机纤维的一端与所述挂钩排(2)中的挂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U型钩码(16)连接;/n在测试时,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0、22、23)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a、22a、23a)内,所述第一梳纱棒(3)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1、24)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4b)内,所述磨辊(10)位于除最下端的第二定位卡槽外的任一第二定位卡槽内,用于使有机纤维绕成波浪状且从所述磨辊(10)的上方绕过;所述U型钩码(16)跨在所述挡板(17)上,且所述挡板(17)的顶端低于所述U型钩码(16)的顶端,用于使所述U型钩码(16)自然下垂且阻止加捻后的有机纤维带动所述U型钩码(16)回转,所述U型钩码(16)用于放置砝码,以向有机纤维施加张力;使有机纤维在所述磨辊(10)的往复运动和/或转动下,与所述磨辊(10)摩擦进行耐磨性测试;/n在加捻时,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0、22、23)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b、22b、23b)内,所述第一梳纱棒(3)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有机纤维的耐磨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支架(1)、由多个挂钩并排组成的挂钩排(2)、第一梳纱棒(3)、第二梳纱棒(4)、第一张力棒(5)、第二张力棒(6)、滑轨(7)、滑块(8)、磨辊支架(9)、磨辊(10)、曲柄连杆(11)、圆盘(12)、第一电机、第二电机(13)、第一计数器(14)、第二计数器(15)、U型钩码(16)、挡板(17)以及加捻器(18);其中,
所述L型支架(1)的背板(19)上设有沿水平方向排列的五个第一轨道(20~24),依次与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对应,每个第一轨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卡槽,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分别在对应的第一轨道上滑动并定位在第一定位卡槽内;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a)低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b)高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且低于其余四个第一轨道(21~24)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2b、23b、24b);所述第一梳纱棒(3)、所述第一张力棒(5)、所述第二张力棒(6)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对应的四个第一轨道(21~24),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a、22a、23a、24a)等高,且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2b、23b、24b)等高;
所述磨辊支架(9)上设有第二轨道(25),所述第二轨道(25)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磨辊(10)在所述第二轨道(25)上滑动并通过轴承定位在第二定位卡槽内;所述第二轨道(25)上最下端的第二定位卡槽低于所述挂钩排(2)对应的第一轨道(20)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b),所述第二轨道(25)上的其余第二定位卡槽高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对应的第一轨道(22、23)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2a、23a);
所述滑轨(7)固定在所述L型支架(1)的底板(26)上,所述滑轨(7)与所述L型支架(1)的背板(19)平行;所述滑块(8)与所述滑轨(7)滑动连接,所述磨辊支架(9)固定在所述滑块(8)上;所述曲柄连杆(11)的一端与所述滑块(8)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27)与所述圆盘(12)连接;所述圆盘(12)在圆心处通过轴承(27)与所述L型支架(1)的底板(26)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圆盘(12)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圆盘(12)做匀速圆周运动,所述圆盘(12)带动所述曲柄连杆(11)往复运动,所述曲柄连杆(11)带动所述滑块(8)、所述磨辊支架(9)和所述磨辊(10)在所述滑轨(7)上往复运动;所述磨辊(10)处于静止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在水平方向的距离相等,所述磨辊(10)的往复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之间;所述第一计数器(14),用于对有机纤维断裂前所述圆盘(12)的转动圈数进行计数并显示;所述第二电机(13)与所述磨辊(1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磨辊(10)匀速转动,所述第二计数器(15)与所述第二电机(13)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机(13)带动所述磨辊(10)转动的圈数进行计数并显示;
有机纤维的一端与所述挂钩排(2)中的挂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U型钩码(16)连接;
在测试时,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0、22、23)下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0a、22a、23a)内,所述第一梳纱棒(3)和所述第二梳纱棒(4)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1、24)上端的第一定位卡槽(21b、24b)内,所述磨辊(10)位于除最下端的第二定位卡槽外的任一第二定位卡槽内,用于使有机纤维绕成波浪状且从所述磨辊(10)的上方绕过;所述U型钩码(16)跨在所述挡板(17)上,且所述挡板(17)的顶端低于所述U型钩码(16)的顶端,用于使所述U型钩码(16)自然下垂且阻止加捻后的有机纤维带动所述U型钩码(16)回转,所述U型钩码(16)用于放置砝码,以向有机纤维施加张力;使有机纤维在所述磨辊(10)的往复运动和/或转动下,与所述磨辊(10)摩擦进行耐磨性测试;
在加捻时,所述挂钩排(2)、所述第一张力棒(5)和所述第二张力棒(6)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轨道(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王欣怡王绍凯顾轶卓李庆辉韩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