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942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及方法,包括已建成结构、悬挑结构模板、智能调控拉索、临时性斜拉体系和用于实验室的缩尺模型;悬挑结构模板安装在已建成结构上,悬挑结构模板上设有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和混凝土浇灌与振捣孔;智能调控拉索的一端与临时性斜拉体系连接,另一端与悬挑结构模板上设有的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连接;临时性斜拉体系包括斜拉体系压杆底座、斜拉体系压杆、斜拉体系拉索和斜拉体系拉索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通过实验室缩尺模型获得实际施工过程中拉索体系的拉索拉力,根据预设条件,时刻根据荷载和模板的关键变形,自动对拉索的张力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
,具体为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高层建筑中,顶部存在连体结构或者一些特殊的造型等情况,会存在大跨度的悬挑结构,在这类悬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常规的技术手段搭设满堂支撑不够现实,而悬挑脚手架有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花费的物力人力也较大。现有的悬挑结构的模板使用都是临时性的,只要浇筑完成后即可拆除,因此可以采用一种临时的斜拉索体系,将施工中模板的竖向荷载转化为拉索拉力和模板的轴力,而非模板的弯矩,拉索的拉力又传递到斜拉锁体系上。但是常规的斜拉索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加工精度的问题,存在由于多根拉索建立的体系为超静定体系,内部有些拉索受力并非按照预定模式受力,这些非均匀受力的拉索模式对整体模板体系的受力平衡可能影响不大,但是会导致局部模板体系失衡,导致局部尺寸不准确,极端情况下,也会引起整体模板体系的各个击破现象,这也是拉锁体系在大跨悬挑结构施工中并不太用的原因;具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过程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已建成结构(1)、悬挑结构模板(2)、智能调控拉索(3)、临时性斜拉体系(4)和用于实验室的缩尺模型(5);所述悬挑结构模板(2)安装在已建成结构(1)上,悬挑结构模板(2)上设有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201)和混凝土浇灌与振捣孔(202),在悬挑结构模板(2)的底面上布置有位移测点(203);/n所述智能调控拉索(3)的一端与临时性斜拉体系(4)连接,另一端与悬挑结构模板(2)上设有的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201)连接;/n所述临时性斜拉体系(4)包括斜拉体系压杆底座(401)、斜拉体系压杆(402)、斜拉体系拉索(403)和...

【技术特征摘要】
1.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已建成结构(1)、悬挑结构模板(2)、智能调控拉索(3)、临时性斜拉体系(4)和用于实验室的缩尺模型(5);所述悬挑结构模板(2)安装在已建成结构(1)上,悬挑结构模板(2)上设有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201)和混凝土浇灌与振捣孔(202),在悬挑结构模板(2)的底面上布置有位移测点(203);
所述智能调控拉索(3)的一端与临时性斜拉体系(4)连接,另一端与悬挑结构模板(2)上设有的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201)连接;
所述临时性斜拉体系(4)包括斜拉体系压杆底座(401)、斜拉体系压杆(402)、斜拉体系拉索(403)和斜拉体系拉索底座(404);所述斜拉体系压杆底座(401)与斜拉体系拉索底座(404)预埋在已建成结构(1)上或与已建成结构(1)上的预埋件连接;所述斜拉体系压杆(402)套接固定在斜拉体系压杆底座(401)上,所述斜拉体系拉索(403)的一端与斜拉体系压杆(402)相连,另一端与斜拉体系拉索底座(404)连接;
所述缩尺模型(5)按实际浇筑施工结构进行缩小,其与实际浇筑施工结构所用材料和受力方式均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测点(203)分两排布置,与位移测点(203)相对应的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采用普通市面上的激光或者拉线传感器,用于安装在已建成结构(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控拉索(3)为根据方程计算出的拉力可调设备,智能调控拉索(3)对称设置,分别向两边斜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数据直接指导施工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控拉索(3)包括正反转电机(301)、拉索(302)、丝杆(303)、从动齿轮(304)、主动齿轮(305)和滑座(306);从动齿轮(304)固定套接在丝杆(303)的中部,丝杆(303)以从动齿轮(304)为界,其一端加工有正旋螺纹(307),另一端加工有反旋螺纹(308),并通过正旋螺纹(307)和反旋螺纹(308)传动连接滑座(306),滑座(306)上对应连接拉索(302),滑座(306)、从动齿轮(304)以及丝杆(303)设置在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冬云张辰啸陶清林刘阳王邺贺成英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