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表同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多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范围的多条检测线,多个待检表工位之间相互并联设置,多条检测线之间相互并联设置,多个待检表工位和多条检测线均与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一一对应,每条检测线上均设置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应的检测线上的流量检测范围,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与对应的检测线的流量检测范围匹配,每个待检表工位均通过控制阀模组分别与多条检测线连通或断开,通过多条检测线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表同检系统能够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表同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量计
,具体涉及一种多表同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气表检测系统和流量计检测系统大都通过串联方式在同一检表台位上串联多台待检表或多个流量计,以此实现同时检测多台待检表或多个流量计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燃气表检测系统和流量计检测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有不足之处:1)待检表在被检测过程中会使检测系统形成压损,在对多台待检表进行串检时会使检测系统的压损加大,导致检测系统无法适用于小流量的检测环境;2)检测系统中的气流通过前端的待检表时会产生脉冲和旋涡,导致后端的待检表出现进气不稳定的现象,影响检测系统对后端待检表的检测精度;3)当待检表组中有一台或多台待检表不合格时,会影响其余待检表的检测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表同检系统,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多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范围的多条检测线,多个待检表工位之间相互并联设置,多条检测线之间相互并联设置,多个待检表工位和多条检测线与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一一对应,每条检测线上均设置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应的检测线上的流量检测范围,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与对应的检测线的流量检测范围匹配,每个待检表工位均通过控制阀模组分别与多条检测线连通或断开,通过多条检测线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检测线和第N检测线,以及第一待检表工位和第N待检表工位,第一检测线适用于第一流量检测点的环境,第N检测线适用于第N流量检测点的环境,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分别与第一检测线和第N检测线连接,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第N控制阀模组分别与第一检测线和第N检测线连接,其中,N≥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一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模组与所述第一检测线连通,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入第N流量检测点的流体,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所述第N控制阀模组与所述第N检测线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N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待检表工位通入第N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与第N检测线连通,第N待检表工位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第N控制阀模组与第一检测线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N=3的情况下,多表同检系统包括三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范围的三条检测线,三检测线所适用的三个流量检测点分别包括待检表的下限流量Qmin、20%上限流量Qmax以及上限流量Qmax,在N=4的情况下,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四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点的四条检测线,四检测线所适用的四个流量检测点分别包括待检表的下限流量Qmin、20%上限流量Qmax、50%上限流量Qmax以及上限流量Qmax。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表同检系统还包括气源,气源分别与多个待检表工位连通并分别向每个待检表工位通入气体,每个待检表工位处的气体通过控制阀模组流至对应的一个检测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控制阀模组均包括N个控制阀,N个控制阀分别与N条检测线一一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待检表工位包括与待检表口径匹配的变径套管以及设置于待检表的两端的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第一温度变送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和第二温度变送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多表同检系统来执行,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多表同检系统对待检表进行检测的多个不同流量检测点;控制多条检测线上的多个流量控制装置,使多条检测线的多个流量检测范围与多个不同流量检测点对应;控制多个待检表工位依次交替与多条检测线一一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多表同检系统不仅能够达到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的目的,还能够达到检测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的目的,同时,由于多条检测线并联设置,可以减少多条检测线对多个待检表工位的检测数据的干扰性。本专利技术的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对多个待检表的检测效率,还能够提高对待检表的检测范围,提高对待检表的检测准确性,在同时对多个待检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还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多个待检表的检测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多表同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一检测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二检测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三检测状态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00、第一检测线;200、第二检测线;300、第三检测线;10、第一压力变送器;21、第一待检表工位;22、第二待检表工位;23、第三待检表工位;30、第一温度变送器;41、第一控制阀;42、第二控制阀;43、第三控制阀;44、第四控制阀;45、第五控制阀;46、第六控制阀;47、第七控制阀;48、第八控制阀;49、第九控制阀;50、第二压力变送器;61、第一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2、第二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3、第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70、第二温度变送器;80、流量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多表同检系统可以用于检测石油、有机液体、无机液、液化气、天然气和低温流体的流量表,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多表同检系统的保护范围。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表同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多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范围的多条检测线,所述多个待检表工位之间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多条检测线之间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多个待检表工位和所述多条检测线均与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一一对应,每条检测线上均设置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应的检测线上的流量检测范围,所述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与对应的检测线的流量检测范围匹配,每个待检表工位均通过控制阀模组分别与所述多条检测线连通或断开,通过所述多条检测线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表同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多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范围的多条检测线,所述多个待检表工位之间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多条检测线之间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多个待检表工位和所述多条检测线均与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一一对应,每条检测线上均设置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应的检测线上的流量检测范围,所述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与对应的检测线的流量检测范围匹配,每个待检表工位均通过控制阀模组分别与所述多条检测线连通或断开,通过所述多条检测线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表同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检测线和第N检测线,以及第一待检表工位和第N待检表工位,所述第一检测线适用于第一流量检测点的环境,所述第N检测线适用于第N流量检测点的环境,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线和所述第N检测线连接,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第N控制阀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线和所述第N检测线连接,其中,N≥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表同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一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模组与所述第一检测线连通,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入第N流量检测点的流体,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所述第N控制阀模组与所述第N检测线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表同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N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入第N流量检测点的流体,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模组与所述第N检测线连通,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所述第N控制阀模组与所述第一检测线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曙曦,洪增,谢象佐,陈教郸,林强,陈书强,赵百武,许振益,李敏帛,
申请(专利权)人:天信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