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自动光纤绕环机上的光纤导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919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自动光纤绕环机上的光纤导向机构,该光纤导向机构(3)包括有过渡杆(301)、左支撑座(302)、右支撑座(303)、导向轮(306)、上过渡杆(309)、下过渡杆(308),过渡杆(301)安装在左支撑座(302)、右支撑座(303)上,导向轮(306)安装在上过渡杆(309)的一端,上过渡杆(309)的另一端与下过渡杆(308)的一端通过B圆柱销(310)连接,下过渡杆(308)的另一端通过A圆柱销(304)与过渡杆(301)连接;左支撑座(302)、右支撑座(303)分别通过在A螺纹孔(327)、C螺纹孔(337)中装配螺钉安装在滑动台(17)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光纤导向机构在转换的活动环节和联结部位均采用了预应力装配结构,使导向过程无反向间隙,特别适用于纤细的光纤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的导向机构,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适用于自动光纤绕环机 上的、供收纤机构精密缠绕光纤的光纤导向机构。
技术介绍
光纤陀螺诞生于1976年,是利用光纤传感技术测量空间惯性转动速率的一种新 型传感器,目前已发展成为惯性
具有划时代特征的新型主流仪表,它与通常 使用的机械陀螺和近年来开发的激光陀螺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且成本低,体积小, 重量轻。光纤陀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不仅用于飞机、船舶的导航、导弹制导、 宇宙飞船的高精度位置控制,而且在民用上还可应用于高级轿车的导向,以及机器人 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光纤环是光纤陀螺的传感核心,对它的基本要求是消光比要大,互易性要好。如 何绕制高质量的光纤环,对光纤陀螺的研制十分重要,其缠绕方法有多种,四极对称 绕法效果最佳,是国际通用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光纤环的绕制大都采用人工绕制, 没有专用设备,无法保证其绕制质量。目前一些自动光纤绕环机上无合适的导向机构,在排纤时出现空缺或跳纤现象不 能满足精密排列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自动光纤绕环机的光纤导向机构,该光纤导向机 构通过采用高刚度悬伸框架、轻便的导向轮靠近收纤轮,使纤细的光纤能够准确地排 列在预定的光纤环上。本专利技术是适用于自动光纤绕环机的光纤导向机构,该光纤导向机构的过渡杆安装 在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上,导向轮安装在上过渡杆的一端,上过渡杆的另一端与下过 渡杆的一端通过B圆柱销连接,下过渡杆的另一端通过A圆柱销与过渡杆连接;左 支撑座、右支撑座分别通过在A螺纹孔、C螺纹孔中装配螺钉安装在滑动台上。上 过渡杆、下过渡杆形成一个杠杆机构,A圆柱销为支点,B圆柱销为转动点。本专利技术光纤导向机构的优点(1)具有高刚度框架支持,降低了设备固有频率, 不易于激发起振动,导向过程稳定;(2)转换的活动环节和联结部位均釆用了预应 力装配结构,使导向过程无反向间隙,特别适用于纤细的光纤操作;(3)转换环节 釆用可伸缩结构、易于调整导向机构的位置,更加接近光纤环骨架,导向效果更好, 使自动光纤绕环机可以获得柔性的工艺保证能力。 附图说明图1是光纤在自动光纤绕环机上的走向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光纤导向组件的结构图。图2A是导向轮的结构图。图2B是导向轮的剖面示图。图2C是左支撑座的结构图。图2D是上过渡杆与下过渡杆的装配示图。图2E是上过渡杆的结构图。图2F是下过渡杆的结构图。图3是光纤导向机构在自动光纤绕环机上的装配图。图中l.A导向组件2.B导向组件3.光纤导向机构301.过渡杆302.左支撑座321.左圆顶尖322.左螺钉323.夹紧槽324.A圆孔325.下支撑体326.上支撑体327.A螺纹孔328.压合面329.顶面330.B螺纹孔303.右支撑座331.右圆顶尖332.右螺钉304.A圆柱销305.定位槽306.导向轮361.导纤槽362.导向轮轴363.减重孔364.螺母365.A隔套366.A顶丝367.B轴承368.B顶丝369.外隔套370.D顶丝371.A轴承372.B隔套373.C顶丝374.凸台308.下过渡杆381.C夹紧槽382.D夹紧槽383.A锁紧通孔384.B锁紧通孔385.A圆形孔386.B圆形孔387.A面388.B面309.上过渡杆391.E夹紧槽392.F夹紧槽393.C锁紧通孔394.D锁紧通孔395.C圆形孔396.D圆形孔397.A面398.B面310.圆柱销ll.放纤轮12.光纤汇聚组件13.光纤14.张力组件15.涂胶组件16.收纤轮17.滑动台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l、图3所示,在自动光纤绕环机进行绕纤时,光纤13从放纤轮11中 释放出,顺次经过光纤汇聚组件12、张力组件14、 A导向组件1、涂胶组件15、 B 导向组件2、光纤导向机构3后进入收纤轮16上收纤。在本专利技术中,光纤13从放纤轮11中释放出,经过光纤汇聚组件12后沿铅垂方 向导向张力组件14,然后光纤13绕过张力组件14上的张力轮后铅垂方向向上,且 引向A导向组件1中的导纤轮实现张力的控制,然后光纤13水平经过涂胶组件15 的胶槽、B导向组件2上的导纤轮、光纤导向机构3的张力轮306后进入收纤轮16。参见图2所示,光纤导向机构3包括有过渡杆301、左支撑座302、右支撑座 303、导向轮306、上过渡杆309、下过渡杆308,过渡杆301安装在左支撑座302、 右支撑座303上,导向轮306安装在上过渡杆309的一端,上过渡杆309的另一 端与下过渡杆308的一端通过B圆柱销310连接,下过渡杆308的另一端通过A 圆柱销304与过渡杆301连接;左支撑座302、右支撑座303分别通过在A螺纹 孔327、 C螺纹孔337中装配螺钉安装在滑动台17上。在本专利技术中,过渡杆301上设有定位槽305,定位槽305内通过卡紧的左圆顶 尖321、右圆顶尖331,使得导向轮306的导纤槽361中心与定位槽305在同一 条线上,从而保证导向轮306不左右晃动,且易于调整导向轮306的前后位置,更 易于接近收纤轮16。在本专利技术中,参见图2A、图2B所示,导向轮306的中心孔中套接有导向轮轴 362,导向轮轴362上从左至右顺次套接有B隔套372、 A轴承371、夕卜隔套369、 B轴承367、 A隔套365后由螺母364锁紧,导向轮306通过四个顶丝(A顶丝 366、 B顶丝368、 C顶丝373、 D顶丝370)将其顶紧在外隔套369上,使导向 轮306能够绕着导向轮轴362自由转动,从而实现光纤13在导纤槽361中的低摩 擦。A顶丝366、 B顶丝368、 C顶丝373、 D顶丝370为两两对称放置,即A顶 丝366与B顶丝368对称放置于导向轮306的右侧,C顶丝373与D顶丝370 对称放置于导向轮306的左侧。导肉轮轴362的凸台374安装在上过渡杆309的 C圆形孔395中,并通过螺钉穿过C锁紧通孔393锁紧。导向轮306的轮缘上设 有导纤槽363,导向轮306上有减重孔364,从而降低了导向轮306的转动惯量, 提高导向效果。导纤槽363具有30° 、 45° 、 60°三种槽形,即易于导纤又降低 摩擦力。该导向轮306与导向轮轴362的组装可消除轴承间隙,从而提高导向轮306 的转动精度,提高导向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参见图2D、图2E、图2F所示,上过渡杆309、下过渡杆308 形成一个杠杆机构,A圆柱销304为支点,B圆柱销310为转动点。上过渡杆309、 下过渡杆308结构相同。上过渡杆309的A面397的两端分别有C锁紧通孔393、 D锁紧通孔394,且C锁紧通孔393、 D锁紧通孔394为螺纹孔,C锁紧通孔393 中通过拧入螺钉用于锁紧导向轮轴312的一端;导向轮轴312的B面398的两端 分别开有E夹紧槽391、 F夹紧槽392, E夹紧槽391的槽口结束端面为C圆形孔395 (用于放置导向轮轴312的一端),F夹紧槽392的槽口结束端为D圆形孔396 (用于放置B圆柱销310的另一端)。下过渡杆308的A面387的两端分别有A 锁紧通孔383、 B锁紧通孔384,且A锁紧孔383、 B锁紧孔384为螺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自动光纤绕环机上的光纤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光纤导向机构(3)包括有过渡杆(301)、左支撑座(302)、右支撑座(303)、导向轮(306)、上过渡杆(309)、下过渡杆(308),过渡杆(301)安装在左支撑座(302)、右支撑座(303)上,导向轮(306)安装在上过渡杆(309)的一端,上过渡杆(309)的另一端与下过渡杆(308)的一端通过B圆柱销(310)连接,下过渡杆(308)的另一端通过A圆柱销(304)与过渡杆(301)连接;左支撑座(302)、右支撑座(303)分别通过在A螺纹孔(327)、C螺纹孔(337)中装配螺钉安装在滑动台(17)上;过渡杆(301)上设有定位槽(305);导向轮(306)的中心孔中套接有导向轮轴(362),导向轮轴(362)上从左至右顺次套接有B隔套(372)、A轴承(371)、外隔套(369)、B轴承(367)、A隔套(365)后由螺母(364)锁紧;导向轮(306)通过A顶丝(366)、B顶丝(368)、C顶丝(373)、D顶丝(370)将其顶紧在外隔套(369)上,且A顶丝(366)与B顶丝(368)对称放置于导向轮(306)的右侧,C顶丝(373)与D顶丝(370)对称放置于导向轮(306)的左侧;导向轮轴(362)的凸台(374)安装在上过渡杆(309)的C圆形孔(395)中,并通过螺钉穿过C锁紧通孔(393)锁紧;导向轮(306)的轮缘上设有导纤槽(363),导向轮(306)上有减重孔(364);上过渡杆(309)的A面(397)的两端分别有C锁紧通孔(393)、D锁紧通孔(394),且C锁紧通孔(393)、D锁紧通孔(394)为螺纹孔,C锁紧通孔(393)中通过拧入螺钉用于锁紧导向轮轴(312)的一端;导向轮轴(312)的B面(398)的两端分别开有E夹紧槽(391)、F夹紧槽(392),E夹紧槽(391)的槽口结束端面为C圆形孔(395),F夹紧槽(392)的槽口结束端为D圆形孔(396);下过渡杆(308)的A面(387)的两端分别有A锁紧通孔(383)、B锁紧通孔(384),且A锁紧孔(383)、B锁紧孔(384)为螺纹孔,A锁紧通孔(383)中通过拧入螺钉用于锁紧B圆柱销(310)的一端,B圆柱销(310)的另一端由上过渡杆(309)的D锁紧通孔(394)锁紧;下过渡杆(308)的B面(388)的两端分别开有C夹紧槽(381)、D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全林张春熹林恒韩敏姜长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