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881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力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热水器,该热力池组件包括外壳、内壳、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壳位于外壳内,外壳、内壳之间形成外腔室,内壳的内部空间形成内腔室;内壳设有若干贯穿内壳的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将内腔室与外腔室相连通;进水管安装在外壳的外表面上,进水管与外腔室相连通;内壳还设有内进水口,内进水口与进水管的出口相对设置;出水管从外壳的外部插入至内腔室中,出水管与内腔室相连通。将上述热力池组件安装到热水器上时,热水分成两部分,分别从第一连通孔、内进水口进入内腔室中,热水与内腔室内的冷水能充分混合,使出水管流出的水能迅速达到目标温度,客户体验感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力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热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力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热水器。
技术介绍
燃气热水器又称燃气热水炉,是指以燃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目的的一种燃气用具。如图1所示,燃气热水器的被热交换器100加热后的水在从出水口200流出之前,需经过热力池组件300。通过热力池组件300,可以对流经热力池组件300的水进行混合,使从出水口200流出的水的温度尽量保持稳定的温度。目前,燃气热水器的水温波动难以解决,而市面上的热力池组件混水不充分,混水速度慢,使热水器达到目标热水温度的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热力池组件混水不充分,混水速度慢,使热水器达到目标热水温度的时间长的缺陷,提供一种热力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热水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力池组件,包括外壳、内壳、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壳之间形成外腔室,所述内壳的内部空间形成内腔室;所述内壳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内壳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将所述内腔室与所述外腔室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外腔室相连通;所述内壳还设有内进水口,所述内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相对设置;所述出水管从所述外壳的外部插入至所述内腔室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内腔室相连通。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上述热力池组件安装到热水器上时,热水分成两部分,分别从第一连通孔、内进水口进入内腔室中,热水与内腔室内的冷水能充分混合,使出水管流出的水能迅速达到目标温度。较佳地,所述出水管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将所述出水管的内部与所述内腔室相连通。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水管的周向设有若干第二连通孔,使内腔室的水除了可以从出水管的端部流入出水管,还可以从出水管的周向流入出水管内;通过在出水管的端部和周向均设置水流入口,使内腔室内的水流路径更加多样,提高内腔室内的水的混合效果,抗水温波动能力更强。较佳地,若干所述第一连通孔环绕所述出水管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轴线不重合。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位置设置,使水流从第一连通孔流向第二连通孔的过程中变化方向,使内腔室内形成多变的水流路径,使内腔室内的水能达到充分混合,抗水温波动能力更强。较佳地,若干第一连通孔环绕所述出水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若干第二连通孔环绕所述出水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连通孔之间。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设置,使内腔室内的水能均匀混合。较佳地,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轴线沿所述出水管的轴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轴线沿所述出水管的轴向的投影形成的夹角为45°。在本技术方案中,当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数量均为四个时,第一连通孔设置在两个第二连通孔的正中间,使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之间的水流路径变化较大,提高了内腔室内的水的混合效果。较佳地,所述热力池组件还包括分流嘴,所述分流嘴安装在所述内壳的内进水口上,所述分流嘴的进口面向所述进水管的出口。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分流嘴,可将从进水管流入的水,一部分经分流嘴、内进水口流入内腔室中,另一部分从分流嘴的外侧流至外腔室中。较佳地,所述分流嘴的进口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的直径。在本技术方案中,分流嘴的进口的直径小于进水管的出口的直径,保证了进水管流入的水不会全部流入分流嘴中。较佳地,所述分流嘴的外周面具有环绕所述进口的导向环面,所述导向环面的直径沿远离所述进水管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向环面,使分流嘴的进口外部的水沿导向环面流动至内壳的外表面上,再沿内壳的外表面流动至其他区域。较佳地,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下端。在本技术方案中,将进水管设置在上方,出水管设置在下方,利用水自身的重力即可实现水的快速流动,并使水能顺利从出水管流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上述热力池组件。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热力池组件,使从热水器的出水口流出的水在流出之前能充分混合,流出的水能保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温度,客户体验感更好。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热力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热水器,热力池组件被外壳、内壳划分为外腔室、内腔室;从进水管进入的水,其中一部分水流入外腔室,再经第一连通孔流动至内腔室中,另一部分水从内进水口流入内腔室;两部分水在内腔室又混合在一起,最后从出水管流出;将上述热力池组件安装到热水器上时,热水分成两部分,分别从第一连通孔、内进水口进入内腔室中,热水与内腔室内的冷水能充分混合,使出水管流出的水能迅速达到目标温度,客户体验感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力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热力池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热力池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所示的热力池组件的径向截面图。图6为图2所示的热力池组件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热交换器100出水口200热力池组件300外壳1外壳主体11端盖12内壳2第一连通孔21内进水口22进水管3出口31出水管4第二连通孔41外腔室5内腔室6分流嘴7进口71导向环面7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图2至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热力池组件的实施例。该热力池组件300包括外壳1、内壳2、进水管3和出水管4,内壳2位于外壳1内,外壳1、内壳2之间形成外腔室5,内壳2的内部空间形成内腔室6,内壳2设有若干贯穿内壳2的第一连通孔21,第一连通孔21将内腔室6与外腔室5相连通;进水管3安装在外壳1的外表面上,进水管3与外腔室5相连通;内壳2还设有内进水口22,内进水口22与进水管3的出口相对设置;出水管4从外壳1的外部插入至内腔室6中,出水管4与内腔室6相连通。上述热力池组件300的内部空间,被外壳1、内壳2划分为外腔室5、内腔室6;从进水管3进入的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水流入外腔室5,再经第一连通孔21流动至内腔室6中,另一部分水从内进水口22流入内腔室6;两部分水在内腔室6又混合在一起,最后从出水管4流出。将上述热力池组件300安装到热水器上时,热水分成两部分,分别从第一连通孔21、内进水口22进入内腔室6中,热水与内腔室6内的冷水能充分混合,使出水管4流出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力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内壳,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壳之间形成外腔室,所述内壳的内部空间形成内腔室;所述内壳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内壳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将所述内腔室与所述外腔室相连通;/n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外腔室相连通;所述内壳还设有内进水口,所述内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相对设置;/n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从所述外壳的外部插入至所述内腔室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内腔室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内壳,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壳之间形成外腔室,所述内壳的内部空间形成内腔室;所述内壳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内壳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将所述内腔室与所述外腔室相连通;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外腔室相连通;所述内壳还设有内进水口,所述内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相对设置;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从所述外壳的外部插入至所述内腔室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内腔室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将所述出水管的内部与所述内腔室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力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连通孔环绕所述出水管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轴线不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力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一连通孔环绕所述出水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若干第二连通孔环绕所述出水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连通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豪谭洵周高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