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87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在制冷工况下不能够精确地完成对于开机时间的判断,进而造成开机时间不准,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室内风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房间内的实际温度T、实际湿度RH;基于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用户习惯信息,计算从实际温度T降温至习惯温度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
,具体提供一种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空调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智能家居领域,随着用户的要求逐渐提升,带有智能控制的空调器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对于空调器开机时间的智能控制方法很多,但均不能够精准地根据室内环境进行设置,特别是在制冷工况下,由于通常是在炎热的夏季进行制冷,常规控制方法往往是仅通过室内温度来判断开机时间。而往往由于开机时间不准确,会造成用户到家后室内温湿度还并未达到要求温湿度,引起用户不满,或者早已达到要求温湿度,浪费电能。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来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在制冷工况下不能够精确地完成对于开机时间的判断,进而造成开机时间不准,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在制冷工况下不能够精确地完成对于开机时间的判断,进而造成开机时间不准,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室内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房间内的实际温度T、实际湿度RH;基于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用户习惯信息,计算从所述实际温度T降温至习惯温度Ts的时间t1和从所述实际湿度RH除湿至习惯湿度RHs的时间t2;比较t1和t2的大小,并基于比较结果确定需要提前开启所述空调器的时间△t。在上述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空调器的制冷速度v1和除湿速度v2,所述用户习惯信息包括所述习惯温度Ts和所述习惯湿度RHs;其中,所述制冷速度v1基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功率w1和室内空间面积S确定,所述除湿速度v2基于所述空调器的除湿功率w2和室内空间面积S确定。在上述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用户习惯信息,计算从所述实际温度T降温至习惯温度Ts的时间t1和从所述实际湿度RH除湿至习惯湿度RHs的时间t2”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实际温度T、所述习惯温度Ts和所述制冷速度v1,计算从所述实际温度T降温至所述习惯温度Ts的时间t1;基于所述实际湿度RH、所述习惯湿度RHs和所述除湿速度v2,计算从实际湿度RH除湿至习惯湿度RHs的时间t2。在上述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比较t1和t2的大小,并基于比较结果确定需要提前开启所述空调器的时间△t”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当t1>t2+te时,△t=t1;其中,te为时间补偿值。在上述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当△t=t1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一预设频率f1运行,并且控制所述室内风机以第一预设转速r1运行。在上述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比较t1和t2的大小,并基于比较结果确定需要提前开启所述空调器的时间△t”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当t1≤t2+te时,△t=t2;其中,te为时间补偿值。在上述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当△t=t2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二预设频率f2运行,并且控制所述室内风机以第二预设转速r2运行。在上述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时间补偿值te=10s。在上述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每隔tr时间,更新所述用户习惯信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室内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房间内的实际温度T、实际湿度RH、用户习惯温度Ts、习惯湿度RHs,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制冷速度v1和除湿速度v2;基于所述实际温度T、所述习惯温度Ts和所述制冷速度v1,计算从所述实际温度T降温至所述习惯温度Ts的时间t1;基于所述实际湿度RH、所述习惯湿度RHs和所述除湿速度v2,计算从实际湿度RH除湿至习惯湿度RHs的时间t2;比较t1和t2的大小;当t1>t2+te时,需要提前开启所述空调器的时间△t=t1,且当△t=t1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一预设频率f1运行,并且控制所述室内风机以第一预设转速r1运行;当t1≤t2+te时,需要提前开启所述空调器的时间△t=t2,且当△t=t2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二预设频率f2运行,并且控制所述室内风机以第二预设转速r2运行;其中,te为时间补偿值。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室内风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房间内的实际温度T、实际湿度RH;基于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用户习惯信息,计算从实际温度T降温至习惯温度Ts的时间t1和从实际湿度RH除湿至习惯湿度RHs的时间t2;比较t1和t2的大小,并基于比较结果确定需要提前开启空调器的时间△t。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对提前开启空调器的时间△t判断的过程中,同时引入了室内实际温度T、实际湿度RH,以及用户习惯温度Ts和习惯湿度RHs,能够充分考虑到室内温度T和湿度RH与用户设置的习惯温度Ts和习惯湿度RHs的差距,从而使空调器在△t时间内同时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室内空间的温湿度能够均达到用户期望的状态,解决了现有的空调器在制冷工况下不能够精确地完成对于开机时间的判断,进而造成开机时间不准,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优化了提前开启时间△t的时长,使空调器能够得到一个尽量小的提前开启时间△t,减少了电能的损耗。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逻辑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五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五的打分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制冷功率w1和室内空间面积S计算制冷速度v1来进行描述的,但是,本专利技术显然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来计算制冷速度v1,例如,生产厂商往往会在产品进行研发阶段时,对产品进行大量测试,得出一个根据空调器的标准匹数和室内面积S来确定制冷速度v1的对照表格,可以通过该对照表格,直接得出制冷速度v1。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室内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n获取房间内的实际温度T、实际湿度RH;/n基于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用户习惯信息,计算从所述实际温度T降温至习惯温度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室内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房间内的实际温度T、实际湿度RH;
基于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用户习惯信息,计算从所述实际温度T降温至习惯温度Ts的时间t1和从所述实际湿度RH除湿至习惯湿度RHs的时间t2;
比较t1和t2的大小,并基于比较结果确定需要提前开启所述空调器的时间△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空调器的制冷速度v1和除湿速度v2,所述用户习惯信息包括所述习惯温度Ts和所述习惯湿度RHs;
其中,所述制冷速度v1基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功率w1和室内空间面积S确定,所述除湿速度v2基于所述空调器的除湿功率w2和室内空间面积S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用户习惯信息,计算从所述实际温度T降温至习惯温度Ts的时间t1和从所述实际湿度RH除湿至习惯湿度RHs的时间t2”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实际温度T、所述习惯温度Ts和所述制冷速度v1,计算从所述实际温度T降温至所述习惯温度Ts的时间t1;
基于所述实际湿度RH、所述习惯湿度RHs和所述除湿速度v2,计算从实际湿度RH除湿至习惯湿度RHs的时间t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t1和t2的大小,并基于比较结果确定需要提前开启所述空调器的时间△t”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t1>t2+te时,△t=t1;
其中,te为时间补偿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t=t1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一预设频率f1运行,并且控制所述室内风机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荣邦许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