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84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汇流排总管、分别连接于汇流排总管的卸车增压撬、第一气化撬、第二气化撬、第三气化撬和地面火炬,以及用于控制卸车增压撬、第一气化撬、第二气化撬、第三气化撬和地面火炬工作的控制中心,能同时对接不同出口流量的槽车进行汇流,加注时能向船舶提供低温液体、低温气体和常温气体三种加注方式,集卸车、气化、加注和废气处理为一体,功能齐备,性能优良;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满足LNG燃料动力船舶的发展需求,弥补LNG燃料动力船舶加注基础设施的不足,适用于各型号双燃料动力船舶在不同码头的靠泊使用,尤其是填补了当前国内在超大型双燃料动力船舶进行验收及进出料装置上的技术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是油耗大户,排放是否达标是影响航线和港口停泊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涉及到COx、NOx和SOx的排放。IMO于2011年7月通过的MARPOL公约要求2020年船舶动力燃料含硫量低于0.5%,对于特殊排放控制区(ECA)到2015年其燃油含硫量必须低于0.1%,这些要求都说明国际减排标准日益严格。在国际节能减排标准日益严格和油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研发新能源船型已成为航运界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液化天然气(LNG)以其低污染、清洁、经济等特性在替代传统能源中愈加突出,将其作为船舶动力燃料得到了航运界的普遍认可,以及多国的政策支持。例如从环保角度,在相同热值下,采用LNG作为船舶动力燃料,NOx的排放可以减少80%左右,COx的排放可以减少20%左右,同时几乎不产生SOx和PM,可显著提高船舶环保性能,并满足MARPOL公约要求,尤其是ECA区域的排放要求;从燃料成本角度,欧美国家LNG市场价格仅为原油价格的1/4~1/3,而东亚国家受进口运输成本和不具备开采技术等因素影响价格偏高,但仍低于原油价格。因此在国内外,随着行业标准、技术标准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国政策的大力支持,LNG燃料动力船舶在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好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而LNG燃料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未来船舶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应用,目前制约LNG燃料动力船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3类:第一,成本问题,包括对LNG燃料动力船舶的技术研发投入和LNG价格区域性不平衡;第二,技术标准问题,包括在LNG燃料动力船舶缺失技术规范和对操作人员资质和培训规范;第三,LNG燃料动力船舶加注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对于第三类问题,即船用LNG加注的运营,对于先有LNG燃料动力船舶还是先有LNG加注基础设施,一直是新型船推广的阻力。现有技术中建设有固定式LNG燃料动力船舶加注站,但是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导致LNG燃料动力船舶无法即时加注。因此需要开发一套能配合LNG燃料动力船舶移动,并实现对LNG燃料动力船舶验收及预冷加注的设备。此外,2017年中船集团所属沪东中华造船等公司与法国达飞轮船公司签署了多艘23000TEU超大型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刷新了全球集装箱船建造纪录,对于此类超大型双燃料动力新造船舶进行LNG燃料加注并开展试航作业系国内首次,目前国内现有的固定式加注站无法满足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对超大型双燃料动力船舶进行验收及LNG燃料预冷加注设备的空白,该设备是集卸车、气化、加注和废气处理等为一体的移动式槽车预冷加注系统,解决了槽车对船移动式预冷加注相关问题,系统内各个子系统采用软管连接解决采用LNG作为燃料的、不适用于在接收站及加注站进行预冷加注相关操作的船舶的预冷加注,不受场地限制,具有便携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包括汇流排总管、卸车增压撬、第一气化撬、第二气化撬、地面火炬和控制中心;所述汇流排总管包括第一液相管道、第一气相管道和放散管道,所述汇流排总管设置为由多个汇流排撬依次串联的结构,且任一汇流排撬均连接有一卸车增压撬;所述卸车增压撬设置有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所述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的入口端分别连接于槽车,所述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和第一气相管道;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第一长轴截止阀分别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第一气相管道和各卸车增压撬的第二液相管道、第二气相管道;所述第一气化撬包括第三液相管道、第一气化器、第三气相管道和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液相管道的入口端第一低温阀门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三液相管道的出口端第一支路连接于船舶液相口、第三液相管道的出口端第二支路依次连接于第一气化器和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三气相管道的出口端连接于船舶气相口;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第二长轴截止阀分别连接于第三液相管道和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液相管道第二支路上的第一电动调节阀和设置在第三气相管道上的第一温度变送器,第一电动调节阀和第一温度变送器分别电连接于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内预设有第一气化器出口气相温度的第一温度阈值,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变送器实时检测的第三气相管道中的气相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调节第一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所述第二气化撬包括第二温度变送器和依次连接的第二气化器、第四气相管道,所述第二气化器的入口端采用第二低温闸门连接于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四气相管道的出口端连接于船舶气相口;所述第二温度变送器设置在第四气相管道上,用于实时检测第四气相管道中的气相温度;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球阀连接于第四气相管道;所述第三气相管道中的气相为低温气相,所述第四气相管道中的气相为常温气相;所述地面火炬包括燃烧塔组、废气传输系统、伴烧长明系统、氮气吹扫系统和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燃烧塔组包括若干地面火炬筒,所述地面火炬筒内设置有燃烧器;所述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于放散管道出口端,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地面火炬筒内;所述伴烧长明系统包括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和对应设置在各地面火炬筒内的点火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供应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地面火炬筒内,并经设置在各地面火炬筒内的点火装置点燃;所述氮气吹扫系统包括氮气撬,所述氮气撬的输出端连接于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压力控制装置电连接于控制中心,第一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入端,用于实时检测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的废气压力;所述控制中心内预设有燃烧塔组内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废气压力范围,控制中心根据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检测的废气压力与预设的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废气压力范围的比较结果,控制燃烧塔组中一个或多个地面火炬筒开启废气燃烧。为了避免第一气化器长时间使用后,本专利技术的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设计了备用的第三气化撬与第一气化撬交替工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显著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能对超大型双燃料动力船舶进行验收及LNG燃料预冷加注设备,填补当前国内在超大型双燃料动力船舶进行验收及LNG燃料预冷加注领域的技术空白,并且也能应用于大中小型容量的双燃料动力船舶的验收及进出料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能在船舶交付验收及后续进出料过程的过程持续使用,包括汇流排总管、分别连接于汇流排总管的卸车增压撬、第一气化撬、第二气化撬和地面火炬,以及用于控制卸车增压撬、第一气化撬、第二气化撬和地面火炬工作的控制中心;其中,汇流排总管由多个汇流排撬依次串联,各汇流排撬连接有一个卸车增压撬,可根据场地面积选择汇流排撬的数量,通过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总管、卸车增压撬、第一气化撬、第二气化撬、地面火炬和控制中心;/n所述汇流排总管包括第一液相管道、第一气相管道和放散管道,所述汇流排总管设置为由多个汇流排撬依次串联的结构,且任一汇流排撬均连接有一卸车增压撬;所述卸车增压撬设置有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所述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的入口端分别连接于槽车,所述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和第一气相管道;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第一长轴截止阀分别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第一气相管道和各卸车增压撬的第二液相管道、第二气相管道;/n所述第一气化撬包括第三液相管道、第一气化器、第三气相管道和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液相管道的入口端第一低温阀门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三液相管道的出口端第一支路连接于船舶液相口、第三液相管道的出口端第二支路依次连接于第一气化器和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三气相管道的出口端连接于船舶气相口;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第二长轴截止阀分别连接于第三液相管道和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液相管道第二支路上的第一电动调节阀和设置在第三气相管道上的第一温度变送器,第一电动调节阀和第一温度变送器分别电连接于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内预设有第一气化器出口气相温度的第一温度阈值,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变送器实时检测的第三气相管道中的气相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调节第一电动调节阀的开度;/n所述第二气化撬包括第二温度变送器和依次连接的第二气化器、第四气相管道,所述第二气化器的入口端采用第二低温闸门连接于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四气相管道的出口端连接于船舶气相口;所述第二温度变送器设置在第四气相管道上,用于实时检测第四气相管道中的气相温度;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球阀连接于第四气相管道;/n所述第三气相管道中的气相为低温气相,所述第四气相管道中的气相为常温气相;/n所述地面火炬包括燃烧塔组、废气传输系统、伴烧长明系统、氮气吹扫系统和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燃烧塔组包括若干地面火炬筒,所述地面火炬筒内设置有燃烧器;所述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于放散管道出口端,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地面火炬筒内;所述伴烧长明系统包括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和对应设置在各地面火炬筒内的点火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供应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地面火炬筒内,并经设置在各地面火炬筒内的点火装置点燃;所述氮气吹扫系统包括氮气撬,所述氮气撬的输出端连接于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出端;/n所述第一压力控制装置电连接于控制中心,第一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入端,用于实时检测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的废气压力;所述控制中心内预设有燃烧塔组内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废气压力范围,控制中心根据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检测的废气压力与预设的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废气压力范围的比较结果,控制燃烧塔组中一个或多个地面火炬筒开启废气燃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总管、卸车增压撬、第一气化撬、第二气化撬、地面火炬和控制中心;
所述汇流排总管包括第一液相管道、第一气相管道和放散管道,所述汇流排总管设置为由多个汇流排撬依次串联的结构,且任一汇流排撬均连接有一卸车增压撬;所述卸车增压撬设置有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所述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的入口端分别连接于槽车,所述第二液相管道和第二气相管道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和第一气相管道;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第一长轴截止阀分别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第一气相管道和各卸车增压撬的第二液相管道、第二气相管道;
所述第一气化撬包括第三液相管道、第一气化器、第三气相管道和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液相管道的入口端第一低温阀门连接于第一液相管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三液相管道的出口端第一支路连接于船舶液相口、第三液相管道的出口端第二支路依次连接于第一气化器和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三气相管道的出口端连接于船舶气相口;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第二长轴截止阀分别连接于第三液相管道和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液相管道第二支路上的第一电动调节阀和设置在第三气相管道上的第一温度变送器,第一电动调节阀和第一温度变送器分别电连接于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内预设有第一气化器出口气相温度的第一温度阈值,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变送器实时检测的第三气相管道中的气相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调节第一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所述第二气化撬包括第二温度变送器和依次连接的第二气化器、第四气相管道,所述第二气化器的入口端采用第二低温闸门连接于第三气相管道,所述第四气相管道的出口端连接于船舶气相口;所述第二温度变送器设置在第四气相管道上,用于实时检测第四气相管道中的气相温度;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球阀连接于第四气相管道;
所述第三气相管道中的气相为低温气相,所述第四气相管道中的气相为常温气相;
所述地面火炬包括燃烧塔组、废气传输系统、伴烧长明系统、氮气吹扫系统和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燃烧塔组包括若干地面火炬筒,所述地面火炬筒内设置有燃烧器;所述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于放散管道出口端,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地面火炬筒内;所述伴烧长明系统包括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和对应设置在各地面火炬筒内的点火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供应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地面火炬筒内,并经设置在各地面火炬筒内的点火装置点燃;所述氮气吹扫系统包括氮气撬,所述氮气撬的输出端连接于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压力控制装置电连接于控制中心,第一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废气传输系统的输入端,用于实时检测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的废气压力;所述控制中心内预设有燃烧塔组内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废气压力范围,控制中心根据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检测的废气压力与预设的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系统输入端废气压力范围的比较结果,控制燃烧塔组中一个或多个地面火炬筒开启废气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气化撬并联连接的第三气化撬;所述第三气化撬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和依次连接的第五液相管道、第三气化器及第五气相管道;所述第五液相管道的入口端采用第三低温阀门连接于第三液相管道的第一支路,所述第五气相管道的出口端连接于第三气相管道,所述放散管道采用第三长轴截止阀分别连接于第五液相管道和第五气相管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五液相管道上的第二电动调节阀和设置在第五气相管道上的第三温度变送器,第二电动调节阀和第三温度变送器分别电连接于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内预设有第三气化器出口气相温度的第二温度阈值,用于根据第三温度变送器实时检测的第五气相管道中的气相温度与第二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调节第二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所述第三气化器用于与第一气化器交替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气相管道的出口端采用第四低温阀门连接于第三气相管道,并且所述第二气化器的入口端与第三气相管道连接处至所述第四气相管道与第三气相管道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电连接于控制中心的第五低温阀门;所述第五低温阀门用于切换向第三气相管道输送低温气相或常温气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船舶移动式验收及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传输系统包括废气传输总管和若干废气传输支管;所述废气传输总管的入口端连接于放散管道出口,所述废气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废气传输支管;所述第一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废气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废气传输总管内废气压力的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用于控制废气传输总管通断的废气闸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春东王云林虞木村濮春荣孙海均徐志军曹炜任小军白里娟张剑孔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华润南京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