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道导流体及使用该导流体的悬臂式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81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流道导流体及使用该导流体的悬臂式离心泵,包括正向输出流道和反向输出流道,所述正向输出流道和所述反向输出流道之间由多片导叶片连接,所述正向输出流道、所述反向输出流道分别设有多条液体输出流道,所述正向输出流道和所述反向输出流道的内部均有液流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个正反向双输出结构导流体,将泵体分割成两个腔,同时将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分装在正向输出流道和反向输出流道内,实现了两个叶轮的串联结构,次级叶轮轮毂与泵盖之间的节流环套形成一个节流间隙,泵盖上的回流孔通过平衡管线接入泵入口处,与节流间隙一体构成轴向力平衡结构,平衡两个叶轮产生的轴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流道导流体及使用该导流体的悬臂式离心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领域为流体输送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多流道导流体及使用该导流体的悬臂式离心泵。
技术介绍
悬臂式离心泵在石油炼化市场用量很大,占总用泵量70%以上,目前的悬臂式离心泵扬程均不超过200米,超过200米以上的都选择多级泵,尤其是中小流量需求的工况,几个立方至几十个立方,扬程200~400米,这种工况下只能选择多级泵。使用多级泵存在成本高,维修困难,易损件多,维修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流道导流体及使用该导流体的悬臂式离心泵。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多流道导流体,包括正向输出流道和反向输出流道,所述正向输出流道和所述反向输出流道之间由多片导叶片连接,所述正向输出流道、所述反向输出流道分别设有多条液体输出流道,所述正向输出流道和所述反向输出流道的内部均有液流腔;优选的,所述正向输出流道设有六个,按逆时针方向呈扩散状均布排列,所述反向输出流道设有三个,按顺时针方向均布排列,所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流道导流体,其特征在于:/n包括正向输出流道(301)和反向输出流道(302),所述正向输出流道(301)和所述反向输出流道(302)之间由多片导叶片(303)连接,所述正向输出流道(301)、所述反向输出流道(302)分别设有多条液体输出流道,所述正向输出流道(301)和所述反向输出流道(302)的内部均有液流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流道导流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正向输出流道(301)和反向输出流道(302),所述正向输出流道(301)和所述反向输出流道(302)之间由多片导叶片(303)连接,所述正向输出流道(301)、所述反向输出流道(302)分别设有多条液体输出流道,所述正向输出流道(301)和所述反向输出流道(302)的内部均有液流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导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输出流道(301)设有六个,按逆时针方向呈扩散状均布排列,所述反向输出流道(302)设有三个,按顺时针方向均布排列,所述导叶片(303)设有九片,连接所述在所述正向输出流道(301)和反向输出流道(302)的背部。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流道导流体的悬臂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包括泵体(1),泵盖(6),首级叶轮(2),次级叶轮(15),正反向双输出结构导流体(3),轴(11),所述正反向双输出结构导流体(3)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泵盖(6)上,所述首级叶轮(2)和次级叶轮(15)分别位于正向输出流道(301)和反向输出流道(302)内,所述泵盖(6)上有喉部衬套,所述次级叶轮(15)后轮毂与喉部衬套之间设计有节流环套(14),所述轴(11)通过前后轴承连接在所述轴承箱体(9)上,所述首级叶轮(2)和次级叶轮(15)通过键和叶轮螺母固定在所述轴(11)上,所述首级叶轮(2)和次级叶轮(15)前后端有叶轮口环,与所述泵体(1)、所述正反向双输出结构导流体(3)和所述泵盖上的泵体口环之间设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多流道导流体的悬臂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盖(6)上有回流孔(5),并通过回流管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平丁垣利常少斌任伟东王美娜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阳光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