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流捕风对排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80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流捕风对排系统,其包括两列并列设置的隧道,在隧道之间通过补偿风道连通,位于补偿风道内设置有补偿风机,补偿风机双侧各连接一气室,气室外侧各设置有一捕风风机;捕风风机包括同轴双驱动步进电机、横移齿条、横移齿轮、集风筒、柔性风袋管组成,与捕风风机相对应的位于每个隧道的侧壁上都具有一横移凹槽,所述的捕风风机设置在凹槽内,位于槽底配装有横移齿条,所述的双驱动步进电机的外圈驱动轴与横移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双驱动步进电机的内驱动轴与集风扇相连接,集风扇配装在集风筒内,所述的集风筒通过柔性风袋管连接到对应的气室,可以针对隧道中的污染浓度大的区域针对性进行回风抽风洁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流捕风对排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通风控制
,具体涉及到一种混流捕风对排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重心正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西部地区,尤其是高原地区,地形大致为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螺旋隧道具有可减缓爬坡隧道坡度,减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公路的影响等特点,将十分适用于此类地区。螺旋隧道射流通风技术有别于低海拔直线隧道射流通风技术。目前,国内隧道通风应用最广泛的通风方式为射流通风,即采用射流风机的升压作用推进隧道内射流气体来达到换气目的,将隧道内空气保持在足够的清洁、卫生、舒适的状况。但是,螺旋隧道中的射流风机工作效果低于直线隧道,常规射流风机在螺旋隧道中将呈现出气流沿螺旋外侧流动的趋势。若风速分布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性,这将产生一定不良后果,并且由于风机针对同一位置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形成孤岛效应,造成风机周围空气良好,但是对于孤岛外缘区域空气质量仍然很差,导致隧道内空气卫生条件不达标,引发CO中毒事故。因此,如何提高螺旋隧道内风速分布的均匀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流捕风对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列并列设置的隧道,在隧道之间通过补偿风道连通,位于补偿风道内设置有补偿风机,补偿风机双侧各连接一气室,气室外侧各设置有一捕风风机;/n捕风风机包括同轴双驱动步进电机、横移齿条、横移齿轮、集风筒、柔性风袋管组成,与捕风风机相对应的位于每个隧道的侧壁上都具有一横移凹槽,所述的捕风风机设置在凹槽内,位于槽底配装有横移齿条,所述的双驱动步进电机的外圈驱动轴与横移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双驱动步进电机的内驱动轴与集风扇相连接,集风扇配装在集风筒内,所述的集风筒通过柔性风袋管连接到对应的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流捕风对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列并列设置的隧道,在隧道之间通过补偿风道连通,位于补偿风道内设置有补偿风机,补偿风机双侧各连接一气室,气室外侧各设置有一捕风风机;
捕风风机包括同轴双驱动步进电机、横移齿条、横移齿轮、集风筒、柔性风袋管组成,与捕风风机相对应的位于每个隧道的侧壁上都具有一横移凹槽,所述的捕风风机设置在凹槽内,位于槽底配装有横移齿条,所述的双驱动步进电机的外圈驱动轴与横移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双驱动步进电机的内驱动轴与集风扇相连接,集风扇配装在集风筒内,所述的集风筒通过柔性风袋管连接到对应的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捕风对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偿风机包括第一主动风机、第二主动风机,第一气体支路和第二气体支路,所述的第一主动风机集成在第一气体支路中,第二主动风机集成在第二气体支路中,所述的第一气体支路和第二气体支路的进气口都接通至第一气流公共管,第一气体支路和第二气体支路的出气口接通至第二气流气路公共管,第一气流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晓飞黄永杰张先武高峰张斌胡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