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798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基于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包括水面采矿辅助船、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矿石装载作业区、矿石卸载作业区、压载物装载作业区、压载物卸载作业区和海底支撑基础;水面采矿辅助船搭载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在水面采矿辅助船内包括设有矿石卸载作业区、压载物装载作业区、矿石初筛装置工作区和压载物储备舱,在海床的上方设有矿石装载作业区和压载物卸载作业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垂直提升系统成本低,结构简单,布放流程方便,矿物输运效率高,对海洋环境污染小,且适用于各种水深海底矿物的提升作业,且不依赖于高能动力设备,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涉及深海采矿装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南海水域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及非金属矿物,然而这些矿物多分布于水深超5000米的海域的深海海床中,大水深作业也因此成为深海采矿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的深海采矿系统一般包括海面的采矿辅助船,海底的采矿车以及连接二者的垂直输运系统。传统上,海底采矿车从海床上收集矿石,矿石进而被粉碎,泵入垂直输运系统。该垂直输运系统通常含有立管,所采集的矿石和海水混合物经由立管,从海底被竖向运输至海面上的采矿辅助船中。传统的提升系统一般为液压式或者气举式。液压式提升系统中沿着立管不同深度,设有多个采用离心举升泵的升压站,以保持立管内部压力。气举系统中,压缩气体被注入到中间深度,矿石固体因此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三相混合物被举升。到目前为止,仍不存在实尺规模的深海采矿作业。特别是传统竖向运输系统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且随着水深的增加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其在水深超过6000米后能否有效工作仍未知。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面采矿辅助船、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矿石装载作业区、矿石卸载作业区、压载物装载作业区、压载物卸载作业区和海底支撑基础;/n其中,水面采矿辅助船搭载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在水面采矿辅助船内包括设有矿石卸载作业区、压载物装载作业区、矿石初筛装置工作区和压载物储备舱,在海床的上方设有矿石装载作业区和压载物卸载作业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面采矿辅助船、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矿石装载作业区、矿石卸载作业区、压载物装载作业区、压载物卸载作业区和海底支撑基础;
其中,水面采矿辅助船搭载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在水面采矿辅助船内包括设有矿石卸载作业区、压载物装载作业区、矿石初筛装置工作区和压载物储备舱,在海床的上方设有矿石装载作业区和压载物卸载作业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重力差垂直提升装置包括一组由钢缆组成的闭环系统,在钢缆上固定搭载多个设有浮力材料块的矿车;当矿车空载时,每个矿车在海水中的总浮力大于其重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系统呈“口”字型,在“口”字型的四个角上设有滑轮,其中两只为支撑滑轮,设在所述水面采矿辅助船上;另外两只为固定滑轮,设在海床上,所述钢缆通过两只支撑滑轮和两只固定滑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系统的一侧为矿车下降工作区,另一侧为矿车上升工作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系统的顶部设有矿车水上作业区,其底部设有矿车水下作业区;
矿车水上作业区设在两个所述的支撑滑轮之间,由所述矿石卸载区和所述压载物装载区组成;
矿车水下作业区设在两个所述的固定滑轮之间,由所述压载物卸载区和所述矿石装载区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矿车水上作业区和所述矿车水下作业区内,控制每个所述矿车中加载的矿石或压载物的重量;其中,
所述矿车上升工作区的所述矿车在海水中的浮力大于其总重力,所述矿车自然上升;所述矿车下降工作区的所述矿车在海水中的总重力大于其浮力,所述矿车自然下降;所述闭环系统在浮力重力差的作用下连续转动,实现海底矿石的连续运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车水上作业区包含所述压载物装载区和所述矿石卸载区;所述矿车出水面后,先在所述矿石卸载区释放矿石,然后通过所述压载物装载区时添加压载物,进而通过所述支撑滑轮后到达所述矿车下降工作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深海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石初筛装置工作区与所述矿石卸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世俊林志良李靖毋晓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