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因其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被迅速推广并应用。其中,梁、柱作为构成房屋的主体结构,梁、柱成功搭接是保证房屋质量的重要保证。通常,需要先按照图纸尺寸,在工厂预制梁、柱构件;然后运输到工地进行装配,装配时,使得预制梁、柱构件上的钢筋搭接并固定在一起,形成节点;装配后之后,在梁柱节点处支模并在节点处灌浆,使得梁柱固定连接即可。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将预制梁、柱构件搭接时,会出现钢筋碰撞的现象,导致搭接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将预制梁、柱构件搭接时,出现钢筋碰撞的现象,导致搭接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预制柱和至少两根水平设置的预制梁,所述预制柱的顶端伸出有多根环向间隔设置的柱筋,至少两根所述预制梁间隔围设于所述预制柱的顶面外周,且所有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的顶面围成梁柱节点区,所述预制梁的端部伸出有多根锚筋,多根所述锚筋间隔设置,多根所述柱筋和多根所述锚筋交错伸入梁柱节点区,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根预制梁上的相对所述锚筋之间形成间距,所述预制柱的顶面设置有可被多根所述柱筋和多根所述锚筋同时穿过的套件,所述套件侧面与预制柱的柱面形成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预制柱(1)和至少两根水平设置的预制梁(2),所述预制柱(1)的顶端伸出有多根环向间隔设置的柱筋(11),至少两根所述预制梁(2)间隔围设于所述预制柱(1)的顶面外周,且所有所述预制梁(2)与所述预制柱(1)的顶面围成梁柱节点区(3),所述预制梁(2)的端部伸出有多根锚筋(21),多根所述锚筋(21)间隔设置,多根所述柱筋(11)和多根所述锚筋(21)交错伸入梁柱节点区(3),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根预制梁(2)上的相对所述锚筋(21)之间形成间距,所述预制柱(1)的顶面设置有可被多根所述柱筋(11)和多根所述锚筋(21)同时穿过的套件(4),所述套件(4)侧面与预制柱(1)的柱面形成可供预制梁(2)搭接在预制柱(1)上的间距,所述套件(4)贯穿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孔径方向沿预制柱(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多根所述柱筋(11)围绕形成的环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预制柱(1)和至少两根水平设置的预制梁(2),所述预制柱(1)的顶端伸出有多根环向间隔设置的柱筋(11),至少两根所述预制梁(2)间隔围设于所述预制柱(1)的顶面外周,且所有所述预制梁(2)与所述预制柱(1)的顶面围成梁柱节点区(3),所述预制梁(2)的端部伸出有多根锚筋(21),多根所述锚筋(21)间隔设置,多根所述柱筋(11)和多根所述锚筋(21)交错伸入梁柱节点区(3),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根预制梁(2)上的相对所述锚筋(21)之间形成间距,所述预制柱(1)的顶面设置有可被多根所述柱筋(11)和多根所述锚筋(21)同时穿过的套件(4),所述套件(4)侧面与预制柱(1)的柱面形成可供预制梁(2)搭接在预制柱(1)上的间距,所述套件(4)贯穿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孔径方向沿预制柱(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多根所述柱筋(11)围绕形成的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4)包括套板(41)和多根支管(42),所述套板(41)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多个孔径与支管(42)内径相同的管孔(411),所述管孔(411)的孔径大于柱筋(11)的直径1-5mm,多根所述支管(42)设置于套板(41)的同侧,所述支管(42)的一端固定于套板(41)并与所述管孔(411)连通,所述支管(42)的另一端抵接预制柱(1),所述柱筋(11)同时穿过支管(42)和管孔(411),所述套板(41)背离支管(42)的一侧到预制柱(1)顶面的距离为3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2)为可伸缩结构,且伸缩方向为支管(42)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4)整体呈板状,所述套件(4)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多个供柱筋(11)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锋,蒋狄波,王晓鹏,任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家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