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75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包括水池结构体系、保温体系以及防渗体系;所述水池结构体系包括用于形成蓄水池侧壁的悬臂式挡水墙以及钢结构屋盖;所述保温体系包括夹芯板,所述夹芯板从钢结构屋盖外表面延伸至悬臂式挡水墙外侧表面;所述防渗体系包括防渗膜,所述防渗膜覆盖蓄水池池壁及池底。通过蓄水池的结构设计解决大型蓄水池施工成本高,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难题,提供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能够适应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保温需求,并解决大型蓄水池施工成本高,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难题,且蓄水池结构安全以及经济性也可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水池
,具体涉及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
技术介绍
高寒高海拔地区特指海拔在1500m以上的区域,在该区域,由于建筑和市政功能的要求,需要修建蓄水池,为了防止冬季结冰,蓄水池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同时水池还需要防渗。在高寒高海拔地区为了满足水池保温防渗的要求,目前常见的蓄水池结构包括如下两种:1)采用全地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覆土深度不小于设计冻深。混凝土采用抗渗混凝土,可满足自防水要求;顶板覆土深度不小于设计冻深,即通过覆土满足保温要求,保证冬季不结冰。该种结构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全地埋式结构,开挖回填量大,水池高度较大时,基坑深度大,需采取支护措施,工程费用高;现场混凝土浇筑工程量大,不适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施工工期较长,混凝土浇筑质量也较难控制;当蓄水池平面尺寸较大时(长宽不小于50m时),由于防渗、保温的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工程费用高。2)采用半地埋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主体结构外露在地面以上。混凝土采用抗渗混凝土,可满足自防水要求;池壁外侧设置保温层,通过增设保温层满足保温要求,保证冬季不结冰。该种结构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半地埋式结构,池外壁增设外保温,现场混凝土浇筑工程量大,不适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施工工期较长,混凝土浇筑质量也较难控制;当蓄水池平面尺寸较大时(长宽不小于50m时),由于防渗、保温的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工程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大型蓄水池施工成本高,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能够适应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保温需求,并解决大型蓄水池施工成本高,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难题,且蓄水池结构安全以及经济性也可得到保证。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包括水池结构体系、保温体系以及防渗体系;所述水池结构体系包括用于形成蓄水池侧壁的悬臂式挡水墙以及钢结构屋盖;所述保温体系包括夹芯板,所述夹芯板从钢结构屋盖外表面延伸至悬臂式挡水墙外侧表面;所述防渗体系包括防渗膜,所述防渗膜覆盖蓄水池池壁及池底。在本方案中,蓄水池为半地埋式蓄水池,悬臂式挡水墙半埋于地下,埋设深度大于等于设计冻深,避免高寒地区冻土带来的影响。本蓄水池利用悬臂式挡水墙形成蓄水池侧壁,并设置钢结构屋盖,形成整体的蓄水池结构。并在蓄水池结构外表面设置夹芯板,夹芯板从钢结构屋盖外表面延伸至悬臂式挡水墙外侧表面,且夹芯板的埋深大于等于设计冻深,通过夹芯板的结构设计形成蓄水池的保温体系;并采用防渗膜覆盖蓄水池池壁及池底,形成蓄水池的防渗体系。优选的,防渗膜为HDPE防渗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蓄水池防渗体系还包括防渗池底结构,防渗池底结构从下至上的依次为素土层——钠基防水毯层——防渗膜,通过防渗池底结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蓄水池防渗体系的防渗能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蓄水池的水池结构体系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水池底部用于支撑钢结构屋盖的池内钢柱,池内钢柱埋深不小于设计冻深,避免高寒地区冻土带来的影响,池内钢柱间的间隔为25~30m,通过设置池内钢柱支撑钢结构屋盖,保证蓄水池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池内钢柱设置防渗透层,所述防渗透层覆盖钢柱外表面,由外到内包括塑料层——细砂层,通过防渗透层的设置,形成了封闭的防渗透体系,加强了蓄水池防渗体系的防渗能力,通过设置细砂层,增强了防渗透层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在水压作用下塑料层发生变形影响防渗能力,且同时通过细砂层的设置,防渗透层形成有效固定。优选的,塑料层底端设置混凝土包覆层,混凝土包覆层位于蓄水池池底之下,所述塑料层底端深入混凝土包覆层中;所述塑料层顶端在蓄水位以上20cm,通过塑料层的位置设置,底端采用混凝土包覆,提高塑料层的稳定性,顶端伸出蓄水位以上,形成封闭体系,保证了防渗能力。优选的,细砂层顶部20cm处设置用于防止蓄水池内凝结水进入的密封部,密封部从上至下依次为:嵌缝膏——沥青麻丝,通过封闭细砂层顶部,防止蓄水池内凝结水进入,保证防渗能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池内钢柱还包括防渗膜,防渗膜包裹塑料层并与塑料层热熔连接,保证了防渗体系的防渗能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防渗膜在防渗膜转折处以及蓄水池底部每间隔10m设置5~10cm的预留长度,通过预留长度的设置用于保证防渗膜适应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对防渗膜影响,在发生地面沉降时,有足够的预留长度覆盖,降低因为沉降而给防渗膜带来的影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悬臂式挡水墙每间隔20~30m设置变形缝,通过变形缝的设置,保证了蓄水池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因为变形给蓄水池结构带了的影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提供了一种施工成本低,工程质量易于控制,结构安全,经济性高的保温防渗蓄水池结构;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通过池内钢柱的设置,保证了蓄水池结构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通过夹芯板的设置,形成了封闭、围合的保温体系,极大提高了蓄水池的保温效果;4、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通过防渗膜的设置,在保证蓄水池防渗能力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5、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通过防渗膜预留位置的设置,形成足够的预留长度覆盖,降低因为沉降而给防渗膜带来的影响;6、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池内钢柱防渗层的设计,保证了防渗结构的防渗能力,并通过细砂层的设计,保证了池内钢柱防渗层的稳定性,避免因为水压造成防渗层形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蓄水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蓄水池平面布置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池内钢柱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悬臂式挡水墙、2-钢结构屋盖、3-夹芯板、4-防渗膜、5-池内钢柱、6-素土层、7-钠基防水毯层、8-塑料层、9-细砂层、10-嵌缝膏、11-沥青麻丝、12-变形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n所述蓄水池包括水池结构体系、保温体系以及防渗体系;/n所述水池结构体系包括用于形成蓄水池侧壁的悬臂式挡水墙(1)以及钢结构屋盖(2);/n所述保温体系包括夹芯板(3),所述夹芯板(3)从钢结构屋盖(2)外侧表面延伸至悬臂式挡水墙(1)外侧表面;/n所述防渗体系包括防渗膜(4),所述防渗膜(4)覆盖蓄水池池壁及池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水池包括水池结构体系、保温体系以及防渗体系;
所述水池结构体系包括用于形成蓄水池侧壁的悬臂式挡水墙(1)以及钢结构屋盖(2);
所述保温体系包括夹芯板(3),所述夹芯板(3)从钢结构屋盖(2)外侧表面延伸至悬臂式挡水墙(1)外侧表面;
所述防渗体系包括防渗膜(4),所述防渗膜(4)覆盖蓄水池池壁及池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膜(4)为HDPE防渗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体系还包括防渗池底结构,所述防渗池底结构从下至上的依次为素土层(6)——钠基防水毯层(7)——防渗膜(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结构体系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水池底部用于支撑钢结构屋盖(2)的池内钢柱(5);所述池内钢柱(5)间的间隔为25~30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地埋式保温防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内钢柱(5)设置防渗透层,所述防渗透层覆盖池内钢柱(5)外表面,由外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绪刚孙宇彤杨科何九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