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736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包括:提供一桥梁主缆,所述桥梁主缆包括第一钢套箱及若干第一内衬管,所述第一内衬管位于所述第一钢套箱内且所述第一内衬管与所述第一钢套箱之间填充有混凝土;根据所述第一内衬管的变形情况将所述桥梁主缆划分为正常段和变形段;将所述变形段割除;在割除后的变形段处安装补救段,并连接所述补救段及所述正常段。通过割除桥梁主缆的变形段并直接替换为补救段,避免了替换整根桥梁主缆,解决了对整根桥梁主缆进行废弃并重新施工所带来的工期及成本问题,能够极大地降低施工损失,保证桥梁主缆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索桥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
技术介绍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针对跨度较大的连续梁桥,往往需要进行预应力张拉。例如,悬索桥主缆,根据矢高比及受力要求由多根高强度低松弛钢铰线组成。悬索桥主缆的中跨索和边跨索均为两端张拉,张拉端分别设在塔顶及梁底部。在制作悬索桥主缆时,通常需要在钢套箱内放置若干塑料波纹管,以便于灌注混凝土后形成用于穿束钢绞线的预应力孔道。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所述主缆的曲率半径过大时,现场经管道内窥镜设备探视发现波纹管变形情况严重,导致钢绞线无法顺利穿束。经分析,可能由以下三个原因导致:其一,主缆钢套箱为封闭结构,混凝土水化热过大,内部温度高,塑料波纹管容易受温度影响易产生变形;其二,砼自重及固定泵压力对预应力孔道挤压;其三,主缆填充砼为自密实微膨胀砼;目前,针对该情况行业中多采用主缆整根废弃并重新施工,但是这种方法将导致施工质量及工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解决了对整根桥梁主缆进行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一桥梁主缆,所述桥梁主缆包括第一钢套箱及若干第一内衬管,所述第一内衬管位于所述第一钢套箱内且所述第一内衬管与所述第一钢套箱之间填充有混凝土;/n根据所述第一内衬管的变形情况将所述桥梁主缆划分为正常段和变形段;/n将所述变形段割除;/n在割除后的变形段处安装补救段,并连接所述补救段及所述正常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桥梁主缆,所述桥梁主缆包括第一钢套箱及若干第一内衬管,所述第一内衬管位于所述第一钢套箱内且所述第一内衬管与所述第一钢套箱之间填充有混凝土;
根据所述第一内衬管的变形情况将所述桥梁主缆划分为正常段和变形段;
将所述变形段割除;
在割除后的变形段处安装补救段,并连接所述补救段及所述正常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割除后的变形段处安装补救段,并连接所述补救段及所述正常段的步骤具体包括:
提供第二钢套箱,所述第二钢套箱为半封闭结构且顶部具有开口;
在所述第二钢套箱内安装若干第二内衬管;
连接所述第一钢套箱及所述第二钢套箱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内衬管及第二内衬管,并使所述第一内衬管与所述第二内衬管相互贯通;
往所述第一内衬管及所述第二内衬管内穿束钢绞线;
在所述第二钢套箱的顶部焊接顶板以封闭所述第二钢套箱,并往所述第二钢套箱内填充混凝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第一钢套箱及所述第二钢套箱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内衬管及第二内衬管之前,所述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正常段的连接端凿除第一设定长度的混凝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孔道的补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管为波纹管,所述第二内衬管为钢管,连接所述第一内衬管及第二内衬管的具体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内衬管的连接端的周边凿除第二设定长度的混凝土;
提供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蓉峰李操贾吉敏梁士森吕毅俊吕永喜张啸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