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青霉素酶解液中分离结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
,涉及一种从青霉素酶解液中分离结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6-氨基青霉烷酸(6-aminopenicillanicacid,6-APA)作为青霉素系列抗生素的母核,是合成青霉素类药品的必要中间体。通过与不同的侧链结合合成不同的抗生素类药品,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美洛西林等形成了诸多抗菌性强、服用方便的系列产品,在抗菌产品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青霉素产量达到5-7万吨,占全球产能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上青霉素的生产大国。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由天然青霉素G经过酶裂解断开侧链而获得的青霉素母核,是合成半青霉素的重要中间体,如何从青霉素G的裂解液中提取、分离、纯化6-APA是整个工艺中极为关键的步骤。中国专利文献CN104004002B公开了一种由青霉素发酵液直接制备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青霉素发酵液在酶裂解之后,经过微滤、超滤、纳滤浓缩,得到6-氨基青霉烷酸和苯乙酸的浓缩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青霉素酶解液中分离结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纳滤分离6-氨基青霉烷酸和苯乙酸/n在温度保持在10℃以下,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50~200道尔顿的聚醚砜纳滤膜对青霉素酶解液进行纳滤,且保持进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值小于0.2MPa,得到第一纳滤浓液和第一纳滤稀液,其中第一纳滤稀液与第一纳滤浓液体积比为8.5~9.5:1;/n向第一纳滤浓液中补加水,使其体积回到原始青霉素酶解液体积,而后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50~200道尔顿的聚醚砜纳滤膜进行第二次纳滤,且保持进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值小于0.2MPa,得到第二纳滤浓液和第二纳滤稀液,其中第二纳滤稀液与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青霉素酶解液中分离结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纳滤分离6-氨基青霉烷酸和苯乙酸
在温度保持在10℃以下,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50~200道尔顿的聚醚砜纳滤膜对青霉素酶解液进行纳滤,且保持进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值小于0.2MPa,得到第一纳滤浓液和第一纳滤稀液,其中第一纳滤稀液与第一纳滤浓液体积比为8.5~9.5:1;
向第一纳滤浓液中补加水,使其体积回到原始青霉素酶解液体积,而后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50~200道尔顿的聚醚砜纳滤膜进行第二次纳滤,且保持进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值小于0.2MPa,得到第二纳滤浓液和第二纳滤稀液,其中第二纳滤稀液与第二纳滤浓液体积比为8.5~9.5:1;
2.6-氨基青霉烷酸结晶
向上述第二纳滤浓液补加水,使其体积回到原始青霉素酶解液体积,用酸调节其pH值至6-APA的等电点,6-APA结晶析出,过滤、干燥,得到6-氨基青霉烷酸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青霉素酶解液中分离结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在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50~200道尔顿的聚醚砜纳滤膜对青霉素酶解液进行纳滤时,温度保持在5±2℃下,进膜压力选择为0.3~0.5MPa,进膜压力大于出膜压力,且保持进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值小于0.2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青霉素酶解液中分离结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聚醚砜纳滤膜按如下方法制备:将含有聚醚砜的铸膜液在基底上铸膜,而后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凝固、老化,而后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青霉素酶解液中分离结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青霉素酶解液经过滤除去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pH值为7.5~8.5,6-APA含量40~48mg/mL,苯乙酸含量28~35m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青霉素酶解液中分离结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在6-氨基青霉烷酸结晶中,在温度7±2℃下,用盐酸调节pH至4.0±0.2,6-氨基青霉烷酸结晶析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瑞春,幸华龙,刁夏,任广宏,蒋远顺,葛小波,刘国,
申请(专利权)人: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