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502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包括浮体和上层支架,所述浮体包括核心浮力区域和抗冲击区域,所述抗冲击区域设于所述核心浮力区域的周边外侧;所述上层支架设于所述浮体上方,所述上层支架包括穿透性的支架主体、仪器舱和缓冲圈,所述仪器舱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缓冲圈环绕所述仪器舱设置。通过设置于浮体上方的穿透性的支架主体,使得支架主体承受风浪冲击时的受力面积小,从而其抗风浪能力较强;通过设置环绕于仪器舱设置的缓冲圈,使得浮标上搭载的仪器设备可得到有效的防碰撞保护,从而整体上的稳定性、防护性能都有较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海洋环境监测的
,具体而言,涉及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
技术介绍
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里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医药资源、水产资源等,同时海洋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沿海和近海海域通常设置有许多大型的海洋浮标体,在这些海洋浮标体中,常常搭载着大量的贵重仪器、设备,以进行水质、水文和气象等的监测,如果有外界物体碰撞了这些海洋浮标体,发生了事故,则容易造成很大的损失。现有技术中只是在浮标主体上设置防护装置,而对仪器舱缺乏足够的保护,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容易因撞击而造成监测仪器的损坏,而且现有浮标的主体结构往往是实心的,直接承受风浪的冲击,其抗风浪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海上浮标抗风浪能力较弱、仪器舱缺乏足够保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包括:浮体,所述浮体包括核心浮力区域和抗冲击区域,所述抗冲击区域设于所述核心浮力区域的周边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浮标包括:/n浮体,所述浮体包括核心浮力区域和抗冲击区域,所述抗冲击区域设于所述核心浮力区域的周边外侧;/n上层支架,所述上层支架设于所述浮体上方,所述上层支架包括穿透性的支架主体、仪器舱和缓冲圈,所述仪器舱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缓冲圈环绕所述仪器舱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浮标包括:
浮体,所述浮体包括核心浮力区域和抗冲击区域,所述抗冲击区域设于所述核心浮力区域的周边外侧;
上层支架,所述上层支架设于所述浮体上方,所述上层支架包括穿透性的支架主体、仪器舱和缓冲圈,所述仪器舱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缓冲圈环绕所述仪器舱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包括内缓冲圈和外缓冲圈,所述内缓冲圈连接于所述仪器舱的顶部,所述内缓冲圈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弹性件,所述外缓冲圈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内缓冲圈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缓冲圈和所述外缓冲圈均为圆形,所述内缓冲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缓冲圈的直径,所述弹性件为刚性弹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至少三根侧杆、至少三根下底杆和至少三根上顶杆,所述至少三根下底杆在下底面围合,所述至少三根上顶杆在上顶面围合;所述侧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顶杆,所述侧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底杆;所述上顶杆的长度小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奕蒙王磊林俊范光伟赵旭升邢方亮陈俊郭泽斌张兵王天奕丘瑾炜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