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及其变刚度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48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8
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及其变刚度方法,包括扭杆、与转向架连接的支撑座组件和与车体铰接的连杆组件、扭杆包括扭杆轴和设置在扭杆轴端部的转臂,支撑座组件套装在扭杆轴上,连杆组件与转臂的自由端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为R,支撑座组件与液压系统连接,可随液压系统的驱动带动扭杆和连杆组件同步运动,使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侧滚刚度的主动控制,既能满足车辆高速运行过程中旅客乘坐优良的舒适度,也降低车辆低速通过车场线、道岔的倾覆系数、脱轨系数,进而提高车辆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及其变刚度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及其变刚度方法,属于抗侧滚扭杆

技术介绍
现代客运轨道车辆通常采用相对柔软的二系悬挂装置,以提高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旅客乘坐舒适度,其中特别是空气弹簧在轨道车辆上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旅客乘坐舒适度。但是车体的侧滚振动角刚度也随之变得相对柔软,降低了车辆的抗侧滚刚度,导致运行中的车辆侧滚角度位移增大。当车辆通过曲线或道岔、车辆受到横向风、两车高速会车时,侧滚运动尤为显著,影响旅客乘坐舒适度,严重时导致车体的外形轮廓超出限界,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抗侧滚扭杆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客运轨道车辆来提高车辆侧滚刚度。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应用可近似认为转向架相对车体发生侧滚运动的自由度受到很大约束,当线路水平不平顺较大时,转向架一侧抬高将对车体产生较大激扰,有可能影响车体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严重时有可能在小曲线上出现脱轨。分析表明,抗侧滚扭杆装置虽然对降低车辆柔度系数有显著作用,但对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倾覆系数、脱轨系数都有不利影响,且这种不利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包括扭杆((1)、与转向架连接的支撑座组件(2)和与车体铰接的连杆组件(3)、扭杆(1)包括扭杆轴(11)和设置在扭杆轴(11)端部的转臂(12),支撑座组件(2)套装在扭杆轴(11)上,连杆组件(3)与转臂(12)的自由端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为R, 支撑座组件(3)与液压系统连接,可随液压系统的驱动带动扭杆(1)和连杆组件(3)同步运动,使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改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包括扭杆((1)、与转向架连接的支撑座组件(2)和与车体铰接的连杆组件(3)、扭杆(1)包括扭杆轴(11)和设置在扭杆轴(11)端部的转臂(12),支撑座组件(2)套装在扭杆轴(11)上,连杆组件(3)与转臂(12)的自由端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为R,支撑座组件(3)与液压系统连接,可随液压系统的驱动带动扭杆(1)和连杆组件(3)同步运动,使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初始装态下连杆组件(3)沿垂向设置且转臂(12)向下倾斜,转臂(12)与连杆组件(3)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的支撑座组件(2)可随液压系统的驱动而带动扭杆(1)和连杆组件(3)同步运动,改变转臂(12)与连杆组件(3)之间的夹角大小,调节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初始状态下转臂(12)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述的支撑座组件(2)通过水平设置的液压缸(4)与液压系统连接,支撑座组件(3)随液压缸(4)的伸长带动扭杆轴(11)水平运动,从而拉动转臂(12)和连杆组件(3)同步运动,使夹角θ减小且连杆组件(3)倾斜,转臂(12)与连杆组件(3)之间的夹角增大,以增大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组件(3)包括与转向架连接的支撑座(31)和套装在扭杆轴(11)上的支撑轴承(32),支撑轴承(32)弹性定位在支撑座(31)中且可随液压缸(4)的伸缩在支撑座(31)中沿液压缸(4)的伸缩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31)中还装与液压缸(4)平行的钢弹簧(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邹敏佳刘文松张维亨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