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艳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46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对称固定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包括有限制轨,所述限制轨焊接固定在主箱体的内壁上,每组所述限制轨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且升降组件包括有滑动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螺纹套与第二螺杆之间螺纹旋转连接,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二螺杆的转动,可以使得螺纹套带动连接板另一端的托架移动,从而有效的控制夹持在托架上方内部的充电端头沿着第二螺杆方向前后移动,便于该装置自动将端头插入或者拔出,有利于使得该装置充电结束后对汽车上的充电端头自动断开拔出,使得该装置使用时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设备
,具体为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能供给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保护环境以及实现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新能源电动汽车被大力推广,而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广泛的建造安装新能源充电桩具有重大意义;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其外部结构大多为单个整体,在进行安装使用过程中,新能源充电桩直接树立在地面上,使用时,使用者直接将电动汽车的充电端头插接在充电桩的充电口上,当充电完成后,需要使用者主动将充电端头拔出,若由于失误导致工作人员忘记拔出充电端头,长时间连接状态下,容易增加各类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充电桩在不使用时,其整体结构仍处于暴露在地面上方,若发生意外事故时,充电桩主体容易被车辆撞击损坏,从而导致漏电引发危险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动汽车用新能源充电桩在使用时,其充电完成后充电端头无法自主拔出,以及充电桩长期暴露在地面上,增大了主体被车辆撞击损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对称固定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包括有限制轨,所述限制轨焊接固定在主箱体的内壁上,每组所述限制轨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且升降组件包括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镶嵌在限制轨的内部,所述滑动框与限制轨之间滑动连接,每组所述滑动框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三组齿筒,三组所述齿筒外壁上装配的齿牙均相互适配,其中两组所述齿筒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螺纹孔,另一组所述齿筒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花键孔,每组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贯穿插设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外壁上装配的螺纹与螺纹孔相适配,其中一组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主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花键孔的内部贯穿插设有花键杆,且花键杆的外侧尺寸与花键孔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所述花键杆与花键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花键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花键杆的底部,所述主箱体的内部竖直插设有充电桩主体,且充电桩主体与主箱体之间滑动升降连接,每组所述升降组件内部的另一组所述第一螺杆焊接固定充电桩主体上,且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杆与充电桩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所述主箱体的正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插拔机构,所述插拔机构包括有外框组件,且外框组件包括有前支撑环板,所述前支撑环板的背面一侧均匀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支撑环板,所述连接杆的外侧焊接包裹有外壳,所述前支撑环板正面一侧的左右端以及正下方位置固定焊接有L形架,所述前支撑环板的内部安装有插拔组件,且插拔组件包括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共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二螺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三组所述L形架的背面,每组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均套设有两组螺纹套,且对应的两组所述螺纹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三组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焊接有托架,每组所述第二螺杆贴近于L形架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直齿轮,所述前支撑环板的正面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齿圈,所述齿圈套设在三组所述直齿轮的外侧,所述齿圈内壁上装配的螺纹与直齿轮外壁上装配的螺纹相适配,所述前支撑环板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转动输出轴与下方一组所述第二螺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链轮传动机构,所述托架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联动组件,且联动组件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且螺纹筒远离托架的一端外侧固定焊接有蜗轮,所述螺纹筒的内部贯穿插设有第三螺杆,每组所述第二螺杆外侧套设的两组所述螺纹套之间转动连接有蜗杆,且蜗杆对应套设在第二螺杆的外侧,所述蜗杆外侧装配的齿牙与蜗轮外侧装配的齿牙相适配,每组所述蜗杆的内壁上对称装配有限位块,每组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块对应镶嵌在滑槽的内部,所述蜗杆通过限位块和滑槽的配合与第二螺杆滑动连接,每组所述第三螺杆贴近于托架的一端均固定有夹持组件,且夹持组件包括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第三螺杆的外侧,所述连接套与第三螺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固定焊接有夹持臂。优选的,每组所述花键杆的底端均固定有皮带轮,且两组所述皮带轮之间套设有传动皮带,两组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的长度与充电桩主体的高度相同,所述充电接口位于充电桩主体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杆的高度为充电桩主体高度的一半。优选的,所述托架的正面一侧内部设置有凹卡,且凹卡凹陷在托架的内部,所述托架的顶部为敞开状。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内部镶嵌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套的内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螺杆上,所述第三螺杆通过弹簧与连接套之间弹性伸缩连接。优选的,所述夹持臂的外形为“S”形,且夹持臂的顶部向外张开。优选的,所述托架的左右两侧均对称焊接有限位架,且每组所述限位架顶部均贯穿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对应焊接固定在夹持臂上,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架之间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主箱体的外侧固定有防涝机构,且防涝机构包括有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环绕焊接在主箱体的外侧,所述外箱体的顶部固定有焊接有盖板,且盖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过滤通孔,所述外箱体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焊接连通在外箱体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盖板倾斜状固定在外箱体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螺纹套与第二螺杆之间螺纹旋转连接,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二螺杆的转动,可以使得螺纹套带动连接板另一端的托架移动,从而有效的控制夹持在托架上方内部的充电端头沿着第二螺杆方向前后移动,便于该装置自动将端头插入或者拔出,有利于使得该装置充电结束后对汽车上的充电端头自动断开拔出,使得该装置使用时更加安全;2.通过设置螺纹孔和第一螺杆之间螺纹旋转连接,使得齿筒在转动时滑动框与第一螺杆之间的位置变化,从而使得两组第一螺杆同时上下移动展开,有利于使得充电桩主体快速升降,配合花键孔与花键杆之间的滑动适配,使得滑动框在升降过程中,齿筒之间的转动不会中断,通过快速升降,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快速升起到预定位置,而不使用时则快速收入主箱体内部,有效的降低该装置暴露在外的体积,有效的降低该装置被撞击损坏的概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主箱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0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对称固定有升降机构(200),且升降机构(200)包括有限制轨(210),所述限制轨(210)焊接固定在主箱体(100)的内壁上,每组所述限制轨(210)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220),且升降组件(220)包括有滑动框(221),所述滑动框(221)镶嵌在限制轨(210)的内部,所述滑动框(221)与限制轨(210)之间滑动连接,每组所述滑动框(22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三组齿筒(222),三组所述齿筒(222)外壁上装配的齿牙均相互适配,其中两组所述齿筒(22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螺纹孔(223),另一组所述齿筒(22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花键孔(224),每组所述螺纹孔(223)的内部均贯穿插设有第一螺杆(225),且第一螺杆(225)外壁上装配的螺纹与螺纹孔(223)相适配,其中一组所述第一螺杆(225)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主箱体(100)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花键孔(224)的内部贯穿插设有花键杆(226),且花键杆(226)的外侧尺寸与花键孔(224)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所述花键杆(226)与花键孔(22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花键杆(22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230),且驱动组件(230)包括有第一伺服电机(23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31)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花键杆(226)的底部,所述主箱体(100)的内部竖直插设有充电桩主体(310),且充电桩主体(310)与主箱体(100)之间滑动升降连接,每组所述升降组件(220)内部的另一组所述第一螺杆(225)焊接固定充电桩主体(310)上,且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杆(225)与充电桩主体(3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310)的正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320),所述主箱体(100)的正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00),且支撑杆(4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插拔机构(500),所述插拔机构(500)包括有外框组件(510),且外框组件(510)包括有前支撑环板(511),所述前支撑环板(511)的背面一侧均匀固定有连接杆(512),且连接杆(5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支撑环板(513),所述连接杆(512)的外侧焊接包裹有外壳(514),所述前支撑环板(511)正面一侧的左右端以及正下方位置固定焊接有L形架(515),所述前支撑环板(511)的内部安装有插拔组件(520),且插拔组件(520)包括有第二螺杆(521),所述第二螺杆(521)共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二螺杆(521)分别转动连接在三组所述L形架(515)的背面,每组所述第二螺杆(521)的外侧均套设有两组螺纹套(522),且对应的两组所述螺纹套(52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23),三组所述连接板(523)之间固定焊接有托架(524),每组所述第二螺杆(521)贴近于L形架(515)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直齿轮(526),所述前支撑环板(511)的正面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齿圈(527),所述齿圈(527)套设在三组所述直齿轮(526)的外侧,所述齿圈(527)内壁上装配的螺纹与直齿轮(526)外壁上装配的螺纹相适配,所述前支撑环板(511)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531),且第二伺服电机(531)的转动输出轴与下方一组所述第二螺杆(521)之间固定连接有链轮传动机构(532),所述托架(524)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联动组件(540),且联动组件(540)包括有支架(541),所述支架(5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542),且螺纹筒(542)远离托架(524)的一端外侧固定焊接有蜗轮(543),所述螺纹筒(542)的内部贯穿插设有第三螺杆(544),每组所述第二螺杆(521)外侧套设的两组所述螺纹套(522)之间转动连接有蜗杆(545),且蜗杆(545)对应套设在第二螺杆(521)的外侧,所述蜗杆(545)外侧装配的齿牙与蜗轮(543)外侧装配的齿牙相适配,每组所述蜗杆(545)的内壁上对称装配有限位块(546),每组所述第二螺杆(521)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547),所述限位块(546)对应镶嵌在滑槽(547)的内部,所述蜗杆(545)通过限位块(546)和滑槽(547)的配合与第二螺杆(521)滑动连接,每组所述第三螺杆(544)贴近于托架(524)的一端均固定有夹持组件(550),且夹持组件(550)包括有连接套(551),所述连接套(551)套设在第三螺杆(544)的外侧,所述连接套(551)与第三螺杆(54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套(551)的另一端固定焊接有夹持臂(5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断开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主箱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0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对称固定有升降机构(200),且升降机构(200)包括有限制轨(210),所述限制轨(210)焊接固定在主箱体(100)的内壁上,每组所述限制轨(210)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220),且升降组件(220)包括有滑动框(221),所述滑动框(221)镶嵌在限制轨(210)的内部,所述滑动框(221)与限制轨(210)之间滑动连接,每组所述滑动框(22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三组齿筒(222),三组所述齿筒(222)外壁上装配的齿牙均相互适配,其中两组所述齿筒(22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螺纹孔(223),另一组所述齿筒(22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花键孔(224),每组所述螺纹孔(223)的内部均贯穿插设有第一螺杆(225),且第一螺杆(225)外壁上装配的螺纹与螺纹孔(223)相适配,其中一组所述第一螺杆(225)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主箱体(100)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花键孔(224)的内部贯穿插设有花键杆(226),且花键杆(226)的外侧尺寸与花键孔(224)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所述花键杆(226)与花键孔(22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花键杆(22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230),且驱动组件(230)包括有第一伺服电机(23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31)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花键杆(226)的底部,所述主箱体(100)的内部竖直插设有充电桩主体(310),且充电桩主体(310)与主箱体(100)之间滑动升降连接,每组所述升降组件(220)内部的另一组所述第一螺杆(225)焊接固定充电桩主体(310)上,且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杆(225)与充电桩主体(3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310)的正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320),所述主箱体(100)的正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00),且支撑杆(4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插拔机构(500),所述插拔机构(500)包括有外框组件(510),且外框组件(510)包括有前支撑环板(511),所述前支撑环板(511)的背面一侧均匀固定有连接杆(512),且连接杆(5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支撑环板(513),所述连接杆(512)的外侧焊接包裹有外壳(514),所述前支撑环板(511)正面一侧的左右端以及正下方位置固定焊接有L形架(515),所述前支撑环板(511)的内部安装有插拔组件(520),且插拔组件(520)包括有第二螺杆(521),所述第二螺杆(521)共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二螺杆(521)分别转动连接在三组所述L形架(515)的背面,每组所述第二螺杆(521)的外侧均套设有两组螺纹套(522),且对应的两组所述螺纹套(52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23),三组所述连接板(523)之间固定焊接有托架(524),每组所述第二螺杆(521)贴近于L形架(515)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直齿轮(526),所述前支撑环板(511)的正面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齿圈(527),所述齿圈(527)套设在三组所述直齿轮(526)的外侧,所述齿圈(527)内壁上装配的螺纹与直齿轮(526)外壁上装配的螺纹相适配,所述前支撑环板(511)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531),且第二伺服电机(531)的转动输出轴与下方一组所述第二螺杆(521)之间固定连接有链轮传动机构(532),所述托架(524)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联动组件(540),且联动组件(540)包括有支架(541),所述支架(5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542),且螺纹筒(542)远离托架(524)的一端外侧固定焊接有蜗轮(54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艳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