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清河专利>正文

品茗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4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品茗壶具,它是由台体、壶身和壶盖组成;台体上的承坑、承坑内侧设柱坑,台体上一侧的加长板内有横向孔,它与台体的柱坑贯通;壶身口缘处设“L”形环状承缘,底部有凸台,在承缘一侧有空气流入孔,在凸台上有茶水流出孔,壶盖的空气吸入孔与壶身承缘上的空气流入孔对齐、贯通。壶身外壁设有定位点、壶盖、壶身与台体为嵌合气密连接。本产品可消除壶盖摔落破碎之忧,同时茶水不会流落满桌,从而保持台面的清洁与卫生。(*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品茗壶具,它是茶壶具的改进。目前,我国城乡使用的茶壶均为手提式壶,泡茶之前,需将壶盖取下,放入茶叶,冲上开水之后再盖好壶盖,闷泡一会才能饮用。这样频繁地将壶盖拿下、上极易发生失手打碎茶壶盖的问题,一旦壶盖打碎,茶壶也就报废了。虽然有人设计了一种茶水从壶底壶嘴流出,用以取代传统茶壶,此种茶壶在使用时必须用手指按压壶盖上很热的气孔,十分烫手,使人难耐;在冲茶时由于开水冲力作用,壶座、壶体中均有开水,在作第二道冲泡时,易使壶体被冲浮起、茶水溅出、洒落桌面。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提式壶、茶水不洒落、污染桌面的品茗壶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台1、壶身2、壶盖3组成的,在台1的台体10上、下面均系平面,台体10上侧有一承坑11,在承坑11内一侧设柱坑12,台1上侧有一加长板13,在加长板体内有一横向孔14与承坑11相导通;壶身2的口缘处设一“L”形环状承缘21,且在底部有圆形凸台22,在承缘21一侧及凸台22一侧分设空气流入孔23和一与台体上侧承坑11内的柱坑12对齐并导通的茶水流出孔24;壶盖3的盖体30上有盖钮31,在盖体30一侧有空气吸入孔33,它与壶身2的承缘21上的空气流入孔23对齐、贯通;在壶身2的外壁上、下分别设定位点25、26,在台体10的台面上设一定位点16;壶身凸台22上的茶水流出孔24为“水滴形”孔;壶盖3与壶身2之间、壶身2与台体10之间为嵌合气密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在泡茶饮用时无需提起壶身,也不需用手指闭塞壶盖上的气孔,只要用手稍将壶盖向左或右旋转约5°,即可控制壶身内的茶水流出与否,不仅避免了壶盖易损坏问题,而且茶水不会洒落污染台面;结构简单、实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纵剖图。图3是图2中A-A′面横剖图。图4是图2中B-B′面横剖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纵剖图。图6是本技术在停止壶身内茶水流出时状态纵剖图。图7是本技术在冲泡开水或拧掀开壶盖时的状态纵剖示意图。图中:1.台,2.壶身;3.壶盖,4.茶杯,5.圆形不锈钢网,10.台体,11.承坑,12.柱坑,13.加长板,14.横向孔,15.茶水流出口,16.定位点,21.“L”形环状承缘,22.圆形凸台,23.空气流入孔,24.茶水流出孔,25~26.定位点,30.盖体,31.盖钮,33.空气吸入孔。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本技术主要由一台1、一壶身2和一壶盖3所组成:台1是一个上、下面均为平面的台体10,在台体10上侧设一承坑11,作用是放置壶身用;在承坑11内一侧有一柱坑12,其承接壶体2底部流出的茶水,在台体上侧设置一加长板13,它向一侧延伸,在该加长板板体内设有一横向孔14,它与前述承坑11内的柱坑12相通。壶身2是一种在口缘处设有“L”形环状承缘21,且在底部有圆形凸台22的壶体,在承缘21一侧及凸台22一侧分设有空气流入孔23和一个与台1上侧承坑11内的柱坑12对齐并贯通的茶水流出孔24(图4)。壶盖3的形状与传统壶盖相同,有盖体30和盖钮31,在盖体30一侧有一可与壶身2承缘21上的空气流入孔23对齐并贯通的空气吸入孔33(图1、3)。为便于控制壶盖3及壶身2,以实现壶体中的茶水流出与否,在壶身2的外壁上、下分别设置一定位点25和26(也可称指示刻划),在台1的台面上设一定位点16(图1),便于准确控制壶身2中的茶水流出与否、流量大小;为方便控制茶水流量大小,将壶身2底部凸缘22上的茶水流出孔24设计成“水滴型”(图4)。为使壶盖3与壶身2间,壶身2与台1间能密封嵌合,将壶盖3的上缘与壶身2的承缘21间设置平,而壶身2底部凸台22与台1上的承坑间亦需置平,方能达到完全气密性。如图5所示,本技术台1的承坑11内所设的柱坑12,亦可设在右-->侧,当然,也可设前位,后侧或其它适当位置。也可在壶身2内侧底部加衬一圆形不锈钢网5,以防止较小茶叶渣堵塞茶水流出孔24或加长板13内的横向孔14。使用时,如图7所示,首将壶体2置于台1上侧的承坑11中,并令其底部凸台22内的茶水流出孔24(如图2所示)不与该承坑11内柱坑12导通,即可在该壶体2中置入适量茶叶、冲入开水并盖上壶盖3作冲泡茶的动作;待数十秒至数分钟之适当时间,茶已“出味”可适喝时,即可将茶杯4(如图2所示)置于台1的加长板13终端的茶水流出口15下方,随即用手向左或向右旋转壶体2和壶盖3,以令壶体2底部的茶水流出孔24与台1的承坑11内之柱坑12对齐及令壶盖3上的空气吸(注)入孔33与壶体承缘21上的空气流入孔23对齐(如图2所示),可因大气压力及对流作用,迅即可令壶体2内之茶水,由其底部茶水流出孔24流经柱坑12,再经台1上的加长板13内所设的横向孔14,经由其终端茶水流出口15源源流出注入茶杯4中,以供品茗饮用;且可一杯接一杯的承接茶水,直至壶体2中的茶水流出为止。如果在接茶水中途、休息或来不及将茶杯4放于茶水流出口15下方时,则需将壶盖3稍作向左或向右旋约5°左右的角度,以令壶盖3上的空气吸(注)入孔33不与壶体2的承缘21上的空气流入孔23对齐,即又可随时令壶体2中的茶水停止流出----即可旋转壶盖3以控制壶身2中的茶水流出与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品茗壶具,它是由台1、壶身2、壶盖3组成的,其特征在于:1)在台1的台体10上、下面均系平面,台体10上侧有一承坑11,在承坑11内一侧设柱坑12,台1上侧有一加长板13,在加长板体内有一横向孔14与承坑11相导通;2)壶身2的口缘处设一“L”形环状承缘21,且在底部有圆形凸台22,在承缘21一侧及凸台22一侧分设空气流入孔23和一与台体上侧承坑11内的柱坑12对齐并导通的茶水流出孔24;3)壶盖3的盖体30上有盖钮31,在盖体30一侧有空气吸入孔33,它与壶身2的承缘21上的空气流入孔23对齐、贯通;4)在壶身2的外壁上、下分别设定位点25、26,在台体10的台面上设一定位点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品茗壶具,它是由台1、壶身2、壶盖3组成的,其特征在于:1)在台1的台体10上、下面均系平面,台体10上侧有一承坑11,在承坑11内一侧设柱坑12,台1上侧有一加长板13,在加长板体内有一横向孔14与承坑11相导通;2)壶身2的口缘处设一“L”形环状承缘21,且在底部有圆形凸台22,在承缘21一侧及凸台22一侧分设空气流入孔23和一与台体上侧承坑11内的柱坑12对齐并导通的茶水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河
申请(专利权)人:陈清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