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原位再生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64273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可原位再生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煤粉和煤焦油按10:(2‑5)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S2将步骤S1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加入占所述第一混合物重量2%‑9%添加剂及占所述添加剂重量2%‑5%的助剂,得到第二混合物;S3将步骤S2得到的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占所述第一混合物重量10%的水,捏合、成型、炭化、活化及筛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吸附剂的吸附、富集、浓缩,降低了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并通过氧化剂进行原位氧化再生,使得其具有运行成本低,吸附性、耐酸性及稳定性良好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原位再生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化工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可原位再生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煤化工废水是煤气化、液化、焦化及煤制化学品等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长链烷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同时还含有高浓度的无机盐分,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煤化废水的治理通常采用生化、物化及化学的方法进行梯级处理,但经过常规的生化、物化及化学等方法处理后,大部分有机污染物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去除,仍有相当量的难以降解的芳烃类有机物未能降解去除,由于它们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挥发性,因而容易通过地表水体向大气、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体系迁移,使污染扩散。目前针对该类废水较为有效的深度处理方法是高级氧化,然后对其尾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及实践表明,高级氧化处理后的尾水中COD的含量仍维持在50-80mg/L之间,致使最终产生的结晶盐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无法满足浓盐水浓缩回用及结晶的要求。但是,该吸附处理方法存在吸附效率有待提高、吸附材料再生昂贵,且需要定期将吸附材料卸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原位再生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煤粉和煤焦油按10:(2-5)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nS2将步骤S1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加入占所述第一混合物重量2%-9%添加剂及占所述添加剂重量2%-5%的助剂,得到第二混合物;/nS3将步骤S2得到的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占所述第一混合物重量10-20%的水,捏合、成型、炭化、活化及筛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原位再生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煤粉和煤焦油按10:(2-5)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S2将步骤S1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加入占所述第一混合物重量2%-9%添加剂及占所述添加剂重量2%-5%的助剂,得到第二混合物;
S3将步骤S2得到的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占所述第一混合物重量10-20%的水,捏合、成型、炭化、活化及筛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煤粉为无烟煤的煤粉,其粒度为100-250目,灰分为5wt%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煤焦油为高温煤焦油,其温度为1050℃以上,沥青质含量高于45w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添加剂选自硝酸锰、硝酸铁和硝酸铜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助剂选自硝酸铈、硝酸镧和硝酸钍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可原位再生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其孔隙率为30%~60%,耐磨强度为95%以上,比表面积为800-1200m2/g,粒度为0.8-5.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廷王吉坤高明龙钟金龙夏立全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