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244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及方法,所述除油水装置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焙烧炉、第一真空泵、冷却单元、气水分离罐、第二真空泵和喷淋塔;所述气水分离罐底部连通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气水分离罐的顶部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通过焙烧炉在真空条件下对含油水物料进行加热处理,降低了油水气化温度,节约了能源,而且第一真空泵不仅用于维持焙烧炉的负气压,而且将气化后的油水及时输送至冷凝单元进行冷凝,处理效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运行温度相对较低,更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通过气水分离罐,将易挥发的废气分离出来,送入喷淋塔处理,避免了废气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油水物料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热解技术作为含油物料无害化处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但因热解工艺特定条件,使热解设备存在有以下不足:热解工艺热解温度高致使含油物料在热解反应炉内容易产生结焦和烧结效应。该结焦和烧结物容易黏附于反应炉内,很难清理去除,这会大大降低设备生产效率,而且热解处理后物料还保持较高温度,含有较多热能,直接排除须进行冷却处理。其蕴含热能等于热解处理该含油物料之加热能耗,直接排放十分浪费,如果能回收利用将大大降低处理含油物料运营成本。此外热解过程中会产生废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及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所述除油水装置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焙烧炉、第一真空泵、冷却单元、气水分离罐、第二真空泵和喷淋塔;所述气水分离罐底部连通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气水分离罐的顶部管路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水装置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焙烧炉、第一真空泵、冷却单元、气水分离罐、第二真空泵和喷淋塔;所述气水分离罐底部连通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气水分离罐的顶部管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水物料的除油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水装置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焙烧炉、第一真空泵、冷却单元、气水分离罐、第二真空泵和喷淋塔;所述气水分离罐底部连通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气水分离罐的顶部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换热器和冷却塔,所述换热器设置有冷媒入口、冷媒出口、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所述热媒入口与所述第一真空泵管路连通,所述热媒出口与所述气水分离罐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油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入口、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却塔循环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油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水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焙烧炉设置有炉腔和炉腔加热器,所述炉腔与所述第一真空泵管路连通,所述炉腔中设置有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气压感应器,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气压感应器、炉腔加热器、第一真空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炉腔加热器运行,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气压感应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真空泵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油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设置有制冷机构,所述冷却塔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连通有第二循环水泵,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制冷机构、第二循环水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制冷机构和第二循环水泵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油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分离罐中设置有第一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小军林益剑吴伟平曹桂锋陈松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信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