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及血液透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223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1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包括:储液装置,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出液口和循环进液口,及设置于顶部的进液口和排气口;进液管道,一端与储液装置的进液口连接,用于通入液体;排气装置,与储液装置的排气口连接;循环进液管道及设置在循环进液管道上的第一阀门,循环进液管道的一端与储液装置的循环进液口连接;出液管道及设置在出液管道上的正压泵,出液管道的一端与储液装置的出液口连接;回液管道及设置在回液管道上的负压泵,回液管道的一端与循环进液管道连接;第二阀门的第一阀口与循环进液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后级管道及设置在后级管道上的第一开关阀,后级管道一端与出液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后级管道另一端与回液管道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及血液透析系统
本公开涉及血液透析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及血液透析系统。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采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案之一,血液透析时,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使其经过透析机进行血液净化,然后再将净化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通过血液透析,可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治疗目的。透析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在透析机的过滤膜处产生微小的气泡,气泡可能会进入透析机的其它管道,且难以排干净。当气泡进入人体后,会形成空气栓塞,导致病人死亡。目前主要采用空气监测装置和静脉管夹装置进行监控和处理,当有气泡通过血液回路时,空气监测装置可检测出气泡,静脉管夹装置则会将血液回路夹死,避免空气进入人体中,随后护理人员快速将气泡手动排出,避免发生凝血,最后恢复正常的透析操作。虽然现有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气泡进入患者体内,但是透析机管道中的气泡如果不完全排除干净,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危及病人的生命。此外,气泡较小时空气监测装置检测不到位,依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将透析机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液装置,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出液口和循环进液口,及设置于顶部的进液口和排气口;/n进液管道,一端与储液装置的进液口连接,另一端用于通入液体;/n排气装置,与储液装置的排气口连接;/n循环进液管道及设置在循环进液管道上的第一阀门,循环进液管道的一端与储液装置的循环进液口连接;/n出液管道及设置在出液管道上的正压泵,出液管道的一端与储液装置的出液口连接;/n回液管道及设置在回液管道上的负压泵,回液管道的一端与循环进液管道连接且连接处比第一阀门更加远离储液装置的循环进液口;/n第二阀门,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第一阀口与循环进液管道的另一端连接;/n后级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装置,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出液口和循环进液口,及设置于顶部的进液口和排气口;
进液管道,一端与储液装置的进液口连接,另一端用于通入液体;
排气装置,与储液装置的排气口连接;
循环进液管道及设置在循环进液管道上的第一阀门,循环进液管道的一端与储液装置的循环进液口连接;
出液管道及设置在出液管道上的正压泵,出液管道的一端与储液装置的出液口连接;
回液管道及设置在回液管道上的负压泵,回液管道的一端与循环进液管道连接且连接处比第一阀门更加远离储液装置的循环进液口;
第二阀门,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第一阀口与循环进液管道的另一端连接;
后级管道及设置在后级管道上的第一开关阀,后级管道的一端与出液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后级管道的另一端与回液管道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出液管道上,比正压泵更加远离储液装置的出液口;
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回液管道上,比负压泵更加靠近回液管道与循环进液管道的连接处;
排液管道,一端与第二阀门的第二阀口连接,另一端为排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道及设置在循环管道上的第二开关阀,循环管道的一端与出液管道连接且连接处比第一加热装置更加靠近出液管道的另一端,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回液管道连接且连接处比负压泵更加靠近回液管道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储液装置侧壁上的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储液装置中液体的温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东张鹏昊赵会涛曲昶卢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开能康德威健康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