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05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行车记录仪,包括外壳及设于其内的发热元件,外壳上设进气口和出气口,发热元件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发热元件包括红外灯、4G和GPS集成模块和主芯片模块,红外灯、4G和GPS集成模块和主芯片模块均配设散热元件,与红外灯对应的散热元件正对进气口设置;还包括风扇,使外界冷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外壳内并在外壳内流动至出气口排出。将发热元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元件传导至到外壳中,利用风扇使冷空气进入外壳内,热空气经出气口排出,加速外壳内的气体流动,提高散热效果。将与红外灯对应的散热元件正对进气口设置,使进入外壳内的冷空气先对发热量较大的红外灯降温,提高红外灯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车记录仪
本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
,尤其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红外摄像头的成像原理是通过进入镜头的红外光线成像,而车内饰如座椅等自身发射出来的红外光线较弱,成像比较模糊,这样就需要红外灯主动发射红外光线照射到车内物体上,然后通过物体反射红外光线的进行成像。众所周知,红外灯发射的波长为940nm,灯芯位置的温度为145℃,在红外灯工作一段时间后,其周围的温度将会很快达到100℃,会导致塑胶外壳出现热塑变形,同时行车记录仪也会因自身温度过高而无法工作。为此,现有技术中的行车记录仪上通常为红外灯配设散热铝块,以对红外灯进行散热。但采用散热铝块仅能使行车记录仪内部的温度均温,无法让行车记录仪内部和外部进行空气交互。在发热量较大的模块如4G和GPS集成模块、GPS模块和红外灯模块同时工作时,在行车记录仪运行一段时间后,仍会因内部温度过高而出现宕机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能够解决发热量较大的模块同时工作较长时间后会使行车记录仪因内部温度过高而出现宕机情况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车记录仪,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发热元件,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红外灯、4G和GPS集成模块和主芯片模块,所述红外灯、所述4G和GPS集成模块和所述主芯片模块均配设有散热元件,与所述红外灯对应的所述散热元件正对所述进气口设置;所述行车记录仪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用于使外界冷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外壳内,并在所述外壳内流动至所述出气口排出。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外灯、所述4G和GPS集成模块和所述主芯片模块沿所述外壳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外壳宽度方向的两侧。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元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红外灯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件,用于对所述4G和GPS集成模块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件,及用于所述主芯片模块进行散热的第三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红外灯面朝所述进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件设于所述4G和GPS集成模块面朝所述出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三散热件设于所述主芯片模块面朝所述出气口的一侧。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第三散热件背对所述主芯片模块的一侧。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散热件和所述第三散热件一体设置。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或所述第二散热件和/或所述第三散热件由铝材料制成。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外灯通过所述第一散热件连接于所述外壳,并使所述红外灯紧贴所述第一散热件设置。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散热件和所述第三散热件均连接于所述外壳。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设有多个。作为上述行车记录仪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与其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红外灯、4G和GPS集成模块和主芯片模块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元件传导至到外壳中,再利用风扇使外壳内的气体流动,使冷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外壳内,外壳内的热空气经出气口排出,风扇加速了外壳内的气体流动,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本技术还将与红外灯对应的散热元件正对进气口设置,使经进气口进入外壳内的冷空气首先对发热量较大的红外灯进行降温,提高红外灯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车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车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位置关系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和散热元件的位置关系图。图中:11、上壳体;111、进气口;12、下壳体;121、出气口;21、红外灯;22、第一散热件;31、4G和GPS集成模块;32、第二散热件;4、主芯片模块;5、风扇;6、印刷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记录仪,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发热元件,外壳上设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发热元件位于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之间。发热元件包括红外灯21、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主芯片模块4,红外灯21、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主芯片模块4等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热量,为此本实施例为红外灯21、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主芯片模块4均配设有散热元件。行车记录仪还包括风扇5,风扇5用于使外界冷空气通过进气口111进入外壳内,并在外壳内流动至出气口121排出。具体地,散热元件包括用于对红外灯21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件22,用于对4G和GPS集成模块31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件32,及用于对主芯片模块4进行散热的第三散热件。第一散热件22设于红外灯21面朝进气口111的一侧,第二散热件32设于4G和GPS集成模块31面朝出气口121的一侧,第三散热件设于主芯片模块4面朝出气口121的一侧。通过第一散热件22将红外灯21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入到外壳中,通过第二散热件32将4G和GPS集成模块31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入到外壳中,通过第三散热件将主芯片模块4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入到外壳中。通过第一散热件22、第二散热件32和第三散热件导入到外壳中的热量,在风扇5的作用下,不断被经过进气口111进入外壳中冷空气带走,并从出气口121排出,从而在实现对红外灯21、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主芯片模块4进行散热的同时,对外壳中的空气进行流通,以降低外壳内的温度。由于红外灯21、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主芯片模块4同时工作时,红外灯21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最大,为此,本实施例将与红外灯21对应的散热元件正对进气口111设置,经进气口111进入外壳内的冷空气首先对红外灯21进行降温,提高红外灯21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件32和第三散热件一体设置,为格栅结构,第一散热件22、第二散热件32和第三散热件均由铝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车记录仪,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进气口(111)和所述出气口(121)之间;/n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红外灯(21)、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主芯片模块(4),所述红外灯(21)、所述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所述主芯片模块(4)均配设有散热元件,与所述红外灯(21)对应的所述散热元件正对所述进气口(111)设置;/n所述行车记录仪还包括风扇(5),所述风扇(5)用于使外界冷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111)进入所述外壳内,并在所述外壳内流动至所述出气口(121)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记录仪,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进气口(111)和所述出气口(121)之间;
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红外灯(21)、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主芯片模块(4),所述红外灯(21)、所述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所述主芯片模块(4)均配设有散热元件,与所述红外灯(21)对应的所述散热元件正对所述进气口(111)设置;
所述行车记录仪还包括风扇(5),所述风扇(5)用于使外界冷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111)进入所述外壳内,并在所述外壳内流动至所述出气口(121)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21)、所述4G和GPS集成模块(31)和所述主芯片模块(4)沿所述外壳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进气口(111)和所述出气口(121)设于所述外壳宽度方向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元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红外灯(21)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件(22),用于对所述4G和GPS集成模块(31)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件(32),及用于所述主芯片模块(4)进行散热的第三散热件;
所述第一散热件(22)设于所述红外灯(21)面朝所述进气口(111)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件(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辉烨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