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01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震交换机,包括防护外壳和设置于防护外壳内的交换机主体,所述防护外壳的侧立面和背面与交换机主体之间均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交换机主体的底面与防护外壳的底板之间装设有防震机构。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防震交换机,在交换机的外部设置了防护外壳,同时,防护外壳的开口设置在侧面,能够防止外物尤其是高处掉落的物体对交换机的损害,同时,进一步地在交换机的侧面加装有减震组件,能够一定程度的对震动和晃动进行抵消,最后,在交换机的底面与防护外壳的底板之间装设有防震机构,更大程度的对冲击进行缓冲和抵消,多级的防护使交换机具备更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交换机
本技术属于交换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震交换机。
技术介绍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或者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常用的交换机有以太网交换机,并且由于以太网数据传输速度快、设备兼容性好,交换机也被应用于各种场合,然而,随着交换机的应用愈发广泛,在其工作环境中难免会出现震动、掉落甚至是撞击的情况出现,而传统的交换机大多采用螺栓的方式进行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直接损坏交换机,造成损失;在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9823920U的一篇名为:一种具有防震结构的交换机的专利文件里,记载一种交换机的防震结构:以两个关节蹄脚和一个固定接设于关节蹄脚活动柱之间的弹簧组成减震组件,配合固定盒对交换机进行减震防护,然而,这篇专利文件中的技术,仍旧存在以下的不足:1、固定盒的开口向上,虽然具备防震的功能,但是对于高处掉落物体砸损交换机的状况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2、关节蹄脚的活动柱之间直接用弹簧相接,虽然具备缓冲能力,但是容易弯折,结构稳定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防震交换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震交换机,包括防护外壳和设置于防护外壳内的交换机主体,所述防护外壳的侧立面和背面与交换机主体之间均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交换机主体的底面与防护外壳的底板之间装设有防震机构。所述防护外壳的底板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浮动槽、传动槽和缓冲槽,所述浮动槽的尺寸略大于交换机主体,所述缓冲槽的宽度大于传动槽的宽度。所述交换机主体底面的两侧处与浮动槽之间竖直装设有支撑弹簧。所述防震机构由固定于交换机主体底面两侧的缓冲底座、一端转动式嵌装于缓冲底座中且贯穿过传动槽的传动杆、转动套装于传动杆另一端且滑动安装于缓冲槽中的缓冲块、一端与缓冲块固定且另一端与缓冲槽内端面固定的缓冲弹簧共同构成的。所述缓冲底座的尺寸与传动槽相适配,所述缓冲块的尺寸与缓冲槽相适配。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芯杆、减震套杆、减震弹簧和两个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套杆的活动端套装在减震芯杆的活动端上,所述减震底座分别转动套装在减震芯杆和减震套杆的定位端,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减震芯杆且另一端固定在减震套杆上。所述减震底座为橡胶座。所述减震底座中的一个通过螺钉固定在交换机主体的外表面上且两一个通过螺钉固定在防护外壳的内表面上,所述减震底座的安装位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防护外壳的开口面与防护外壳的底板相垂直并且其开口大小与交换机主体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防护外壳的侧立面与背面上均开设有散热开口。利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防震交换机,具备的有益效果是:1、防护外壳的开口在侧面,因此,能够在顶部为交换机提供防护,避免被高处掉落的物体砸损;2、在交换机的侧面、背面与防护外壳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能够对一定程度的震动和晃动进行抵消;3、在交换机的底面与防护外壳的底板之间设置有防震机构,能够在交换机发生掉落或者撞击时,对其进行防震缓冲;4、在防护外壳的侧面与背面开设有散热开口,能够在提供防护的同时,保证交换机的散热性。附图说明图1是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是整体结构主视剖面图;图3是整体结构侧视剖面图;图4是减震组件结构放大图。图中:1、防护外壳;2、交换机主机;3、减震组件;4、浮动槽;5、传动槽;6、缓冲槽;7、支撑弹簧;8、缓冲底座;9、传动杆;10、缓冲块;11、缓冲弹簧;12、减震芯杆;13、减震套杆;14、减震弹簧;15、减震底座;16、散热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2、3所示,一种防震交换机,包括防护外壳1和设置于防护外壳1内的交换机主体2,所述防护外壳1的侧立面和背面与交换机主体2之间均设置有减震组件3,所述交换机主体2的底面与防护外壳1的底板之间装设有防震机构,所述防护外壳1的开口面与防护外壳1的底板相垂直并且其开口大小与交换机主体2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防护外壳1的侧立面与背面上均开设有散热开口16。在本技术中,在交换机主体2的外部设置了防护外壳1,对交换机主体2进行第一级的防护,其中,防护外壳1的开口面设置在侧面,即与防护外壳1的底板相互垂直,使交换机主体2的其它面均处在防护外壳1的防护中,尤其是交换机主体2的顶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高处掉落物体时,砸伤、砸损交换机主体2情况的出现,同时,在防护外壳1的侧立面与背面均开设有散热开口16,能够在对交换机主体2进行防护的同时,保证交换机主体2的散热性能。交换机主体2的侧立面、背面与防护外壳1相应的内表面之间装设有减震组件3,能够在交换机主体2发生抖动、震动时提供第二级的防护,而交换机主体2的底面与防护外壳1的底板之间装设有防震机构,能够在交换机主体2发生掉落或者收到撞击等强大外力时,提供第三极的防护。所述防护外壳1的底板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浮动槽4、传动槽5和缓冲槽6,所述浮动槽4的尺寸略大于交换机主体2,所述缓冲槽6的宽度大于传动槽5的宽度,所述交换机主体2底面的两侧处与浮动槽4之间竖直装设有支撑弹簧7,所述防震机构由固定于交换机主体2底面两侧的缓冲底座8、一端转动式嵌装于缓冲底座8中且贯穿过传动槽5的传动杆9、转动套装于传动杆9另一端且滑动安装于缓冲槽6中的缓冲块10、一端与缓冲块10固定且另一端与缓冲槽6内端面固定的缓冲弹簧11共同构成的,所述缓冲底座8的尺寸与传动槽5相适配,所述缓冲块10的尺寸与缓冲槽6相适配。当交换机主体2处于静态时,通过支撑弹簧7的支撑,交换机主体2的底部是处在浮动槽4中的,并且并不与浮动槽4的侧面和底面相接处,交换机主体2发生摔落或者收到外界冲击的时候,交换机主体2会在浮动槽4中进行小幅的浮动,当交换机主体2浮动方向向下时,会压缩支撑弹簧7,此时,由支撑弹簧7来承受和缓冲一部分的外力冲击,随后,缓冲底座8会向下运动,传动杆9会在缓冲底座8中发生一定范围的转动,同时将压力传递给缓冲槽6中的缓冲块10,迫使缓冲块10在缓冲槽6中向缓冲槽6就近的内端面进行滑动,将一部分的压力传递至缓冲弹簧11,使缓冲弹簧11发生压缩而形变,从而对冲击进行进一步的抵消;当缓冲底座8向上浮动时,各结构的运动方向与向下浮动时相反,随着一上一下的浮动,使交换机主体2受到的冲击受到抵消。如图4所示,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芯杆12、减震套杆12、减震弹簧14和两个减震底座15,所述减震套杆13的活动端套装在减震芯杆12的活动端上,所述减震底座15分别转动套装在减震芯杆12和减震套杆13的定位端,所述减震弹簧14的一端固定在减震芯杆12且另一端固定在减震套杆13上,所述减震底座15为橡胶座,所述减震底座15中的一个通过螺钉固定在交换机主体2的外表面上且两一个通过螺钉固定在防护外壳1的内表面上,所述减震底座15的安装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震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1)和设置于防护外壳(1)内的交换机主体(2),所述防护外壳(1)的侧立面和背面与交换机主体(2)之间均设置有减震组件(3),所述交换机主体(2)的底面与防护外壳(1)的底板之间装设有防震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1)和设置于防护外壳(1)内的交换机主体(2),所述防护外壳(1)的侧立面和背面与交换机主体(2)之间均设置有减震组件(3),所述交换机主体(2)的底面与防护外壳(1)的底板之间装设有防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底板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浮动槽(4)、传动槽(5)和缓冲槽(6),所述浮动槽(4)的尺寸略大于交换机主体(2),所述缓冲槽(6)的宽度大于传动槽(5)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主体(2)底面的两侧处与浮动槽(4)之间竖直装设有支撑弹簧(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机构由固定于交换机主体(2)底面两侧的缓冲底座(8)、一端转动式嵌装于缓冲底座(8)中且贯穿过传动槽(5)的传动杆(9)、转动套装于传动杆(9)另一端且滑动安装于缓冲槽(6)中的缓冲块(10)、一端与缓冲块(10)固定且另一端与缓冲槽(6)内端面固定的缓冲弹簧(11)共同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震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底座(8)的尺寸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增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嘉兴奥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