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99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其结构包括握把、探测主体、绕线柱、钢丝线、显示屏、固定柱、连接杆、软质伸缩杆和防护摄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防护摄像装置设置于软质伸缩杆前端面,便可通过转动把带动转动盘沿着底板进行转动,使得遮挡块沿着限位槽进行限位滑动,并且遮挡块上的滑块沿着滑槽进行辅助滑动,通过遮挡块对摄像主体进行便捷遮挡防护,实现快速开闭,防护性强,保证摄像头使用寿命,通过将固定罩外侧顶端贯穿有转动槽,并且转动槽内径表面与转动把滑动配合,便于转动把进行限位滑动,保证转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震灾后救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救援实践表明,地震发生后,建筑倒塌极少是全面坍塌,几乎总是存在由梁,柱,墙等建筑构件形成的空隙或狭小的空间,这是幸存者可能生还的唯一“生存空间”,然而这部分空间形成的曲折隧道很多,结构复杂,因此通过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主动适应废墟内的曲折轨道。当需要对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现有搜索救援装置摄像头均为外露式,毫无遮挡防护,搜索救援携带时容易磕碰撞击导致摄像头损坏刮花,并且外带式镜头防护罩容易丢失,影响搜救探测效率和拍摄清晰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解决了当需要对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现有搜索救援装置摄像头均为外露式,毫无遮挡防护,搜索救援携带时容易磕碰撞击导致摄像头损坏刮花,并且外带式镜头防护罩容易丢失,影响搜救探测效率和拍摄清晰度的问题。(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包括握把(1)、探测主体(2)和绕线柱(3),所述握把(1)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探测主体(2);/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摄像装置(9),所述防护摄像装置(9)设置于软质伸缩杆(8)前端面,所述防护摄像装置(9)由连接板(91)、摄像主体(92)和开闭机构(93)组成,所述连接板(91)前端面固定安装有摄像主体(92),所述摄像主体(92)前端面外缘设置有开闭机构(93),所述连接板(91)与软质伸缩杆(8)前端面紧密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包括握把(1)、探测主体(2)和绕线柱(3),所述握把(1)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探测主体(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摄像装置(9),所述防护摄像装置(9)设置于软质伸缩杆(8)前端面,所述防护摄像装置(9)由连接板(91)、摄像主体(92)和开闭机构(93)组成,所述连接板(91)前端面固定安装有摄像主体(92),所述摄像主体(92)前端面外缘设置有开闭机构(93),所述连接板(91)与软质伸缩杆(8)前端面紧密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主体(2)外侧四端与绕线柱(3)转动配合,所述绕线柱(3)外径表面缠绕有钢丝线(4),所述探测主体(2)顶部前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5),所述探测主体(2)前端中部与固定柱(6)相互固定,所述固定柱(6)内径表面与连接杆(7)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7)内径表面与软质伸缩杆(8)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地震灾害后搜索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93)包括固定罩(931)、LED灯(932)、滑槽(933)、滑块(934)、遮挡块(935)、限位槽(936)、转动盘(937)、底板(938)和转动把(939),所述固定罩(931)前端面外缘固定安装有LED灯(932),所述固定罩(931)前端内中部穿设有滑槽(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男郁璟贻谭庆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地震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