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81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中盖、上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动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随动触头一起转动且与动触头连接的动触架,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组件上方的分合闸指示组件,所述分合闸指示组件包括连接在中盖上的支架、铰接在支架上的分合闸指示件、活动连接在支架上的顶杆,所述分合闸指示件上连接有复位扭簧,所述顶杆的底端设置在动触架的上方且与动触架形成联动配合,顶杆的顶端与分合闸指示件连接,所述上盖正对分合闸指示件的位置形成指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塑壳断路器具有物理分合闸指示,且分合闸指示动作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满足国网对塑壳断路器具备物理分合闸指示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塑壳断路器能够在电流超过跳脱设定后自动切断电流,实现电路过流短路保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电网对塑壳断路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塑壳断路器上需要具备物理分合闸指示的功能要求。公开号为CN2105166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指示件,包括可固定设置在断路器中盖内的固定座、与固定座铰接设置的指示件以及设置在固定座内壳轴向滑移的顶杆,所述顶杆一端与动触头联动配合,另一端则与指示件的驱动部联动配合,所述顶杆与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所述指示件与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复位件。上述塑壳断路器将顶杆与动触头构成的联动配合用于触发分合闸指示件动作,这样的触发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动触头为铜件,塑壳断路器在分断瞬间动触头动作迅速,会大力拍击顶杆进行分合闸指示,容易造成顶杆的损坏,大大降低了分合闸指示组件的使用寿命;2.动触头分离时会产生电弧,与顶杆直接触碰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能满足国网对塑壳断路器具有分合闸指示的要求,且分合闸指示动作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中盖、上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动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随动触头一起转动且与动触头连接的动触架,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组件上方的分合闸指示组件,所述分合闸指示组件包括连接在中盖上的支架、铰接在支架上的分合闸指示件、活动连接在支架上的顶杆,所述分合闸指示件上连接有复位扭簧,所述顶杆的底端设置在动触架的上方且与动触架形成联动配合,顶杆的顶端与分合闸指示件连接,所述上盖正对分合闸指示件的位置形成指示孔。上述塑壳断路器的物理分合闸指示工作方式如下:分合闸指示件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始终对顶杆保持向下的作用力,用户透过指示孔可以看到分合闸指示件,当塑壳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动触架不会碰触到顶杆的底端,此时分合闸指示件指示塑壳断路器为合闸状态,当塑壳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动触架会旋转并碰触到顶杆的底端,驱使顶杆向上动作,顶杆带动分合闸指示件旋转一定角度,此时分合闸指示件指示塑壳断路器为分闸状态。本技术通过塑壳断路器分合闸时动触架驱使分合闸指示组件动作来实现塑壳断路器的物理分合闸指示,这样的结构分合闸动作稳定,动触架在塑壳断路器分断时不会对顶杆过大的作用力,提高分合闸指示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动触架本身不导电,因此在分闸过程中更为安全。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支架上表面形成两个带定位孔的铰接座,所述分合闸指示件的两侧分别形成定位柱,所述分合闸指示件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连接在铰接座上。上述支架上的铰接座用于分合闸指示件的安装定位,连接稳定可靠,且便于分合闸指示组件的装配。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分合闸指示件靠顶杆的一侧延伸形成一段延展部,所述顶杆的顶端抵触在延展部的下方。上述延伸部作为分合闸指示件的动作部位直接与顶杆形成联动配合,延伸部的设置能让顶杆准确可靠地驱使分合闸指示件旋转动作。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复位扭簧为U型双扭簧,包括第一簧体、第二簧体、横臂、第一连臂和第二连臂,所述延展部的一端形成与横臂适配的扭簧槽,所述第一簧体和第二簧体分别套设在定位柱上,所述横臂连接在扭簧槽内,所述第一连臂和第二连臂分别抵压在支架的上表面。上述复位扭簧采用U型双扭簧,第一连臂和第二连臂抵压在支架上,横臂连接在扭簧槽内,U型双扭簧始终驱使分合闸指示件向顶杆的顶部施加作用力,这样的复位扭簧使得分合闸指示件稳定地与顶杆形成配合,两者配合精度高。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微动开关,所述顶杆靠近微动开关的一侧形成凸台,所述凸台随顶杆的动作与微动开关形成联动配合。上述塑壳断路器分合闸驱动顶杆作用进行物理指示的同时,顶杆上的凸台会与微动开关形成联动配合,微动开关检测到顶杆的动作从而实现塑壳断路器分合闸时电信号的检测。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中盖上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面形成卡槽,中盖上形成下安装孔,所述支架的外侧面形成卡钩,所述支架通过卡钩与卡槽的配合连接在中盖上,支架正对下安装孔的位置形成上安装孔。上述支架通过卡钩与卡槽的配合、螺丝依次穿过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两种固定方式,从而将支架固定在中盖上,确保支架自身在分合闸时不会偏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分合闸指示组件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盖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1、中盖2、上盖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动触头组件4,动触头组件4包括动触头41、随动触头41一起转动且与动触头41连接的动触架42,所述动触头组件4上方设置有分合闸指示组件5,所述分合闸指示组件5包括连接在中盖2上的支架51、铰接在支架51上的分合闸指示件52、活动连接在支架51上的顶杆53,所述中盖2上形成空腔21,所述空腔21的内侧面形成卡槽22,中盖2上形成下安装孔23,所述支架51的外侧面形成卡钩513,所述支架51通过卡钩513与卡槽22的配合连接在中盖2上,支架51正对下安装孔23的位置形成上安装孔514,所述支架51上表面形成两个带定位孔511的铰接座512,所述分合闸指示件52的两侧分别形成定位柱521,所述分合闸指示件52通过定位柱521与定位孔511的配合连接在铰接座512上,所述顶杆53的底端设置在动触架42的上方且与动触架42形成联动配合,所述分合闸指示件52靠顶杆的一侧延伸形成一段延展部522,所述顶杆53的顶端抵触在延展部522的下方,所述分合闸指示件52上连接有复位扭簧54,所述复位扭簧54为U型双扭簧,包括第一簧体541、第二簧体542、横臂543、第一连臂544和第二连臂545,所述延展部522的一端形成与横臂543适配的扭簧槽523,所述第一簧体541和第二簧体542分别套设在定位柱521上,所述横臂543连接在扭簧槽523内,所述第一连臂544和第二连臂545分别抵压在支架51的上表面,所述支架51的内部设置有微动开关55,顶杆53靠近微动开关55的一侧形成凸台531,凸台531随顶杆53的动作与微动开关55形成联动配合,所述上盖3正对分合闸指示件52的位置形成指示孔31。当然除了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实质技术方案内容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例如与复位扭簧作用效果一致的等同变换等,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中盖、上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动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随动触头一起转动且与动触头连接的动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组件上方的分合闸指示组件,所述分合闸指示组件包括连接在中盖上的支架、铰接在支架上的分合闸指示件、活动连接在支架上的顶杆,所述分合闸指示件上连接有复位扭簧,所述顶杆的底端设置在动触架的上方且与动触架形成联动配合,顶杆的顶端与分合闸指示件连接,所述上盖正对分合闸指示件的位置形成指示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中盖、上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动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随动触头一起转动且与动触头连接的动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组件上方的分合闸指示组件,所述分合闸指示组件包括连接在中盖上的支架、铰接在支架上的分合闸指示件、活动连接在支架上的顶杆,所述分合闸指示件上连接有复位扭簧,所述顶杆的底端设置在动触架的上方且与动触架形成联动配合,顶杆的顶端与分合闸指示件连接,所述上盖正对分合闸指示件的位置形成指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表面形成两个带定位孔的铰接座,所述分合闸指示件的两侧分别形成定位柱,所述分合闸指示件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连接在铰接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分合闸指示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闸指示件靠顶杆的一侧延伸形成一段延展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朝乾
申请(专利权)人:海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