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驱动电路及电磁加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81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电磁加热设备,该驱动电路包括:包括:开关电路、变压器耦合电路和控制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变压器耦合电路和控制电路依次连接;变压器耦合电路用于接收控制电路的电平信号,变压器耦合电路在控制电路的电平信号为矩形波信号时控制开关电路导通,在控制电路的电平信号为持续高电平信号时控制开关电路关断。该驱动电路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驱动电路及电磁加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电磁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电磁加热设备,如电磁炉或电磁灶,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随着技术的进步,元器件质量的不断提高,电磁加热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为了提高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部分电磁加热设备在主回路中设置一个继电器,通过该继电器的通断控制主回路的上电导通或断开。现有的电磁加热设备中,继电器驱动电路通常是包括一个三极管,控制芯片输出高电平给三极管,三极管饱和导通使继电器线圈上电产生磁场,触点在磁场的作用下动作吸合,从而使主回路上电导通。当电磁加热设备使用完毕后,控制芯片持续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使继电器线圈掉电,触点断开,从而使主回路断开。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是,若控制芯片发生故障而持续输出高电平,则三极管一直处于饱和导通状态,导致继电器触点一直处于吸合状态,这就使得主回路始终处于上电导通状态,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电磁加热设备,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变压器耦合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开关电路、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电路的电平信号,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在所述控制电路的电平信号为矩形波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在所述控制电路的电平信号为持续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关断。该驱动电路中采用变压器耦合电路,实现了在控制电路输出矩形波信号时控制开关电路正常导通,而在控制电路因故障输出持续的高电平信号时控制开关电路关断,使得继电器掉电,从而避免电磁加热设备的主回路始终处于上电导通状态,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中包括变压器、第一开关管和第一电容;所述变压器的一次绕组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电路的电平信号;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二次绕组通过所述第一电容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连接,以在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的控制下导通或关断。该驱动电路利用变压器的耦合特性和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特性,在控制电路输出矩形波信号的高电平时,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产生电压和电流通过磁场耦合到二次绕组,对第一电容充电,使得开关电路导通,而在控制电路输出矩形波信号的低电平时,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掉电,第一电容放电来保持开关电路导通。若控制电路持续输出高电平,则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上产生的电压和电流无法耦合到二次绕组上,开关电路截止,从而避免电磁加热设备的主回路始终处于上电导通状态,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一次绕组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该驱动电路中通过在二次绕组和第一电容之间设置第一二极管,避免了第一电容放电时的电能流向二次绕组,保证了在控制电路的矩形波驱动信号的低电平状态时,通过第一电容向开关电路放电,能够使开关电路保持导通,进而保证继电器导通。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一次绕阻并联;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二次绕组并联。该驱动电路中,通过并联在一次绕组的第二二极管和并联在二次绕组的第三二极管分别构成回路来对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进行保护,避免了变压器被损坏。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直流电源连接。该驱动电路中,开关电路的第二开关管在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以及变压器耦合电路的控制下导通或关断,从而实现了对继电器触点的导通或断开的控制,该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通过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分别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通过第八电阻接地。该驱动电路中,开关电路包括两个开关管,功耗更低,且开关电路更易启动。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并联,为继电器的线圈提供放电回路,从而避免开关电路中的开关管损坏。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故障检测电路;所述故障检测电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和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检测电路包括第九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通过故障检测电路对继电器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故障时异常的电压信号记性检测,从而使控制电路可以关闭驱动信号输出来切断主回路,进一步提高了电磁加热设备的安全性。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继电器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为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电磁加热设备,利用变压器的耦合特性和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特性,在控制电路输出矩形波信号的高电平时,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产生电压和电流通过磁场耦合到二次绕组,对第一电容充电,使得开关电路导通,而在控制电路输出矩形波信号的低电平时,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掉电,第一电容放电来保持开关电路导通。若控制电路持续输出高电平,则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上产生的电压和电流无法耦合到二次绕组上,开关电路截止,避免了电磁加热设备的主回路在不必要的时间持续保持上电,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10)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20)、变压器耦合电路(30)和控制电路(40);/n所述继电器(10)、开关电路(20)、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和所述控制电路(40)依次连接;/n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电路(40)的电平信号,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在所述控制电路(40)的电平信号为矩形波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0)导通,在所述控制电路(40)的电平信号为持续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0)关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10)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20)、变压器耦合电路(30)和控制电路(40);
所述继电器(10)、开关电路(20)、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和所述控制电路(40)依次连接;
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电路(40)的电平信号,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在所述控制电路(40)的电平信号为矩形波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0)导通,在所述控制电路(40)的电平信号为持续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0)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中包括变压器T1、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一电容C1;
所述变压器T1的一次绕组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与所述控制电路(40)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电路(40)的电平信号;
所述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10)的线圈连接,以在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的控制下导通或关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所述一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所述控制电路(40)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一次绕组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直流电源连接;
所述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
所述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耦合电路(30)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
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与所述一次绕阻并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勤徐林江孙鹏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