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350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属于光缆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包括光缆测试仪,所述光缆测试仪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扣合在一起,所述下壳上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一转动柱和支撑腿,所述第一转动柱固定连接在下壳的背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下壳的背面固定安装第一套管、支撑腿和第一转动柱,支撑腿中的固定筒与长度调节杆能够同第一转动柱进行定向限位转动,从而固定筒与长度调节杆对设备形成了支架,能够支撑起上壳与下壳扣合成的设备,通过螺纹转动长度调节杆,就能够调整长度调节杆伸出固定筒的长度,进而可以调整固定筒与长度调节杆对设备支撑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缆测试设备
,尤其涉及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现如今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与通信技术息息相关,通讯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光缆安装过程中光纤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系统连接的质量,减少故障因素以及故障时找出光纤的故障点。因此在光缆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就用到了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目前的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在测试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把光缆测试仪直接平放在桌面上,对光缆对纤测试的各项数据进行参考记录,虽然这样也能对光缆进行自动对纤测试,但是光缆测试仪直接平放在桌面上导致维修检测的人员使用不便利。因为目前的光缆测试仪平放在桌面上,维护检测的工作人员因外界光照环境及自身的视角原因,会造成反光的状况,需要手动拿持调整高度方位去使用,因此造成了不便于维护检测人员使用,使用不便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缆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包括光缆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测试仪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扣合在一起,所述下壳上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一转动柱和支撑腿,所述第一转动柱固定连接在下壳的背面上,所述第一转动柱转动连接在第一套管的空腔中,所述第一套管的左右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定块,所述第一转动柱伸出第一套管的左右两端上均开设有与限定块滑动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支撑腿与第一转动柱固定连接,且支撑腿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柱的左右两端上,所述支撑腿包括固定筒和长度调节杆,所述长度调节杆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空腔中,所述长度调节杆远离固定筒的一端设置有稳定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包括光缆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测试仪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扣合在一起,所述下壳上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一转动柱和支撑腿,所述第一转动柱固定连接在下壳的背面上,所述第一转动柱转动连接在第一套管的空腔中,所述第一套管的左右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定块,所述第一转动柱伸出第一套管的左右两端上均开设有与限定块滑动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支撑腿与第一转动柱固定连接,且支撑腿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柱的左右两端上,所述支撑腿包括固定筒和长度调节杆,所述长度调节杆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空腔中,所述长度调节杆远离固定筒的一端设置有稳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装置包括第二套管、第二转动柱和稳定板,所述第二套管设置在长度调节杆的底端面上,所述第二转动柱转动连接在第二套管的内部空腔中,所述稳定板设置在第二转动柱上,且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凯杰程梦玲吴琳琳孙张敏刘源徐国强竟勇轩雪丽蔡鑫韩静莫琬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