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开设有内腔,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左右两端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管道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内腔里容纳有用于过滤杂质的滤芯,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端面开设有可供滤芯进出内腔的安装口,所述过滤器本体上位于安装口上方设置有可封闭安装口的封盖,所述内腔里还容纳有可带动滤芯升降的出芯机构与防止过滤器本体出料端介质回流的止回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表前过滤器,特别涉及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
技术介绍
在流体运输的过程中,为保证仪表或阀门的运行正常,避免前置管道中介质携带杂质进入仪表,进而损坏仪表或阀门,故在实际实际使用中人们会在仪表或阀门的进料端连接管道上安装表前过滤器,表前过滤器可有效过滤介质中颗粒性杂质,避免杂质随介质进入仪表或阀门;然而表前过滤器也需要定期清理,否则累积在其中的杂质会堵塞过滤器内部,导致后方作业运行不畅,但表前过滤器清理时需要拆卸,十分费时费力;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8611948.U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拆卸滤芯的管道过滤器,包括管道过滤器本体,管道过滤器本体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盘,且管道过滤器本体和连接法兰盘之间相连通,管道过滤器本体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管道过滤器本体上下两端分别开凿有与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相匹配的通孔,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相互靠近一端均开凿有放置槽,且放置槽与通孔相连通,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之间设有滤芯本体,上安装块上端开凿有与滤芯本体相匹配的滤芯通孔,可以实现便于安装和拆卸管道过滤器中的滤芯,无需拆卸管道过滤器,但其任存在缺陷:滤芯陷与过滤器腔体内不方便拿出,且在仪表或阀门与过滤器滤芯之间是有介质存在的,替换滤芯时,装置不再为封闭式结构,介质将会从滤芯的进出口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方便换芯且可防止介质回流的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开设有内腔,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左右两端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管道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内腔里容纳有用于过滤杂质的滤芯,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端面开设有可供滤芯进出内腔的安装口,所述过滤器本体上位于安装口上方设置有可封闭安装口的封盖,所述内腔里还容纳有可带动滤芯升降的出芯机构与防止过滤器本体出料端介质回流的止回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出芯机构包括蜗轮、蜗杆、主动轮、从动轮、传动链、滤芯夹板,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端面开设供可蜗杆轴向通过的定位孔,所述蜗杆的螺纹端向下穿过定位孔置于所述内腔,所述蜗杆的自由端位于过滤器本体外,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主动轮平行设置于蜗轮后方,所述蜗轮上位于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自由端向后延伸穿过主动轮的轴心并与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自由端与内腔的腔壁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垂直设置于主动轮上方,所述从动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自由端与内腔的腔壁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链绕设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上,所述滤芯夹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链上且位于安装口正下方,所述滤芯被所述滤芯夹板夹持且上端部置于安装口内。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止回结构包括防回流的截板,所述截板的下端部铰接于所述内腔的腔壁,位于截板靠近滤芯一侧的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限制截板向滤芯一侧倾斜的限位瓣。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截板靠近滤芯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防撞垫,所述截板远离滤芯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垫。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端部与封盖之间垫设有密封垫,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端部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封盖上匹配第一磁铁设置有第二磁铁。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滤芯夹板与滤芯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可加大滤芯与滤芯夹板之间摩擦力的防滑垫。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有出芯机构,转动蜗杆滤芯便可从安装口出芯,方便省力,滤芯夹板可夹持滤芯、稳固滤芯的中段,滤芯的上端部位于安装口内,三点定位使滤芯保持竖直不会在收到介质的冲击后歪斜。进一步的是,本技术在滤芯右侧,即过滤器本体内靠近仪表或阀门的一端设置有止回结构,可防止介质从靠近仪器或阀门一端流向靠近进水管道的一端后从安装口泄露,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当出料端连接的为仪表时,防止介质回流的同时可避免介质反向流动带来的仪表重复计数,为仪表的正常工作提供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出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是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1,所述过滤器本体1的左右两端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管道连接的法兰盘2,所述过滤器本体1开设有内腔3,所述内腔3里容纳有用于过滤杂质的滤芯4,所述过滤器本体1上端面开设有可供滤芯4进出内腔3的安装口5,所述过滤器本体1上位于安装口5上方设置有可封闭安装口5的封盖6,所述内腔3里还容纳有可带动滤芯4升降的出芯机构7与防止过滤器本体1出料端介质回流的止回结构,所述出芯机构7包括蜗轮8、蜗杆9、主动轮10、从动轮11、传动链12、滤芯夹板13,所述过滤器本体1上端面开设供可蜗杆9轴向通过的定位孔,所述蜗杆9的螺纹端向下穿过定位孔置于所述内腔3内,所述蜗杆9的自由端位于过滤器本体1外,所述蜗轮8与蜗杆9啮合,所述主动轮10平行设置于蜗轮8后方且与蜗轮8同轴,所述蜗轮8与主动轮1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轴14,第一连接轴1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蜗轮8的轴心处,所述第一连接轴14的自由端向后延伸穿过主动轮10的轴心并与主动轮10固定连接,所述内腔3的腔壁上匹配第一连接轴14向内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连接轴14的自由端插入且可转动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从动轮11垂直设置于主动轮10上方,所述从动轮11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15,所述第二连接轴15的自由端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内腔3的腔壁上匹配第二连接轴15向内开设有第二定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连接轴15的自由端插入且可转动于第二定位槽内,所述传动链12绕设于主动轮10与从动轮11上,所述滤芯夹板13有两个、为U型夹板,两个滤芯夹板13上下垂直设置,两个滤芯夹板13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链12上位于靠近滤芯4的一侧且位于安装口5正下方,所述滤芯4被所述滤芯夹板13夹持且上端部置于安装口5内,两个滤芯夹板13与滤芯4接触的端面上均覆盖有可加大滤芯4与滤芯夹板13之间摩擦力的橡胶垫16,转动所述蜗杆9的自由端,蜗杆9带动蜗轮8转动,蜗轮8、主动轮10同轴且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轴14上,故蜗轮8转动时主动轮10同步转动,主动轮10通过传动链12带动从动轮11转动,同时传动链12也在向上运动,固定连接于传动链12上的滤芯夹板13及被其夹持的滤芯4一同向上运动,滤芯4向上穿过安装口5一端露出过滤器本体1外,此时可停止转动蜗杆9,将滤芯4向上抽出,且顺着安装口5插入新的滤芯4,然后反向转动蜗杆9使出芯机构7反向运动,带动滤芯4向下进入内腔3,滤芯夹板13上的橡胶垫16与滤芯4接触,可使滤芯4在滤芯夹板13内的位置相对固定,即出芯机构7携带滤芯4升降时使滤芯4不会滑动;所述止回结构包括防回流的截板17,所述截板17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开设有内腔,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左右两端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管道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内腔里容纳有用于过滤杂质的滤芯,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端面开设有可供滤芯进出内腔的安装口,所述过滤器本体上位于安装口上方设置有可封闭安装口的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里还容纳有可带动滤芯升降的出芯机构与防止过滤器本体出料端介质回流的止回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开设有内腔,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左右两端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管道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内腔里容纳有用于过滤杂质的滤芯,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端面开设有可供滤芯进出内腔的安装口,所述过滤器本体上位于安装口上方设置有可封闭安装口的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里还容纳有可带动滤芯升降的出芯机构与防止过滤器本体出料端介质回流的止回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止回阀的防回流表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芯机构包括蜗轮、蜗杆、主动轮、从动轮、传动链、滤芯夹板,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端面开设供可蜗杆轴向通过的定位孔,所述蜗杆的螺纹端向下穿过定位孔置于所述内腔,所述蜗杆的自由端位于过滤器本体外,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主动轮平行设置于蜗轮后方,所述蜗轮上位于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自由端向后延伸穿过主动轮的轴心并与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自由端与内腔的腔壁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垂直设置于主动轮上方,所述从动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钻,
申请(专利权)人:本兴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