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174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第一管束、第二管束、丝杆组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中第一管束具有固定管道的内孔;第二管束具有固定管道的内孔,第二管束与第一管束并列布置;丝杆组件与第一管束连接,且丝杆组件竖直向上延伸;第一支撑杆与第一管束连接,且第一支撑杆侧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二支撑杆与第二管束连接,且第二支撑杆纵向倾斜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组装灵活,易于实现,同时有较强的抵抗各方向应力的能力,能有效保护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支吊架
本技术涉及抗震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支吊架。
技术介绍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级及6级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旨在减轻地震对机电工程设施的破坏。机电工程设施主要包括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铺设机电工程设施的管道通常需要抗震支吊架,而目前市面上的抗震支吊架结构复杂,安装效率低,且在抵抗地震时,一般只能抵抗竖直方向上的应力和沿管道长度方向的纵向应力,不能有效地保护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支吊架,所述抗震支吊架结构简单,组装灵活,有较强的抵抗各方向应力的能力,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能有效保护管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第一管束,具有固定管道的内孔;第二管束,具有固定管道的内孔,所述第二管束与所述第一管束并列布置;丝杆组件,所述丝杆组件与所述第一管束连接,且所述丝杆组件竖直向上延伸;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管束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管束(100),具有固定管道的内孔;/n第二管束(200),具有固定管道的内孔,所述第二管束(200)与所述第一管束(100)并列布置;/n丝杆组件(300),所述丝杆组件(300)与所述第一管束(100)连接,且所述丝杆组件(300)竖直向上延伸;/n第一支撑杆(400),所述第一支撑杆(400)与所述第一管束(100)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00)侧向倾斜向上延伸;/n第二支撑杆(500),所述第二支撑杆(500)与所述第二管束(200)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杆(500)纵向倾斜向上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束(100),具有固定管道的内孔;
第二管束(200),具有固定管道的内孔,所述第二管束(200)与所述第一管束(100)并列布置;
丝杆组件(300),所述丝杆组件(300)与所述第一管束(100)连接,且所述丝杆组件(300)竖直向上延伸;
第一支撑杆(400),所述第一支撑杆(400)与所述第一管束(100)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00)侧向倾斜向上延伸;
第二支撑杆(500),所述第二支撑杆(500)与所述第二管束(200)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杆(500)纵向倾斜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束(100)和所述第二管束(200)均由两个半圆环(110)组合而成,两个所述半圆环(110)通过螺栓(120)连接组成圆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束(100)和所述第二管束(200)的内孔中均设置有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组件(300)包括第一槽钢(310)和连接并伸出所述第一槽钢(310)两端的螺杆(320),所述螺杆(320)的一端可调节地连接有第一连接件(330),所述第一连接件(330)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束(100),另一端通过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信登张禄旭徐辉建吕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天山金属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