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13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下防护板,所述下防护板上设置有螺纹柱和减振垫I,所述螺纹柱通过焊接于所述下防护板上表面的拐角处相连接,所述减振垫I通过铆钉与所述下防护板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上防护板,所述上防护板上设置有固定孔和减振垫II,所述固定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上防护板的拐角处,所述减振垫II通过铆钉与所述上防护板的下表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外力对传感器使用时的震动幅度,提高了传感器使用过程中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震装置
,具体为一种传感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专利201920798633.X可知,一种摩托车倾倒传感器的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和连接有安装支架的倾倒传感器,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缓冲组件和紧固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使安装支架与摩托车主体之间无直接接触并起到缓冲和减震作用,所述紧固组件将安装支架与摩托车主体紧固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能够使安装支架与摩托车主体、紧固组件两者无直接接触的缓冲胶套,所述缓冲胶套的内孔穿接有硬质衬套;所述紧固组件穿过硬质衬套与摩托车主体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安装缓冲组件的安装孔,所述缓冲胶套外径设有可卡装在安装孔上的外凹槽。目前,现有的传感器减震装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传感器减震装置不能对连接板起到缓冲效果,增加了外力对传感器使用的震动幅度,降低了传感器使用过程中的防护效果。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减震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减震装置,包括传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孔(3),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防护板(4),所述下防护板(4)上设置有螺纹柱(5)和减振垫I(6),所述螺纹柱(5)通过焊接于所述下防护板(4)上表面的拐角处相连接,所述减振垫I(6)通过铆钉与所述下防护板(4)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传感器本体(1)上设置有上防护板(7),所述上防护板(7)上设置有固定孔(8)和减振垫II(9),所述固定孔(8)均匀的分布在所述上防护板(7)的拐角处,所述减振垫II(9)通过铆钉与所述上防护板(7)的下表面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减震装置,包括传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孔(3),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防护板(4),所述下防护板(4)上设置有螺纹柱(5)和减振垫I(6),所述螺纹柱(5)通过焊接于所述下防护板(4)上表面的拐角处相连接,所述减振垫I(6)通过铆钉与所述下防护板(4)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传感器本体(1)上设置有上防护板(7),所述上防护板(7)上设置有固定孔(8)和减振垫II(9),所述固定孔(8)均匀的分布在所述上防护板(7)的拐角处,所述减振垫II(9)通过铆钉与所述上防护板(7)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上防护板(7)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螺母(10),所述连接板(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减振弹簧(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植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康森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