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06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包括泵体,泵体上设有出油口,泵体的内部上端设有泵腔,泵体的内部左侧设有出油腔道,泵体的内部右侧设有进油腔道,出油腔道、进油腔道内分别设有出油单向阀、进油单向阀,泵体下端设有主进油腔道,主进油腔道内设有主进油单向阀,主进油腔道的上端连通出油口,泵体上端螺纹连接有手泵盖,手泵盖的内圈中设有外压盖,外压盖内侧腔体与泵腔相通,外压盖的腔体中设有膜片内压盖,膜片内压盖的内侧中部设有凸台,凸台中部同心设有导向孔,泵体的内部中轴处设有与导向孔间隙配合的导向柱,凸台与导向柱合体结构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其结构稳定性好,使用体验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泵,具体是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
技术介绍
燃油滤清器上手动泵的作用是将新的滤清器中的空气排出,并把油箱中的燃油通过低压油路注满新滤清器,来排除油路中多余的空气,保证发动机能正常工作,手动泵的原理是通过膜片的往复运动来排空内部的空气。随着各汽车主机厂对滤清器更换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由常规2万公里更换里程提升到10万公里,产品的体积也越来越大,新车下线或者后期更换滤清器时,手动泵的泵油时间次数也越来越多,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变大,使用体验较差,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手动泵易出现有泄漏现象,造成燃油系统进气,整车启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出油口,所述泵体的内部上端设有泵腔,所述泵体的内部左侧设有出油腔道,泵体的内部右侧设有进油腔道,所述出油腔道、进油腔道上端均与所述泵腔相通,所述出油腔道、进油腔道内分别设有出油单向阀、进油单向阀,所述出油腔道下端与所述出油口相通,所述泵体下端设有与滤清器连接的主进油腔道,所述主进油腔道内设有主进油单向阀,所述主进油腔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出油口,所述进油腔道的下端与所述主进油腔道连通,所述泵体上端螺纹连接有手泵盖,所述手泵盖的内圈中设有外压盖,所述外压盖内侧腔体与所述泵腔相通,且其腔体侧面上贴合有橡胶密封垫,所述外压盖的腔体中设有膜片内压盖,所述膜片内压盖的内侧中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中部同心设有导向孔,所述泵体的内部中轴处设有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凸台与导向柱合体结构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密封垫为伞型。进一步的,所述泵体与手泵盖采用拉力型锯齿型螺纹连接,且泵体与手泵盖螺纹连接的螺纹支撑部采用圆柱筒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其结构稳定性好,使用体验好,使用寿命长。其工作原理为:手动下压外压盖,是泵腔内的空气受到压缩,出油单向阀打开,进油单向阀、主进油单向阀仍保持着关闭状态,泵腔内的空气则通过出油腔道进入出油口排出;停止手动下压后,外压盖受到复位弹簧的弹力而复位,此时,泵腔内形成负压状态,此时,进油单向阀打开,出油单向阀保持关闭,而主进油单向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与主进油腔道连接的滤清器内部的空气则通过进油腔道进入泵腔内,然后再次手动下压外压盖,按照上述原理,泵腔内新进入的空气再次被排出;当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时,出油单向阀、进油单向阀均为关闭状态,燃油经滤清器进入主进油腔道,且燃油将主进油单向阀顶开,燃油进入出油口排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立体的结构图。图中:1、泵体,2、出油口,3、泵腔,4、出油腔道,5、进油腔道,6、出油单向阀,7、进油单向阀,8、主进油腔道,9、主进油单向阀,10、手泵盖,11、外压盖,12、橡胶密封垫,13、膜片内压盖,14、凸台,15、导向孔,16、导向柱,17、复位弹簧,18、螺纹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包括泵体1,泵体1上设有出油口2,泵体1的内部上端设有泵腔3,泵体1的内部左侧设有出油腔道4,泵体1的内部右侧设有进油腔道5,出油腔道4、进油腔道5上端均与泵腔3相通,出油腔道4、进油腔道5内分别设有出油单向阀6、进油单向阀7,出油腔道4下端与出油口2相通,泵体1下端设有与滤清器连接的主进油腔道8,主进油腔道8内设有主进油单向阀9,主进油腔道8的上端连通出油口2,进油腔道5的下端与主进油腔道8连通,泵体1上端螺纹连接有手泵盖10,手泵盖10的内圈中设有外压盖11,外压盖11内侧腔体与泵腔3相通,且其腔体侧面上贴合有伞型的橡胶密封垫12,外压盖11的腔体中设有膜片内压盖13,膜片内压盖13的内侧中部设有凸台14,凸台14中部同心设有导向孔15,泵体1的内部中轴处设有与导向孔15间隙配合的导向柱16,凸台14与导向柱16合体结构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7。具体的,泵体1与手泵盖10采用拉力型锯齿型螺纹连接,且泵体1与手泵盖10螺纹连接的螺纹支撑部18采用圆柱筒形结构,根据多种图形周长相等,圆形的面积最大的原理,因此通过圆形的结构,最大程度的增加了泵腔3的空间。工作原理:手动下压外压盖11,是泵腔3内的空气受到压缩,出油单向阀6打开,进油单向阀7、主进油单向阀9仍保持着关闭状态,泵腔3内的空气则通过出油腔道4进入出油口2排出;停止手动下压后,外压盖11受到复位弹簧17的弹力而复位,此时,泵腔3内形成负压状态,此时,进油单向阀7打开,出油单向阀6保持关闭,而主进油单向阀9仍然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与主进油腔道8连接的滤清器内部的空气则通过进油腔道5进入泵腔3内,然后再次手动下压外压盖11,按照上述原理,泵腔3内新进入的空气再次被排出;当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时,出油单向阀6、进油单向阀7均为关闭状态,燃油经滤清器进入主进油腔道8,且燃油将主进油单向阀9顶开,燃油进入出油口2排出。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出油口,所述泵体的内部上端设有泵腔,所述泵体的内部左侧设有出油腔道,泵体的内部右侧设有进油腔道,所述出油腔道、进油腔道上端均与所述泵腔相通,所述出油腔道、进油腔道内分别设有出油单向阀、进油单向阀,所述出油腔道下端与所述出油口相通,所述泵体下端设有与滤清器连接的主进油腔道,所述主进油腔道内设有主进油单向阀,所述主进油腔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出油口,所述进油腔道的下端与所述主进油腔道连通,所述泵体上端螺纹连接有手泵盖,所述手泵盖的内圈中设有外压盖,所述外压盖内侧腔体与所述泵腔相通,且其腔体侧面上贴合有橡胶密封垫,所述外压盖的腔体中设有膜片内压盖,所述膜片内压盖的内侧中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中部同心设有导向孔,所述泵体的内部中轴处设有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凸台与导向柱合体结构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泵油量的塑料手动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出油口,所述泵体的内部上端设有泵腔,所述泵体的内部左侧设有出油腔道,泵体的内部右侧设有进油腔道,所述出油腔道、进油腔道上端均与所述泵腔相通,所述出油腔道、进油腔道内分别设有出油单向阀、进油单向阀,所述出油腔道下端与所述出油口相通,所述泵体下端设有与滤清器连接的主进油腔道,所述主进油腔道内设有主进油单向阀,所述主进油腔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出油口,所述进油腔道的下端与所述主进油腔道连通,所述泵体上端螺纹连接有手泵盖,所述手泵盖的内圈中设有外压盖,所述外压盖内侧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新军黄小虎马业存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尔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