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制行走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02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装修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木制行走梯,包括外侧梯、内侧梯;所述外侧梯包括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所述内侧梯包括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所述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位于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的之间;所述第一内纵梁紧挨第一外纵梁,所述第一内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一内通孔,所述第一外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一外通孔,所述第一内通孔、第一外通孔内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贯穿第一内通孔、第一外通孔且两端位于第一内纵梁、第一外纵梁的外面,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紧固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制行走梯
本技术属于装修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木制行走梯。
技术介绍
梯子是一种登高的工具,主要用于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目前实际应用的梯子为了保证安全性能,结构多为单侧梯,即一侧为攀登侧,一侧为支撑侧,这种梯子的优点是安全系数高,如果作为家庭使用,比较适合,因为普通人员并不具备任何施工操作的能力,但是用在施工现场,就会存在以下弊端:其一,造价过高,增加了施工成本;其二,容易损坏,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一般比价恶劣,梯子表面容易被腐蚀,从而造成损坏,从而增加维护陈本;其三,移动不便,施工人员需要移动位置时,需要先爬下梯子,然后将梯子挪动到需要的位置,然后再爬上梯子,操作十分繁琐,形象施工效率;其四,容易导电,目前市场上的梯子主要材质为铝合金,虽然结构更加稳固,承重也较大,但是容易导电,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木制行走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造价过高、移动不便、容易导电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木制行走梯,包括外侧梯、内侧梯;所述外侧梯包括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所述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之间设有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所述上层外侧横梁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上方,所述下层外侧横梁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外纵梁的外表面,所述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外纵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外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一上层外稳固块、第一承重外稳固块、第一下层外稳固块,所述第二外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二上层外稳固块、第二承重外稳固块、第二下层外稳固块,所述第一上层外稳固块、第二上层外稳固块均位于上层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承重外稳固块、第二承重外稳固块均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下层外稳固块、第二下层外稳固块均位于下层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之间设有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所述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的顶端固定在承重外侧横梁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的底端固定在下层外侧横梁的上表面;所述内侧梯包括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所述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之间设有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所述上层内侧横梁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上方,所述下层内侧横梁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内纵梁的外表面,所述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内纵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内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一上层内稳固块、第一承重内稳固块、第一下层内稳固块,所述第二内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二上层内稳固块、第二承重内稳固块、第二下层内稳固块,所述第一上层内稳固块、第二上层内稳固块均位于上层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承重内稳固块、第二承重内稳固块均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下层内稳固块、第二下层内稳固块均位于下层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之间设有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所述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的顶端固定在承重内侧横梁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的底端固定在下层内侧横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位于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的之间;所述第一内纵梁紧挨第一外纵梁,所述第一内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一内通孔,所述第一外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一外通孔,所述第一内通孔、第一外通孔内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贯穿第一内通孔、第一外通孔且两端位于第一内纵梁、第一外纵梁的外面,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紧固环;所述第二内纵梁紧挨第二外纵梁,所述第二内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二内通孔,所述第二外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二外通孔,所述第二内通孔、第二外通孔内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贯穿第二内通孔、第二外通孔且两端位于第二内纵梁、第二外纵梁的外面,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紧固环。所述承重外侧横梁上套有外侧连接环,所述承重内侧横梁上套有内侧连接环,所述外侧连接环、内侧连接环之间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固定在外侧连接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内侧连接环上。所述第一外纵梁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外固定柱,所述第一外固定柱外面套有第一外固定环,所述第一内纵梁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内固定柱,所述第一内固定柱外面套有第一内固定环,所述第一外固定环、第一内固定环之间设有第一固定绳,所述第一固定绳一端固定在第一外固定环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内固定环上;所述第二外纵梁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外固定柱,所述第二外固定柱外面套有第二外固定环,所述第二内纵梁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内固定柱,所述第二内固定柱外面套有第二内固定环,所述第二外固定环、第二内固定环之间设有第二固定绳,所述第二固定绳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固定环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内固定环上。所述第一固定绳、第二固定绳的数量为1-3个。所述上层外侧横梁、上层内侧横梁的数量为2-3个,所述下层外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的数量为2-3个。所述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呈“八”字型,所述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呈“八”字型。所述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的下底面设有外防滑橡胶垫,所述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的下底面设有内防滑橡胶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本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实现站在梯子上就可以进行移动,从而提高施工效率,操作方便。2.稳固块的设置,可以对横梁起稳固作用。3.稳固斜梁的设置,可以对承重横梁起稳固作用。4.固定绳、连接绳的设置,既可以起到对外侧梯、内侧梯角度限定的作用,又可以实现外侧梯、内侧梯向内侧的移动,其技术方案优于传统的固定连接结构,在承重横梁上设置连接绳,安装简便,适用于有一定经验的施工人员,在外侧梯、内侧梯的两侧均设置固定绳,安装虽然繁琐一些,但是安全性能更高,适用于初级施工人员。5.连接轴的设置,可以实现外侧梯、内侧梯的连接,并且可以围绕连接轴实现任意角度的转动。6.滑橡胶垫的设置,可以增加外侧梯、内侧梯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安全性能。7.本技术方案采用木质材料,既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维护成本,还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实施效果非常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外侧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内侧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侧梯,2-第一外纵梁,3-第二外纵梁,4-上层外侧横梁,5-承重外侧横梁,6-下层外侧横梁,7-第一上层外稳固块,8-第一承重外稳固块,9-第一下层外稳固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制行走梯,其特征在于:/n包括外侧梯、内侧梯;/n所述外侧梯包括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所述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之间设有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所述上层外侧横梁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上方,所述下层外侧横梁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外纵梁的外表面,所述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外纵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外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一上层外稳固块、第一承重外稳固块、第一下层外稳固块,所述第二外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二上层外稳固块、第二承重外稳固块、第二下层外稳固块,所述第一上层外稳固块、第二上层外稳固块均位于上层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承重外稳固块、第二承重外稳固块均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下层外稳固块、第二下层外稳固块均位于下层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之间设有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所述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的顶端固定在承重外侧横梁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的底端固定在下层外侧横梁的上表面;/n所述内侧梯包括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所述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之间设有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所述上层内侧横梁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上方,所述下层内侧横梁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内纵梁的外表面,所述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内纵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内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一上层内稳固块、第一承重内稳固块、第一下层内稳固块,所述第二内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二上层内稳固块、第二承重内稳固块、第二下层内稳固块,所述第一上层内稳固块、第二上层内稳固块均位于上层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承重内稳固块、第二承重内稳固块均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下层内稳固块、第二下层内稳固块均位于下层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之间设有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所述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的顶端固定在承重内侧横梁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的底端固定在下层内侧横梁的上表面;/n所述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位于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的之间;/n所述第一内纵梁紧挨第一外纵梁,所述第一内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一内通孔,所述第一外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一外通孔,所述第一内通孔、第一外通孔内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贯穿第一内通孔、第一外通孔且两端位于第一内纵梁、第一外纵梁的外面,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紧固环;/n所述第二内纵梁紧挨第二外纵梁,所述第二内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二内通孔,所述第二外纵梁的顶端设有第二外通孔,所述第二内通孔、第二外通孔内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贯穿第二内通孔、第二外通孔且两端位于第二内纵梁、第二外纵梁的外面,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紧固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制行走梯,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侧梯、内侧梯;
所述外侧梯包括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所述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之间设有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所述上层外侧横梁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上方,所述下层外侧横梁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外纵梁的外表面,所述上层外侧横梁、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外纵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外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一上层外稳固块、第一承重外稳固块、第一下层外稳固块,所述第二外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二上层外稳固块、第二承重外稳固块、第二下层外稳固块,所述第一上层外稳固块、第二上层外稳固块均位于上层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承重外稳固块、第二承重外稳固块均位于承重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下层外稳固块、第二下层外稳固块均位于下层外侧横梁的下方,所述承重外侧横梁、下层外侧横梁之间设有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所述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的顶端固定在承重外侧横梁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外侧稳固斜梁、第二外侧稳固斜梁的底端固定在下层外侧横梁的上表面;
所述内侧梯包括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所述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之间设有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所述上层内侧横梁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上方,所述下层内侧横梁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内纵梁的外表面,所述上层内侧横梁、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内纵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内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一上层内稳固块、第一承重内稳固块、第一下层内稳固块,所述第二内纵梁的外表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二上层内稳固块、第二承重内稳固块、第二下层内稳固块,所述第一上层内稳固块、第二上层内稳固块均位于上层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承重内稳固块、第二承重内稳固块均位于承重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下层内稳固块、第二下层内稳固块均位于下层内侧横梁的下方,所述承重内侧横梁、下层内侧横梁之间设有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所述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的顶端固定在承重内侧横梁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内侧稳固斜梁、第二内侧稳固斜梁的底端固定在下层内侧横梁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内纵梁、第二内纵梁位于第一外纵梁、第二外纵梁的之间;
所述第一内纵梁紧挨第一外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国电气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