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01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左门、右门枢接于箱体上,左门、右门与箱体的配合端面之间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左门与右门的对接缝隙处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第四密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左门、右门对接缝隙间隙处设置支架,通过支架上的第四密封条通过平面挤压第三密封条,实现双门对接缝隙间隙处密封,挤压的部位位于第三密封条的外侧,而不是在双门对接缝隙之间,双门对接缝隙处存在的断差和缝隙不会对第四密封条挤压第三密封条的密封效果产生影响,关门阻力小,利于将双门关紧,避免由于密封条尺寸偏大或偏小而影响密封性,确保试试验箱的密封性,避免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试验装置的开门密封
,尤其是一种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试验箱是模拟大气气候环境的试验装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产品、电子仪器仪表、材料、电工电子产品、各种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用于模拟检验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一些试验箱为了便于使用,将柜门设计为双开门式,目前,双开门式柜门与柜体间的密封方法通常是在柜门与柜体的接触面上设置环形或矩形的密封件,同时在双开门中间的对接缝隙处设置密封件,当双开门关闭时,通过挤压密封件可实现柜门与柜体间、左门与右门间的密封。由于柜门、密封件在生产制造时,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双开门的对接缝隙处会存在一定断差和缝隙,而使得双开门对接缝隙处的密封件容易出现尺寸偏大或偏小的问题,偏大的密封件会导致双开门关门阻力大、难以关紧,进而影响试验箱体的密封性,偏小的密封件则会导致双开门对其挤压力度不足,而影响双门间的密封性,进而影响试验箱体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的双开门对接缝隙处的密封件容易出现尺寸偏大或偏小的问题,而影响试验箱体的密封性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避免双开门对接缝隙处由于密封件尺寸偏大或偏小而影响密封性,确保试验箱体的密封性,避免漏气。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左门、右门枢接于箱体上,左门、右门与箱体的配合端面之间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左门与右门的对接缝隙处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第四密封条,关门时,通过第四密封条压紧左门或右门上的密封结构实现对接缝隙处的密封。本技术的左门、右门对接缝隙间隙处设置支架,通过支架上的第四密封条通过平面挤压第三密封条,实现双门对接缝隙间隙处密封,挤压的部位位于第三密封条的外侧,而不是在双门对接缝隙之间,双门对接缝隙处存在的断差和缝隙不会对第四密封条挤压第三密封条的密封效果产生影响,关门阻力小,利于将双门关紧;而且支架是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在左门上,便于调节支架的合适伸出高度,保证第四密封条挤压第三密封条的挤压变形度,避免由于密封条尺寸偏大或偏小而影响密封性,确保试试验箱的密封性,避免漏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箱体的前端壁面上设置第一密封条,左门、右门的对应壁面上分别设置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左门、右门关闭时,左门、右门与箱体的配合面分别挤压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进行密封。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分别位于第一密封条的外侧。第一密封条的上、下两边对应左门与右门的接缝部位分别开设有缺口,形成左右对称布置的一面开口、三面封闭的四边形布置。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呈四边封闭的四边形布置。本技术的箱体与左门、右门的配合端面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或第三密封条两道密封条进行双重密封,密封性更好,且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分别设置于箱体与左门、右门上,更利于保证密封性,即使其中一道密封条由于生产误差而出现尺寸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可以通过另一道密封条进行密封,密封可靠性更高。支架为L型,竖直部和横直部,竖直部固定在其中一个门上,横直部朝向另一个门弯折,位于另一个门的密封条的外侧,第四密封条设置在横直部朝向密封条一侧的表面上。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左门或右门的对接端面上。第四密封条的上下两端部分别从支架的上下端部朝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左门、右门关闭时,延伸部分别压紧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位于第一密封条的缺口外侧的部位。延伸部从第一密封条的缺口伸出。本技术的第四密封条的延伸部分别压紧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位于第一密封条的缺口外侧的部位,对缺口外侧的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密封,密封性更好,避免漏气。左门、右门的后端壁面上开设有台阶,形成朝向箱体凸起的凸台,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分别设置在左门、右门的台阶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左门、右门对接缝隙间隙处设置支架,通过支架上的第四密封条通过平面挤压第三密封条,实现双门对接缝隙间隙处密封,挤压的部位位于第三密封条的外侧,而不是在双门对接缝隙之间,双门对接缝隙处存在的断差和缝隙不会对第四密封条挤压第三密封条的密封效果产生影响,关门阻力小,利于将双门关紧;而且支架是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在左门上,便于调节支架的合适伸出高度,保证第四密封条挤压第三密封条的挤压变形度,避免由于密封条尺寸偏大或偏小而影响密封性,确保试试验箱的密封性,避免漏气。本技术的箱体与左门、右门的配合端面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或第三密封条两道密封条进行双重密封,密封性更好,且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分别设置于箱体与左门、右门上,更利于保证密封性,即使其中一道密封条由于生产误差而出现尺寸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可以通过另一道密封条进行密封,密封可靠性更高。本技术的第四密封条的延伸部分别压紧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位于第一密封条的缺口外侧的部位,对缺口外侧的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密封,密封性更好,避免漏气。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技术的试验箱主视结构示意图,A部为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中,箱体只显示了部分结构。图3为图2中C部的放大图。图中:1、箱体;2、左门;3、右门;4、第一密封条;5、第二密封条;6、第三密封条;7、第四密封条;71、延伸部;8、缺口;9、支架;91、竖直部;92、横直部;10、台阶;11、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采用本技术的试验箱的箱体1的柜门为双开门式,包括左门2、右门3;如图2所示,左门2、右门3的一侧枢接于箱体1的外侧面上,相对的另一侧面对应相对接,对接的两侧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如图1所示,箱体1的前端壁面上、沿周向一周嵌设有第一密封条4,第一密封条4的上、下两边对应左门2与右门3的接缝部位分别开设有缺口8,形成左右对称布置的一面开口、三面封闭的四边形布置;左门2、右门3的后端壁面上、沿周向一周分别嵌设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呈四边封闭的四边形布置,分别位于第一密封条4的外侧;如图2所示,左门2、右门3的后端壁面外周、沿周向一周分别开设有台阶10,形成朝向箱体1凸起的凸台11,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分别设置在左门2、右门3的台阶10的台阶面上,左门2、右门3关闭时,凸台11伸入箱体1内,台阶10的台阶面挤压箱体1的第一密封条4,箱体1的前端面挤压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对箱体1进行密封;箱体1与左门2、右门3的配合端面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密封条4与第二密封条5或第三密封条6两道密封条进行双重密封,密封性更好,且第一密封条4与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分别设置于箱体1与左门2、右门3上,更利于保证密封性,即使其中一道密封条由于生产误差而出现尺寸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左门(2)、右门(3)枢接于箱体(1)上,左门(2)、右门(3)与箱体(1)的配合端面之间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左门(2)与右门(3)的对接缝隙处固定设置有支架(9),支架(9)上设置第四密封条(7),关门时,通过第四密封条(7)压紧左门(2)或右门(3)上的密封结构实现对接缝隙处的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左门(2)、右门(3)枢接于箱体(1)上,左门(2)、右门(3)与箱体(1)的配合端面之间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左门(2)与右门(3)的对接缝隙处固定设置有支架(9),支架(9)上设置第四密封条(7),关门时,通过第四密封条(7)压紧左门(2)或右门(3)上的密封结构实现对接缝隙处的密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前端壁面上设置第一密封条(4),左门(2)、右门(3)的对应壁面上分别设置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条(4)、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左门(2)、右门(3)关闭时,左门(2)、右门(3)与箱体(1)的配合面分别挤压第一密封条(4)、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进行密封。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分别位于第一密封条(4)的外侧。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条(4)的上、下两边对应左门(2)与右门(3)的接缝部位分别开设有缺口(8),形成左右对称布置的一面开口、三面封闭的四边形布置。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箱的双开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进刘加龙顾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帕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