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及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972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及结构,装置包括放置定位本体,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和第二竖向板,第一和第二竖向板的一端相连以呈角钢的形式,第一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一放置平面,第二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二放置平面,第一、第二放置平面共面;第一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一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向外延伸的第一作用面,第二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二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向外延伸的第二作用面;第一竖向板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一伸缩单元;第二竖向板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二伸缩单元。将本装置固定在模板上,可实现叠合板的快速、精确的吊安定位,省去人工手动调节,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及结构
本技术属于固定建筑物基础工程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及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产业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吊装施工的预制PC构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配件)越来越多。其中,叠合板的吊装安装比较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如:CN110422752A、CN110902549A也有所研究,但研究方向在于如何更方便的吊装,在放置安装的过程中,仍存在困难,叠合板吊装就位之后,需要人工撬动叠合板调整位置,使之符合浇筑砼浆之前的设计安装位,但这也导致叠合板安装时精准度不高,误差大,长时间调整造成吊装时间过长,塔吊占用率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及结构,避免目前叠合板的吊装安装困难,精准度不高的问题,取得方便地实现精确定位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包括放置定位本体,所述放置定位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所述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的一端相连以呈角钢的形式从而便于与构成阳角的两模板对应相贴,第一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一放置平面,第二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二放置平面,第一放置平面与第二放置平面共面;第一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一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一定位作用面,第二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二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二定位作用面;第一竖向板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一伸缩单元;第二竖向板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二伸缩单元。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包括螺纹配合的螺杆和螺套,所述螺套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上以通过转动螺杆实现螺杆的伸缩。进一步地,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套内,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竖向板平行的支撑板以扩大作用面积。进一步地,所述螺套可转动连接在钢管的一端,钢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的外侧面上以通过转动螺套实现螺杆的伸缩。进一步地,第一放置平面和第二放置平面相近的一端延伸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作用面和第二定位作用面相近的一端延伸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作用面和第二定位作用面上开设有竖向的让位槽以给叠合板的外沿钢筋让位。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叠合板吊装定位结构,包括四个上述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还包括围设呈矩形的一圈内立面模板,一圈内立面模板的外侧围设有呈矩形的一圈外立面模板以便在中间灌注砼浆,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位于内立面模板和外立面模板之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与一圈内立面模板中构成阳角的模板外侧面对应相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分别做功并作用于对应的外立面模板的内侧面以将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固定在内立面模板和外立面模板之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放置平面和第二放置平面与一圈内立面模板的上表面平齐;四个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分别对应布置于呈矩形的一圈内立面模板的四角。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到梁或墙的模板的两个对角位置的阳角的外侧,对应就可以承接方形的叠合板,叠合板下放的时候,叠合板的侧面下沿接触到第一定位作用面或\和第二定位作用面上,在第一定位作用面或\和第二定位作用面的斜向引导下自动落到第一放置平面和第二放置平面上,从而实现叠合板的快速精确定位,省去人工调节,提高施工效率。2、本技术的叠合板吊装定位结构,在内立面模板的四个角位置都对应设置上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可以更稳定地引导并定位叠合板,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安装质量。其中,第一放置平面和第二放置平面的延伸长度按设计要求,其也确定了浇筑砼浆之后,叠合板与现浇部分的搭接长度;吊装安装完成之后,将四个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拆除(叠合板由专设支撑件支持),在内立面模板和外立面模板之间浇筑砼浆,凝固之后,叠合板的四周自然与现浇部分形成设计要求的搭接。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结构的使用效果图(俯视);图6为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结构的使用效果图(侧视);其中,放置定位本体1,第一竖向板11,第二竖向板12,第一放置平面13,第二放置平面14,第一定位作用面15,第二定位作用面16,第一伸缩单元2,螺杆21,螺套22,钢管23,支撑板24,第二伸缩单元3,让位槽4,内立面模板5,外立面模板6,叠合板100,外沿钢筋1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3,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包括放置定位本体1,所述放置定位本体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向板11和第二竖向板12,所述第一竖向板11和第二竖向板12的一端相连以呈角钢的形式从而便于与构成阳角的两模板对应相贴,第一竖向板11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一放置平面13,第二竖向板12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二放置平面14,第一放置平面13与第二放置平面14共面;第一放置平面13的外沿平行于第一竖向板11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一定位作用面15,第二放置平面14的外沿平行于第二竖向板12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二定位作用面16;第一竖向板11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一伸缩单元2;第二竖向板12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二伸缩单元3。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通过设置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到梁或墙的模板的两个对角位置的阳角的外侧,对应就可以承接方形的叠合板的两个对角,叠合板下放的时候,叠合板的侧面下沿接触到第一定位作用面15或\和第二定位作用面16上,在第一定位作用面15或\和第二定位作用面16的斜向引导下自动落到第一放置平面13和第二放置平面14上,而两个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就确定了一个矩形叠合板的安装位置,从而实现叠合板的快速精确定位,提高施工效率。一般设计上要求浇筑砼浆之后,凝固的梁或墙应与叠合板搭接在十厘米以上,所以,实施时,第一竖向板11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放置平面13的延伸长度一般也要求在十厘米,或者按搭接要求量对应实施;实施时,第一竖向板11、第一放置平面13和第一定位作用面15可以是一体弯形而成,也可以分段焊接,不限制。其中,所述第一伸缩单元2包括螺纹配合的螺杆21和螺套22,实施时,可以选择较长的螺套22,并将螺套22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11上以通过转动螺杆21实现螺杆21的伸缩,这样结构比较简单。本实施例中,将螺套22可转动地连接在钢管23的一端,钢管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定位本体,所述放置定位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所述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的一端相连以呈角钢的形式从而便于与构成阳角的两模板对应相贴,第一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一放置平面,第二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二放置平面,第一放置平面与第二放置平面共面;第一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一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一定位作用面,第二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二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二定位作用面;/n第一竖向板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一伸缩单元;第二竖向板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二伸缩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定位本体,所述放置定位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所述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的一端相连以呈角钢的形式从而便于与构成阳角的两模板对应相贴,第一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一放置平面,第二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二放置平面,第一放置平面与第二放置平面共面;第一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一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一定位作用面,第二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二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二定位作用面;
第一竖向板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一伸缩单元;第二竖向板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二伸缩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包括螺纹配合的螺杆和螺套,所述螺套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上以通过转动螺杆实现螺杆的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套内,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竖向板平行的支撑板以扩大作用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可转动连接在钢管的一端,钢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的外侧面上以通过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胡露露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