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964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包括支设在两边砌筑墙体之间预留的拉锁状竖直空间处的一底模板组件、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和一顶模板组件。底模板组件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底部,底模板组件上面固定拼装有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最上面的一中间模板组件上面固定拼装有顶模板组件,顶模板组件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顶部。底模板组件、中间模板组件和顶模板组件将拉锁状竖直空间两侧拉锁状敞口封住。顶模板组件一侧上部安装有混凝土料斗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构造柱在浇筑完毕后其顶部一侧出现“牛腿状”混凝土块,节省了混凝土等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可重复周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砌筑墙体构造柱超灌混凝土的组拼式模板体系,属于施工浇筑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砌筑工程中涉及大量二次结构构造柱的施工,各构造柱的高度需要根据楼层高度来设计,不尽相同。构造柱的常规浇筑通常采用木模板来实现,且在构造柱顶部的木模板需支设出混凝土溜槽来确保构造柱内混凝土密实充盈。从实际施工中可以发现,已有浇筑做法得到的构造柱质量较高,但仍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在支设构造柱模板的过程中需要单独支设混凝土溜槽,溜槽制作繁琐、复杂,无形增加了模板用量及人工成本,且制作混凝土溜槽时对模板的任意切割会造成木模板在拆除时被大量损坏,无法周转使用。第二,构造柱拆模后会因预先留设的混凝土溜槽而在构造柱顶部一侧与其上楼板或梁交接处多出一牛腿部分,牛腿部分需要耗费人工将其剔除来满足设计观感要求,故而造成了人工及混凝土原材料的大量浪费。第三,木模板在经历多次周转后就会报废,势必造成了大量材料的浪费。第四,构造柱整体施工工艺较繁琐,原材料浪费严重,造价高,施工速度被拖慢,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人工成本耗费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其避免了构造柱在浇筑完毕后其顶部一侧出现“牛腿状”混凝土块,节省了混凝土等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可重复周转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设在两边砌筑墙体之间预留的用于浇筑出构造柱的拉锁状竖直空间处的一底模板组件、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和一顶模板组件,其中:底模板组件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底部,底模板组件上面固定拼装有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最上面的一中间模板组件上面固定拼装有顶模板组件,顶模板组件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顶部;底模板组件、中间模板组件和顶模板组件将拉锁状竖直空间两侧拉锁状敞口封住;顶模板组件一侧上部安装有用于作为灌注口而将混凝土灌注入拉锁状竖直空间内形成构造柱以及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将灌注口封住的混凝土料斗组件。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拼装、拆卸方便快捷,便于混凝土浇筑,可重复周转使用,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另外,本技术借助混凝土料斗组件可闭合的设计,使得构造柱在浇筑完毕后其顶部一侧不会出现“牛腿状”混凝土块,减少了混凝土等材料的浪费,节省了人工剔凿及垃圾清运费用,且浇筑成型的构造柱牢固、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底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中间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中间模板组件安装于底模板组件上的示意图。图5是顶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从图5的A向看去,顶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混凝土料斗组件)。图7是混凝土料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混凝土料斗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混凝土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料斗组件的状态示意图。图11是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混凝土料斗组件的混凝土料斗底板向上翻转就位但未限位示意图。图12是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料斗组件的混凝土料斗侧挡板旋转对混凝土料斗底板限位示意图。图13是从垂直于砌筑墙体墙面的方向看,本技术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3所示,本技术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包括支设在两边砌筑墙体50之间预留的用于浇筑出构造柱的拉锁状竖直空间70处的一底模板组件10、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20和一顶模板组件30,其中:底模板组件10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70的底部,底模板组件10上面固定拼装有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20,当安装多个中间模板组件20时,各中间模板组件20由下至上逐个依次固定拼装(图1示出了固定拼装两个中间模板组件20的情形),最上面的一中间模板组件20上面固定拼装有顶模板组件30,顶模板组件30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70的顶部;沿拉锁状竖直空间70由下到上安装的底模板组件10、中间模板组件20和顶模板组件30将拉锁状竖直空间70的两侧拉锁状敞口封住;顶模板组件30一侧上部安装有用于作为灌注口60而将混凝土灌注入拉锁状竖直空间70内形成构造柱以及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将灌注口60封住来使拉锁状竖直空间70内的混凝土呈密实充盈状态的混凝土料斗组件40。在建筑领域中,从垂直于砌筑墙体50墙面的方向来看,两边砌筑墙体50之间需要施工的构造柱呈拉锁状,如图13所示,故而在浇筑出构造柱之前,两边砌筑墙体50之间预留出的空间即呈拉锁状,在本技术中定义为拉锁状竖直空间70,并且进一步定义拉锁状竖直空间70包括上下通体的柱状空间71,柱状空间71向两边延伸有凸出空间72。在本技术中,砌筑墙体50通常是指实心砖砌体结构,当然不受局限。砌筑墙体50的结构为本领域的熟知技术,故不在这里详述。如图2,底模板组件10包括平行设置的正面底模板11、反面底模板12,其中:正面底模板11朝外的一面上竖向焊接有两个正面背楞13,如图2所示,但正面背楞13的焊接数量不受局限,反面底模板12朝外的一面上竖向焊接有两个反面背楞13’,如图2所示,同样反面背楞13’的数量不受局限,正面底模板11上的各正面背楞13分别与反面底模板12上的各反面背楞13’一一对应,正面底模板11上的各正面背楞13分别与反面底模板12上相对应的一反面背楞13’之间安装有两个对拉锁紧组件14,如图2所示,但对拉锁紧组件14的数量不受局限,每个对拉锁紧组件14介于正面底模板11与反面底模板12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套筒15,套筒15的长度与砌筑墙体50厚度相一致,正面底模板11、反面底模板12上部均安装有两个定位组件16,如图2所示,但正面底模板11、反面底模板12上安装的定位组件16数量不受局限,通常定位组件16位于正面底模板11、反面底模板12中部,其中,正面底模板11、反面底模板12借由对拉锁紧组件14而分别紧抵靠在砌筑墙体50上并分别将拉锁状竖直空间70相应侧的部分拉锁状敞口封住,在实际实施中,对拉锁紧组件14和套筒15优选位于拉锁状竖直空间70的凸出空间72中,如图13所示,但不受局限。进一步地,对拉锁紧组件14包括一对拉螺栓141、两个锁紧螺母142和两个垫片143,其中:对拉螺栓141贯穿正面背楞13、正面底模板11、反面底模板12和反面背楞13’,对拉螺栓141伸出正面背楞13和反面背楞13’的部分上分别套设一垫片143后各自通过一锁紧螺母142锁紧固定。定位组件16包括定位螺栓161和定位螺母162,其中:对于正面底模板11,定位螺栓161焊接于正面底模板11上,且一定位螺母162活动螺接于定位螺栓161上并外露;对于反面底模板12,定位螺栓161焊接于反面底模板12上,且一定位螺母162活动螺接于定位螺栓161上并外露。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设在两边砌筑墙体之间预留的用于浇筑出构造柱的拉锁状竖直空间处的一底模板组件、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和一顶模板组件,其中:底模板组件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底部,底模板组件上面固定拼装有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最上面的一中间模板组件上面固定拼装有顶模板组件,顶模板组件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顶部;底模板组件、中间模板组件和顶模板组件将拉锁状竖直空间两侧拉锁状敞口封住;顶模板组件一侧上部安装有用于作为灌注口而将混凝土灌注入拉锁状竖直空间内形成构造柱以及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将灌注口封住的混凝土料斗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设在两边砌筑墙体之间预留的用于浇筑出构造柱的拉锁状竖直空间处的一底模板组件、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和一顶模板组件,其中:底模板组件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底部,底模板组件上面固定拼装有至少一中间模板组件,最上面的一中间模板组件上面固定拼装有顶模板组件,顶模板组件处于拉锁状竖直空间顶部;底模板组件、中间模板组件和顶模板组件将拉锁状竖直空间两侧拉锁状敞口封住;顶模板组件一侧上部安装有用于作为灌注口而将混凝土灌注入拉锁状竖直空间内形成构造柱以及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将灌注口封住的混凝土料斗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板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正面底模板、反面底模板,其中:
正面底模板朝外的一面上竖向焊接有两个正面背楞,反面底模板朝外的一面上竖向焊接有两个反面背楞,正面底模板上的各正面背楞分别与反面底模板上的各反面背楞一一对应,正面底模板上的各正面背楞分别与反面底模板上相对应的一反面背楞之间安装有两个对拉锁紧组件,每个对拉锁紧组件介于正面底模板与反面底模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套筒,套筒的长度与所述砌筑墙体厚度相一致;
正面底模板、反面底模板上部均安装有两个定位组件;
正面底模板、反面底模板借由对拉锁紧组件而分别抵靠在所述砌筑墙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拉锁紧组件包括对拉螺栓、锁紧螺母和垫片;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模板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正面中间模板、反面中间模板,其中:
正面中间模板朝外的一面上竖向焊接有两个正面背楞,反面中间模板朝外的一面上竖向焊接有两个反面背楞,正面中间模板上的各正面背楞分别与反面中间模板上的各反面背楞一一对应,正面中间模板上的各正面背楞分别与反面中间模板上相对应的一反面背楞之间安装有两个对拉锁紧组件,每个对拉锁紧组件介于正面中间模板与反面中间模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套筒,套筒的长度与所述砌筑墙体厚度相一致;
正面中间模板、反面中间模板上部均安装有两个定位组件;
正面中间模板下部焊接有定位板且定位板向下延伸出正面中间模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定位槽;
反面中间模板下部焊接有定位板且定位板向下延伸出反面中间模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定位槽;
正面中间模板、反面中间模板借由对拉锁紧组件而分别抵靠在所述砌筑墙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砌筑墙体构造柱免超灌组拼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拉锁紧组件包括对拉螺栓、锁紧螺母和垫片;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
当所述中间模板组件拼装在所述底模板组件上时,通过所述中间模板组件的所述定位板固定于所述底模板组件的所述定位组件上而实现拼装固定;
当所述中间模板组件拼装在另一所述中间模板组件上时,通过上面的所述中间模板组件的所述定位板固定于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涛杨新兴师文君邢旺张桂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