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簧卡位式扶手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94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弹簧卡位式扶手升降装置,它涉及护栏扶手技术领域;所述限位辅助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钉的一端与安装孔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上套设有弹簧二;弹簧二的一端与限位钉上的限位板相互配合,弹簧二的另一端与限位辅助件相互配合;所述L型底座上设有立柱一;所述立柱一上套设有弹簧一;所述L型底座侧壁的内侧设有外凸的U型限位槽;所述U型限位槽的外壁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限位板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的端部与导向杆上的定位孔相互配合。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提高了调节的效率与准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弊端,适用范围广,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弹簧卡位式扶手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于护栏扶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弹簧卡位式扶手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护栏扶手在很多领域均有应用,大部分应用中的扶手是固定式的,为了方便操作和提高使用舒适度,一些护栏扶手在应用中是可以调节的,如婴幼儿、老年人或病人等使用的各类护栏;这些可调节护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护栏调节的升降构件在操作时,比较繁琐,需要双手协作进行,甚至还需要借助巧劲来完成操作,一些老年人操作起来很慢,甚至操作不当会将操作件卡死,导致零部件断裂。国内有这样一项专利,申请号是201610244864.7的便捷式护栏扶手升降装置;它的原理是,通过旋转(扳动)底部的扳手,一直按压着,同时推动升降杆,直至推送至指定位置,松开扳动件,再次锁死定位,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固定卡合件与卡孔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弹簧力的配合,它的金属卡合件结构复杂,工位较多,升降装置本身体积不大,给予卡合件的位置就更小了,要在一个较小的卡合件上设计复杂的工位以及弹簧的连接,还要在外壁一体成型一个细小的扳手(调节开关),首先成型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加工过程中NG的机率很高,其次,通过外露的一个较小且较薄的调节件来控制,调节的次数会影响调节件的使用寿命,且由于调节件处的外观并不平滑,相反,有一些“粗糙”易勾住一些衣服、线等,不便于婴幼儿、老年人或一些行动不便的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弹簧卡位式扶手升降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弹簧卡位式扶手升降装置,它包括固定杆、导向杆、固定挂耳、活动挂耳、活动扶手;它还包括调节件、限位钉和限位辅助件;所述固定挂耳裹设在固定杆、导向杆的顶部,并通过螺钉与固定杆、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底部通过螺钉和连接件的配合与固定杆连接;所述导向杆的截面为一个侧放的“凸”字型;两侧形成的轨道与所述活动挂耳相互配合;所述活动挂耳裹设在限位辅助件的顶部;活动扶手的一端通过螺钉与活动挂耳连接;所述限位辅助件插设在调节件的顶部;且限位辅助件半包围式裹设在调节件的上半段;所述限位辅助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钉的一端与安装孔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上套设有弹簧二;弹簧二的一端与限位钉上的限位板相互配合,弹簧二的另一端与限位辅助件相互配合;所述调节件包含L型底座、立柱一、弹簧一、U型限位槽;所述L型底座上设有立柱一;所述立柱一上套设有弹簧一;所述L型底座侧壁的内侧设有外凸的U型限位槽;所述U型限位槽的外壁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限位板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的端部与导向杆上的定位孔相互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为异形铝管,两侧成型时自动形成两个对称的轨道,用于引导活动挂耳带动扶手移动时的导向。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挂耳一侧设有与轨道相互配合的滑动件。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辅助件内设有立柱二,所述的立柱二与立柱一在安装后相互对称,立柱二与立柱一用于弹簧一上下端的限位与导向。作为优选,所述L型底座底部的内侧设有凸出的支脚,支脚与导向杆的侧壁贴合,调节调节件时,只有支脚与导向杆之间发生轻微摩擦,避免了整个调节件与导向杆之间的摩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Y轴向弹性推力将带有斜面的U型限位槽,斜面上移,推动限位钉X轴向外移,限位钉的X轴向有弹性推力,在活动挂耳下移的同时,限位钉会自动对位导向杆上的定位孔,从而让限位钉与导向杆扣合。本技术操作时,从下往上推动调节件,(弹簧一被挤压),U型限位槽跟随上移,斜面也顺势上移,与斜面配合的限位板被动往后退,限位钉脱离导向杆,即可下压活动挂耳带动活动扶手下移,下移过程中,限位钉在弹簧二的作用下往前挤,当遇到导向杆上的定位孔时,限位钉自动卡进定位孔,限位钉与导向杆扣合,弹簧一带动调节件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稳定性高;二、通过X轴与Y轴的弹性调节配合来完成移位与定位的操作,内部设计简单,制作成本低;三、调节件的外观平整,可避免呈角度的外凸调节件带来的麻烦,提高了调节的效率与准度。四、调节简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弊端,适用范围广,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挂耳3、活动挂耳4的配合图;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件6的立体示意图;图4、5是本技术中限位辅助件8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限位钉7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调节件6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限位钉7、限位辅助件8配合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调节件6、限位钉7、限位辅助件8配合的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中导向杆的示意图。图中:固定杆1、导向杆2、固定挂耳3、活动挂耳4、活动扶手5;调节件6、限位钉7、限位辅助件8;定位孔21、轨道22;L型底座61、立柱一62、弹簧一63、U型限位槽64、支脚65;弹簧二71、限位板72、安装孔81、立柱二8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如图1~图10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固定杆1、导向杆2、固定挂耳3、活动挂耳4、活动扶手5;它还包括调节件6、限位钉7和限位辅助件8;所述固定挂耳3裹设在固定杆1、导向杆2的顶部,并通过螺钉与固定杆1、导向杆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2的底部通过螺钉和连接件的配合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导向杆2的截面为一个侧放的“凸”字型;两侧形成的轨道22与所述活动挂耳4相互配合;所述活动挂耳4裹设在限位辅助件8的顶部;活动扶手5的一端通过螺钉与活动挂耳4连接;所述限位辅助件8插设在调节件6的顶部;且限位辅助件8半包围式裹设在调节件6的上半段;所述限位辅助件8上设有安装孔81;所述限位钉7的一端与安装孔81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7上套设有弹簧二71;弹簧二71的一端与限位钉7上的限位板72相互配合,弹簧二71的另一端与限位辅助件8相互配合;所述调节件6包含L型底座61、立柱一62、弹簧一63、U型限位槽64;所述L型底座61上设有立柱一62;所述立柱一62上套设有弹簧一63;所述L型底座61侧壁的内侧设有外凸的U型限位槽64;所述U型限位槽64的外壁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限位板72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7的端部穿过U型限位槽64与导向杆2上的定位孔21相互配合。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弹簧卡位式扶手升降装置,它包括固定杆(1)、导向杆(2)、固定挂耳(3)、活动挂耳(4)、活动扶手(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调节件(6)、限位钉(7)和限位辅助件(8);所述固定挂耳(3)裹设在固定杆(1)、导向杆(2)的顶部,并通过螺钉与固定杆(1)、导向杆(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2)的底部通过螺钉和连接件的配合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导向杆(2)的截面为一个侧放的“凸”字型;两侧形成的轨道(22)与所述活动挂耳(4)相互配合;所述活动挂耳(4)裹设在限位辅助件(8)的顶部;活动扶手(5)的一端通过螺钉与活动挂耳(4)连接;所述限位辅助件(8)插设在调节件(6)的顶部;且限位辅助件(8)半包围式裹设在调节件(6)的上半段;所述限位辅助件(8)上设有安装孔(81);所述限位钉(7)的一端与安装孔(81)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7)上套设有弹簧二(71);弹簧二(71)的一端与限位钉(7)上的限位板(72)相互配合,弹簧二(71)的另一端与限位辅助件(8)相互配合;所述调节件(6)包含L型底座(61)、立柱一(62)、弹簧一(63)、U型限位槽(64);所述L型底座(61)上设有立柱一(62);所述立柱一(62)上套设有弹簧一(63);所述L型底座(61)侧壁的内侧设有外凸的U型限位槽(64);所述U型限位槽(64)的外壁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限位板(72)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7)的端部与导向杆(2)上的定位孔(21)相互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弹簧卡位式扶手升降装置,它包括固定杆(1)、导向杆(2)、固定挂耳(3)、活动挂耳(4)、活动扶手(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调节件(6)、限位钉(7)和限位辅助件(8);所述固定挂耳(3)裹设在固定杆(1)、导向杆(2)的顶部,并通过螺钉与固定杆(1)、导向杆(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2)的底部通过螺钉和连接件的配合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导向杆(2)的截面为一个侧放的“凸”字型;两侧形成的轨道(22)与所述活动挂耳(4)相互配合;所述活动挂耳(4)裹设在限位辅助件(8)的顶部;活动扶手(5)的一端通过螺钉与活动挂耳(4)连接;所述限位辅助件(8)插设在调节件(6)的顶部;且限位辅助件(8)半包围式裹设在调节件(6)的上半段;所述限位辅助件(8)上设有安装孔(81);所述限位钉(7)的一端与安装孔(81)相互配合,所述限位钉(7)上套设有弹簧二(71);弹簧二(71)的一端与限位钉(7)上的限位板(72)相互配合,弹簧二(71)的另一端与限位辅助件(8)相互配合;所述调节件(6)包含L型底座(61)、立柱一(62)、弹簧一(63)、U型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超睿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