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90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户外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包括有:基底;墙体,设置在基底上,包括有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且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均设置有门洞,门洞中均活动地设置有门体;顶盖,盖设在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且顶盖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配式户外建筑的空间利用率高,可用于商务用途,且通风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
本技术涉及户外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
技术介绍
针对不同的客户用途,现有的户外建筑,可以充当户外酒店、户外餐馆等,其总体外形主要涉及圆形或椭圆形,此类型的户外建筑的空间利用率不高,且通透性欠佳,当用作商务用途时,其缺点就被暴露出来了,低的空间利用率,导致成本会有所提高。如公开号为“CN109653537A”,公开了一种户外建筑,该户外建筑具有一圆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嵌设在支撑架底部;所述支撑架上嵌有入口支架和窗口支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位置安装有一平面玻璃结构;所述平面玻璃结构以下的支撑架外围上固定有若干塑料片,相邻的塑料片拼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与底座之间形成有该户外建筑的室内空间。该户外建筑的整体外观形状呈圆形,直壁相对较少,导致其空间利用率较低,所以当将其用作商务用途时,建筑成本会相对较高;且按照该类户外建筑的风格,其通透效果还是欠佳,需要进一步改善。针对现有户外建筑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可用于商务用途,且通风效果好的装配式户外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可用于商务用途,且通风效果好的装配式户外建筑。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包括有:基底;墙体,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包括有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且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均设置有门洞,所述门洞中均活动地设置有门体;顶盖,盖设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且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设有呈三角形的透光件,所述透光件呈分体设置或者呈一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透光件具有相连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且所述第一边缘距离第一墙体的距离,所述第二边缘距离第二墙体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边缘距离第三边缘的距离均相等。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还设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围设在所述透光件的周圈。进一步地,所述墙体和所述顶盖均包括有支撑架和铺设在支撑架上的滚塑片;且所述支撑架在所述透光件的下方,形成上、下双层支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双层支撑结构呈平行间隔设置,且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均呈三角形;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所述第二墙体与第三墙体,及所述第三墙体与第一墙体之间均通过圆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嵌设于所述门洞中,且在所述门体的上方形成一挡沿。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包括有多根呈交错设置的支撑件,且多根所述支撑件交错形成一网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将现有的户外建筑的弧形侧壁,设计成直壁,即墙体通过首尾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围成,再者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和顶盖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使得户外建筑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可以用作商业用途,相应的降低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本技术中,在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均开设门洞,在门洞中设置活动的门体,当打开所有门体时,第一墙体的门洞可以和第二墙体的门洞形成空气对流,第二墙体的门洞可以和第三墙体的门洞形成空气对流,第三墙体的门洞可以和第一墙体的门洞形成空气对流,通透效果大大提升;且各个墙体之间通过圆角连接和过渡,外形美观。本技术中,所述透光件具有相连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且所述第一边缘距离第一墙体的距离,所述第二边缘距离第二墙体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边缘距离第三墙体的距离均相等,保证容纳空间中的各处的采光效果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户外建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底部示意图;图4为整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上、下双层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底;10、支撑件;2、墙体;20、第一墙体;21、第二墙体;22、第三墙体;23、门体;24、挡沿;25、圆角;200、容纳空间;230、门洞;3、顶盖;30、透光件;301、第一边缘;302、第二边缘;303、第三边缘;31、太阳能电池板;40、支撑架;41、滚塑片;401、上层支撑结构;402、下层支撑结构;403、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包括有:基底1、墙体2和顶盖3。基底1;墙体2,设置在所述基底1上,包括有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且所述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上均设置有门洞230,所述门洞230中均活动地设置有门体23;本方案中,门体23优选为推拉式门;具体地,在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上均开设门洞230,在门洞230中设置活动的门体23,当打开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第三墙体22上的门体23时,第一墙体20的门洞230可以和第二墙体21的门洞230形成空气对流,第二墙体21的门洞230可以和第三墙体22的门洞230形成空气对流,第三墙体22的门洞230可以和第一墙体20的门洞230形成空气对流,通透效果大大提升。顶盖3,盖设在所述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上;且所述顶盖3与所述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第三墙体22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200。本方案中,将现有的户外建筑的弧形侧壁,设计成直壁,即墙体2通过首尾相连的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围成,再者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第三墙体22和顶盖3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200,使得户外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可以用作商业用途,相应的户外建筑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都降低了。而且,所述第一墙体20与第二墙体21之间,所述第二墙体21与第三墙体22,及所述第三墙体22与第一墙体20之间均通过圆角25连接,相比于尖角过渡,通过圆角25连接和过渡,提高户外建筑的安全性能和美观度。优选地,所述顶盖3上设有呈三角形的透光件30,所述透光件30呈分体设置或者呈一体设置。需要解释的是,本呈三角形的透光件30的三个角也通过圆角过渡,提高美观度;且三角形的透光件30的三条边均相等,即等边三角形,提升视觉观感。其中,所述透光件30具有相连的第一边缘301、第二边缘302和第三边缘303,且所述第一边缘301距离第一墙体20的距离,所述第二边缘302距离第二墙体21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边缘303距离第三边缘22的距离均相等,保证容纳空间200中的各处的采光效果都好。在所述顶盖3上还设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3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1围设在所述透光件3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基底;/n墙体,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包括有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且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均设置有门洞,所述门洞中均活动地设置有门体;/n顶盖,盖设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且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基底;
墙体,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包括有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且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均设置有门洞,所述门洞中均活动地设置有门体;
顶盖,盖设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且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有呈三角形的透光件,所述透光件呈分体设置或者呈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具有相连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且所述第一边缘距离第一墙体的距离,所述第二边缘距离第二墙体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边缘距离第三边缘的距离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还设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围设在所述透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才周晓江陈健朱冰倩江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贝仕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