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双利专利>正文

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890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包括下水管,还包括锁母、固定圈、密封圈、防臭盖和支架,支架包括上方的环部,环部中央下方设有竖直的中空柱体,环部与柱体同轴且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部固定连接,防臭盖包括盖体和沿盖体中央向下延伸的滑移杆,滑移杆下端设有第一磁铁,滑杆滑动套装在中空柱体内,环部内侧套设固定圈,其下端设有向内弯折部,弯折部外侧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放置密封圈,柱体下端设有与第一磁铁配合用于驱动滑杆上移使盖体抵靠密封圈的异性第二磁铁,锁母设置在环部外侧并与环部螺纹连接,下水管内壁设有向内延伸的环状凸台,锁母密封抵靠在凸台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性能稳定,安装维修方便,防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
本技术涉及卫浴
,具体是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
技术介绍
防臭装置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目前市面上的防臭装置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阻止排水管道内的臭味扩散效果不理想,因此急需一种防臭装置,能够在有水时漏水,无水时能较好地阻止排水管道系统内的污浊气体进入室内,同时还要便于安装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维修安装方便,防臭效果好的一种地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包括下水管,还包括锁母、固定圈、密封圈、防臭盖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上方的环部,环部中央下方设有竖直的中空柱体,所述环部与圆台同轴且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防臭盖包括盖体和沿盖体中央向下延伸的滑杆,所述滑杆下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滑杆滑动套装在中空圆台内,所述环部内侧套设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其下端设有向内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外侧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密封圈,所述圆台下端设有与第一磁铁配合用于驱动滑杆上移使盖体抵靠密封圈的异性第二磁铁,所述锁母上端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锁母设置在环部外侧并与环部螺纹连接;所述下水管内壁设有向内延伸的环状凸台,所述锁母外径与下水管内径相适配,所述锁母下端密封抵靠在凸台上。上述的下水管防臭装置,其中,所述盖体中部隆起,盖体外缘设有向外延伸的水平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密封圈相适配。上述的下水管防臭装置,其中,所述盖体上表面设有多个螺旋状凸起。上述的下水管防臭装置,其中,,所述容纳腔截面为反“7”字形。上述的下水管防臭装置,其中,所述中空圆台为上小下大。上述的下水管防臭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为V形连接板,沿所述圆台周向均匀分布3个连接板。上述的下水管防臭装置,其中,相邻两个连接板之间的圆台外表面设有竖直的内陷沟槽。上述的下水管防臭装置,其中,所述中空圆台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延伸的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竖直凸条,所述滑杆与凸条相适配。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互排斥,可以使防臭盖在自然状态下始终与密封圈相抵靠,有效防止下水管道内的臭气进入室内。本技术设置锁母、固定圈、密封圈、防臭盖和支架组成的可拆卸组件,以及锁母下端与下水管内侧的凸台密封抵靠,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作用,使盖体与密封圈能够在无水状态下密封连接,有水状态时又可相互分离打开,使该防臭装置既能有效防臭。该防臭装置还能从下水管中方便取出,便于维修人员的安装和维护。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然状态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进水状态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防臭盖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下水管;11、凸台;2、锁母;21、第二凸缘;3、固定圈;31、第一凸缘;32、弯折部;33、容纳腔;4、密封圈;5、防臭盖;51、盖体;511、密封环;52、滑杆;53、螺旋状凸起;6、支架;61、环部;62、圆台;621、沟槽;63、连接部;64、凸条;7、第一磁铁;8、第二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包括下水管1,还包括锁母2、固定圈3、密封圈4、防臭盖5和支架6,支架6上方设置有环部61,环部61中央下方设有竖直的中空圆台62,环部61与中空圆台62同轴且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部63固定连接,防臭盖5包括盖体51和沿盖体51中央向下延伸的滑杆52,滑杆52下端设有第一磁铁7,滑杆52滑动套装在中空圆台62内,环部61内侧套设固定圈3,固定圈3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31,其下端设有向内弯折部32,弯折部32外侧形成容纳腔33,容纳腔33内放置密封圈4,圆台62下端设有与第一磁铁7配合用于驱动滑杆52上移使盖体51抵靠密封圈4的异性第二磁铁8,锁母2上端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缘21,锁母2设置内螺纹,环部61设置外螺纹,锁母2设置在环部61外侧并与环部61螺纹连接;下水管1内壁设有向内延伸的环状凸台11,锁母2外径与下水管1内径相适配,锁母2下端密封抵靠在凸台11上。该装置在安装时,首先将防臭盖5放入支架6内,并使滑杆52插入中空圆台62内,然后在固定圈3下端外侧的容纳腔33内放入密封圈4,将固定圈3套设在支架6的环部61内,固定圈3的第一凸缘31抵靠在环部61的上端,密封圈4抵靠在防臭盖5外缘的密封环511上,最后将锁母2与环部61螺纹连接,锁母2的第二凸缘21抵靠在固定圈3的第一凸缘31的上端,将锁母2套设在下水管1内,并使锁母2的下端抵靠在凸台11上,即完成整个防臭装置的安装。该装置还可以方便拆洗、更换或维修。需要更换或维修该装置时,只需通过钩子或手将防臭盖5向下压,再用钩子或手勾住固定圈3下端,轻轻向上提,就可以将该装置从下水管1中取出,进行拆解的步骤与上述安装过程反向操作即可。如图1所示,该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由于第一磁铁7和异性第二磁铁8相互排斥,圆台62下端的第二磁铁8配合驱动滑杆52上的第一磁铁7使滑杆52上移,则盖体51上的密封环511密封抵靠在密封圈4上,防止下水管1内的臭气进入室内。如图2所示,该装置在有水流下时,由于水的重量作用,水和防臭盖5的重量大于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之间的排斥力,使防臭盖5向下移动,盖体51边缘的密封环511与密封圈4相分离,给下水留出通道,地漏下水管1流入的水从密封环511与密封圈4之间的间隙流出,当水流完之后,盖体51则在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的作用下,使盖体51边缘的密封环511又与密封圈4相抵靠密封,保证了防臭装置下方的臭气与室内隔绝,起到了有效防臭的目的。在一实施例中,中空圆台62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延伸的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竖直凸条64,该凸条64优化设置3个,滑杆52与凸条64相适配,即滑杆52的直径与三凸条64围成的内圆直径相同。通过该结构设计,滑杆52与凸条64相接触,较滑杆52与中空圆台62的中空孔接触要大大减少了滑杆52上下滑移的摩擦力,使滑杆52的运动更顺畅。为了减少杂物在防臭盖5上的积存,盖体51中部隆起,为了使盖体51与密封圈4能够较好地保持贴合密封,盖体51外缘设有向外延伸的水平密封环511,密封环511与密封圈4相适配。为了使下水管1中的水流动顺畅,提高水流冲力,在盖体51上表面设有多个螺旋状凸起53,下水时水流能呈螺旋状流动。为了使密封圈4安装牢固,本实施例的容纳腔33截面为反“7”字形,保证容纳腔33内的密封圈4能牢稳地卡套在容纳腔33内无松动。本实施例中的中空圆台62为上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包括下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母、固定圈、密封圈、防臭盖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上方的环部,环部中央下方设有竖直的中空圆台,所述环部与圆台同轴且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防臭盖包括盖体和沿盖体中央向下延伸的滑杆,所述滑杆下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滑杆滑动套装在中空圆台内,所述环部内侧套设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其下端设有向内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外侧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密封圈,所述圆台下端设有与第一磁铁配合用于驱动滑杆上移使盖体抵靠密封圈的异性第二磁铁,所述锁母上端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锁母设置在环部外侧并与环部螺纹连接;所述下水管内壁设有向内延伸的环状凸台,所述锁母外径与下水管内径相适配,所述锁母下端密封抵靠在凸台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包括下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母、固定圈、密封圈、防臭盖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上方的环部,环部中央下方设有竖直的中空圆台,所述环部与圆台同轴且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防臭盖包括盖体和沿盖体中央向下延伸的滑杆,所述滑杆下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滑杆滑动套装在中空圆台内,所述环部内侧套设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其下端设有向内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外侧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密封圈,所述圆台下端设有与第一磁铁配合用于驱动滑杆上移使盖体抵靠密封圈的异性第二磁铁,所述锁母上端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锁母设置在环部外侧并与环部螺纹连接;所述下水管内壁设有向内延伸的环状凸台,所述锁母外径与下水管内径相适配,所述锁母下端密封抵靠在凸台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管防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中部隆起,盖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利
申请(专利权)人:王双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