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安装结构及井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287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盖安装结构及井盖系统。井盖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基座,安装基座绕井盖的周向设置,以支撑在井盖的下方;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限位结构设置在安装基座的周向外侧,限位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安装基座的顶端,井盖的外周缘位于限位结构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以对井盖进行周向限位;支撑结构,安装基座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井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井盖安装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盖安装结构及井盖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井盖安装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井盖安装结构及井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智慧井盖在市政、通讯、电力等行业中使用逐渐增加,智慧井盖安装也是面临诸多问题。由于井口形状、内部结构、环境等千差万别,在实际施工中,大量不规则形状的井口给智慧井盖安装带来很多难度,可能需要使用多种设计方案来满足智慧井盖的安装。这些情况都会提高现场勘测工作强度、设计安装方案数量,在工程安装阶段又增加了施工难度,极大地影响安装和使用效率。常见智慧井盖多采用分体结构或圆周结构等安装方式。分体安装结构为在井内壁上安装几个支架,但由于井口形状不均,甚至安装偏差导致高低不平,支架承载井盖面也有变化,有时需要额外附加可调节结构来补偿井口尺寸偏差,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增加闭锁结构或施工开制闭锁孔、槽等,如果借用支架进行闭锁,则对智慧井盖放置方向有严格要求,安装前要将智慧井盖闭锁轴对准支架方向,增加了操作难度。圆周安装结构为环形支撑,对智慧井盖承载较好,但其快速安装和固定支撑等结构设计往往会变得较为复杂。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智能井盖安装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盖安装结构及井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井盖安装困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井盖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基座,安装基座绕井盖的周向设置,以支撑在井盖的下方;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限位结构设置在安装基座的周向外侧,限位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安装基座的顶端,井盖的外周缘位于限位结构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以对井盖进行周向限位;支撑结构,安装基座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井口内。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绕安装基座的周向间隔设置,支撑杆的一端插入安装基座内后与安装基座固定连接,且支撑杆沿井盖的径向延伸。进一步地,安装基座呈环状;或者安装基座包括多个子基座,多个子基座沿井盖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支撑杆固定在井口处。进一步地,井盖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设置在安装基座的底端,且支撑结构通过固定部与安装基座连接。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多个固定座,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杆,固定座、支撑杆和限位结构的数量相等且均一一对应设置,且支撑杆的一端插入固定座内并进行固定,支撑杆的另一端伸入井口的井壁的安装孔处。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多个紧固件,固定座具有固定孔,支撑杆插入固定孔内并通过紧固件将支撑杆与固定座固定;或者支撑杆与固定座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固定部包括多个紧固件,固定座具有固定孔,支撑杆插入固定孔内后,紧固件穿过任一调节孔将支撑杆与固定座固定。进一步地,支撑结构的支撑杆为长度可调节结构;和/或安装基座与限位结构为一体成型或分段成型结构。进一步地,限位结构是限位板,限位板呈环形包围结构以围住安装基座;或者限位板为具有开口的弧形包围结构以围住安装基座,且弧形包围结构的弧度大于180度;或者限位板为多个,且多个限位板绕井盖的周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井盖系统,包括:井盖;上述的井盖安装结构,井盖的闭锁结构能够伸入到井盖安装结构的安装基座的下方,以与安装基座锁定配合。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井盖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基座、限位结构和支撑结构。安装基座绕井盖的周向设置,以支撑在井盖的下方;限位结构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限位结构设置在安装基座的周向外侧,限位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安装基座的顶端,井盖的外周缘位于限位结构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以对井盖进行周向限位;安装基座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井口内。使用上述结构的井盖安装结构,井盖盖设于安装基座的顶端,并且在对井盖进行锁定后,井盖的闭锁结构与安装基座的底端抵接,从而能够通过安装基座与井盖的闭锁结构的配合实现对井盖的轴向限位,使得井盖不能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安装基座移动。又由于本申请中的井盖安装结构还具有限位结构,所以能够通过限位结构来对井盖的周向进行限位,进而能够防止井盖在其径向方向移动。因此,通过安装基座与井盖的闭锁结构的配合以及限位结构对井盖的限位,可以有效地防止将井盖从安装基座上取下。也就是说,只有对井盖的闭锁结构解锁后,解除闭锁结构与安装基座的配合,才能够将井盖从安装基座上取下。并且,由于具有支撑结构,所以在将安装基座安装到井口时,可以使安装基座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井口内,从而防止将安装基座从井口内取出。由于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或钉入金属杆后与其他结构焊接等方式,钻孔数量较多,容易增大安装偏差,且施工难度大和安装步骤较多。且井口的形状通常为不规则的形状,如果只通过安装基座来对井盖进行安装固定,可能会出现安装基座不能与井口形状进行匹配的情形,导致难以对安装基座进行固定。通过支撑结构能够使井盖安装结构适应不同形状的井口,从而保证井盖安装结构能够在一定规格尺寸下适应较宽范围的井口尺寸变化,只要井口最小尺寸能够满足放入井盖安装结构,就能实现该规格形状尺寸的井口安装,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井盖安装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井盖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井盖安装结构的安装基座与限位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中的井盖安装结构与井盖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中的井盖安装结构与井口直径匹配时的安装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的井盖安装结构小于井口直径时的安装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中的井盖安装结构安装在椭圆井口时的安装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中的井盖安装结构安装在不规则形状的井口时的安装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安装基座;20、井盖;21、闭锁结构;30、限位结构;40、支撑结构;41、支撑杆;50、固定部;51、固定座;52、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井盖安装困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井盖安装结构及井盖系统。并且,本申请中的井盖系统包括井盖20和下述的井盖安装结构。井盖20的闭锁结构21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基座(10),所述安装基座(10)绕井盖(20)的周向设置,以支撑在所述井盖(20)的下方;/n限位结构(30),所述限位结构(30)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限位结构(30)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10)的周向外侧,所述限位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基座(10)的顶端,所述井盖(20)的外周缘位于所述限位结构(30)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以对所述井盖(20)进行周向限位;/n支撑结构(40),所述安装基座(10)通过所述支撑结构(40)固定在井口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座(10),所述安装基座(10)绕井盖(20)的周向设置,以支撑在所述井盖(20)的下方;
限位结构(30),所述限位结构(30)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限位结构(30)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10)的周向外侧,所述限位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基座(10)的顶端,所述井盖(20)的外周缘位于所述限位结构(30)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以对所述井盖(20)进行周向限位;
支撑结构(40),所述安装基座(10)通过所述支撑结构(40)固定在井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0)包括多个支撑杆(41),多个所述支撑杆(41)绕所述安装基座(1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基座(10)内后与所述安装基座(10)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杆(41)沿所述井盖(20)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基座(10)呈环状;或者
所述安装基座(10)包括多个子基座,多个所述子基座沿所述井盖(2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所述支撑杆(41)固定在所述井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部(50),所述固定部(50)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10)的底端,且所述支撑结构(40)通过所述固定部(50)与所述安装基座(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50)包括多个固定座(51),所述支撑结构(40)包括多个支撑杆(41),所述固定座(51)、所述支撑杆(41)和所述限位结构(30)的数量相等且均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支撑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仙赖鑫李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