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80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行道结构,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人行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塌陷的问题,其包括原路基、先后铺设于原路基上的粘接层和面层以及设置于人行道宽度方向两侧的路缘石,所述原路基与粘接层之间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灰土层和基础层,所述灰土层铺设于原路基,所述基础层铺设于灰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相对降低人行道塌陷的几率,相对保证人行道的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行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结构。
技术介绍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一般宽度为四米左右。参照图1,一种人行道结构,包括原路基1、铺设于原路基1上的粘接层2、铺设于粘接层2上的面层3以及设置于人行道宽度方向两侧的多块路缘石4,多块路缘石4沿人行道长度方向铺设。即现有的人行道结构一般直接采用在原路基1上先后铺设粘接层2和面层3的方式铺设,粘接层2通常采用水泥砂浆铺设,面层3采用砖石铺设,以形成供行人通行的人行道。采用上述方案铺设的人行道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面层3上的积水下渗并通过粘接层2后渗透进入原路基1中,原路基1受长期的积水浸泡,导致由原路基1和粘接层2形成的人行道路基结构不稳定,人行道出现塌陷的现象,使用效果不佳,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结构,其可相对降低人行道塌陷的几率,相对保证人行道的长期稳定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行道结构,包括原路基、先后铺设于原路基上的粘接层和面层以及设置于人行道宽度方向两侧的路缘石,所述原路基与粘接层之间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灰土层和基础层,所述灰土层铺设于原路基,所述基础层铺设于灰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粘接层之前,在原路基上先后铺设由灰土层和基础层构成的稳定结构,基础层采用可透水的C20混凝土浇筑而成,使得人行道的新路基相对加厚,从而相对降低人行道塌陷的几率,相对保证人行道的长期稳定性;在原路基上铺设灰土层,石灰与土壤胶结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抗水性能的灰土,从而相对降低水继续下渗进入原路基的几率,从而相对降低人行道塌陷的几率,相对保证人行道的长期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础层中设置有钢筋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注由透水的C20混凝土构成的基础层时,在基础层中预置钢筋网,使得基础层凝固之后,相对增强基础层的抗折、抗拉性能,从而进一步降低人行道塌陷的几率,使得人行道的稳定性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础层靠近粘接层一侧设置有过滤层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注基础层之后,在铺设粘接层之前,先在基础层上铺设过滤层一,过滤层一采用渗水土工布制作而成,可使得从粘接层下渗的水顺利下渗,以保证将面层上的积水及时排出的同时,将下渗的水中含有的砂石隔绝,防止砂石下渗导致基础层中的渗水孔堵塞,导致排水效果不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础层靠近灰土层一侧设置有碎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注基础层之前,先在灰土层上铺设碎石层,使得新路基的厚度增强,从而稳定性相对更佳;同时,碎石层形成软性结构,从而相对提高人行道的弹性性能和抗折性能,使得人行道开裂的可能性相对降低。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碎石层包括粗石层和细石层,所述粗石层靠近基础层,所述细石层靠近灰土层,所述细石层靠近粗石层一侧凸起形成多个呈锥台状的衔接台,多个所述衔接台沿人行道的长度方向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碎石层时,先后铺设细石层和粗实层,细石层作为底层,可相对增强碎石层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在铺设细石层时,预留出衔接台,使得粗实层嵌入相邻衔接台形成嵌接槽,从而相对增强粗实层与细石层的连接强度,从而整体上人行道的稳定性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粗石层靠近基础层一侧开设有多个填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粗石层之后铺设浇注基础层时,未凝固的C20混凝土流进填筑槽,使得基础层凝固后与粗实层,即与碎石层的连接强度更大,从而稳定性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碎石层内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多根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设置于两个衔接台形成的波谷处,所述排水盲管沿人行道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排水盲管包括内管和包覆内管的过滤层二,所述内管管壁开设有多个渗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面层上的积水依次通过面层、过滤层一、粘接层、基础层下渗进入碎石层时,由于下层的细石层的密度相对上层的粗石层的密度相对较大,故而下渗进入粗石层的水会逐渐积留于相邻两个嵌接台形成的嵌接槽中,此时,积水可渗透由渗水土工布制成的过滤层二水里渗透进入内管中,从而及时将积水通过排水盲管排出,以相对降低新路基中的积水量,从而相对降低人行道的新路基因积水过多而塌陷的几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盲管靠近人行道宽度方向端侧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排水盲管的端侧连接有网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盲管的出水端向下倾斜,可使得渗透进入内管中的积水及时排出的同时,相对防止排水盲管出水端的水倒流进入排水盲管;进一步地,在排水盲管端侧连接网塞,可保证排水盲管中的竖顺利排出的同时,防止排水盲管出水端的杂物进入排水盲管中,从而使用效果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细石层靠近灰土层一侧设置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可采用防渗土工布制成,在铺设碎石层之前,先铺设防水层,以降低碎石层中的积水继续下渗进入灰土层和原路基中的几率,从而防止原路基被过多的积水长期浸泡,导致路基坍塌。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面层靠近粘接层一侧设置有多个卡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粘接层上铺设由多块面砖构成的面层时,设置于面砖上的卡接杆卡接于粘接层中,从而相对增强面层与粘接层的粘接强度,使得面层的固定效果相对长期较佳。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原路基和粘接层之间铺设由灰土层和基础层等构件构成的稳定机构,灰土层中的灰土与土壤胶结形成较高强度和抗水性能的层结构,以相对增强人行道新路基的稳定性,基础层采用可透水的C20混凝土浇筑而成,保证水顺利下渗的同时,相对增强人行道的强度,从而相对降低人行道塌陷的几率,相对保证人行道的长期稳定性;2、通过在基础层与灰土层之间铺设碎石层,以相对增强人行道的弹性和抗开裂性能,从而相对降低人行道开裂的几率;将碎石层采用先后铺设细石层和粗石层的方式铺设,使得细石层和粗石层通过多个嵌接台嵌接形成一体,从而增强碎石层的强度;同时,使得下渗进入碎石层的积水相对积留于相邻两个嵌接台形成的嵌接槽中,并利用排水盲管排出,从而相对降低人行道新路基中积水量,使得人行道因新路基中积水过多而塌陷的几率相对降低,从而保证人行道的长期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附图,主要展示通过现有技术铺设的人行道结构。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行道结构,包括原路基(1)、先后铺设于原路基(1)上的粘接层(2)和面层(3)以及设置于人行道宽度方向两侧的路缘石(4),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路基(1)与粘接层(2)之间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灰土层(5)和基础层(6),所述灰土层(5)铺设于原路基(1),所述基础层(6)铺设于灰土层(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道结构,包括原路基(1)、先后铺设于原路基(1)上的粘接层(2)和面层(3)以及设置于人行道宽度方向两侧的路缘石(4),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路基(1)与粘接层(2)之间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灰土层(5)和基础层(6),所述灰土层(5)铺设于原路基(1),所述基础层(6)铺设于灰土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6)中设置有钢筋网(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6)靠近粘接层(2)一侧设置有过滤层一(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6)靠近灰土层(5)一侧设置有碎石层(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8)包括粗石层(81)和细石层(82),所述粗石层(81)靠近基础层(6),所述细石层(82)靠近灰土层(5),所述细石层(82)靠近粗石层(81)一侧凸起形成多个呈锥台状的衔接台(821),多个所述衔接台(8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瑜飞张文萍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永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