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临界水处理的微藻固碳及能源化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273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6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处理的微藻固碳及能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物料储罐,提供超临界水处理原料;超临界水处理系统,以物料储罐提供的原料进行超临界水处理反应;微藻培养系统,以超临界水处理系统反应所得废气和废水进行微藻培养;微藻收集系统,收集微藻培养系统培养的微藻;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系统,以微藻收集系统的浓缩液为原料进行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通过在各连接管路上设置阀门,在功能系统上设置控制仪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微藻固碳及能源化利用的控制,不仅能高效捕集二氧化碳,也能充分利用超临界水处理系统的营养物质和盐类,在实现超临界水处理产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同时,降低超临界水处理和微藻培养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超临界水处理的微藻固碳及能源化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超临界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处理的微藻固碳及能源化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产生了很多难处理的污染物,如污泥、有机物等各类浆体,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以极难处理的城镇污泥和工业污泥为例,据统计,每年全国仅上述两种污泥总产量已超7000万吨(含水率80%)。污泥中还含有诸多盐类、重金属、难降解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细菌及寄生虫卵等病原生物体,普遍具有恶臭气味,会造成污泥堆放处的空气、水、土壤的严重污染。而常规方法,如浓缩、脱水、填埋、堆肥、焚烧等处理方法无法对其实现彻底的无害化。随着我国对环保问题的越发重视,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国内外研究及部分工业实践已经证明,利用超临界水(指温度和压力分别高于374.15℃、22.12MPa的特殊状态水)的独特性质,完全溶解在超临界水中的污泥有机质与氧化剂发生快速、彻底的均相反应,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成二氧化碳,氮元素绝大多数转化成氮气,而氯、硫、磷等元素则转化成相应的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处理的微藻固碳及能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n物料储罐(1),提供超临界水处理原料;/n超临界水处理系统(2),以物料储罐(1)提供的原料进行超临界水处理反应;/n微藻培养系统(3),以超临界水处理系统(2)反应所得废气和废水进行微藻培养;/n微藻收集系统(4),收集所述微藻培养系统(3)培养的微藻;/n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系统(5),以微藻收集系统(4)的浓缩液为原料进行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n其中,所述物料储罐(1)的出口通过输送系统Ⅰ(8)连接超临界水处理系统(2)的进口,超临界水处理系统(2)的废气出口通过废气输送系统Ⅰ(9)连接微藻培养系统(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处理的微藻固碳及能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
物料储罐(1),提供超临界水处理原料;
超临界水处理系统(2),以物料储罐(1)提供的原料进行超临界水处理反应;
微藻培养系统(3),以超临界水处理系统(2)反应所得废气和废水进行微藻培养;
微藻收集系统(4),收集所述微藻培养系统(3)培养的微藻;
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系统(5),以微藻收集系统(4)的浓缩液为原料进行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
其中,所述物料储罐(1)的出口通过输送系统Ⅰ(8)连接超临界水处理系统(2)的进口,超临界水处理系统(2)的废气出口通过废气输送系统Ⅰ(9)连接微藻培养系统(3)的进气口,废水出口通过废水输送系统Ⅰ(10)连接微藻培养系统(3)的进液口,废渣出口通过废渣输送系统Ⅰ(30)连接后续废渣处理系统(31)的进口,微藻培养系统(3)的出口通过输送系统Ⅱ(11)连接微藻收集系统(4)的进口,微藻收集系统(4)的浓缩液出口通过输送系统Ⅲ(13)连接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系统(5)的进口,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系统(5)的废渣出口通过废渣输送系统Ⅱ(16)连接后续废渣处理系统Ⅱ(32),出液口通过输送系统Ⅳ(17)连接液化产品储存系统(6),出气口通过输送系统Ⅴ(18)连接气化产品储存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超临界水处理的微藻固碳及能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收集系统(4)的出水口通过废水回用系统(12)回接微藻培养系统(3)的进液口,微藻亚/超临界水转化系统(5)的废气出口通过废气输送系统Ⅱ(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众宋文瀚郭洋李艳辉杨闯张熠姝徐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