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68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其结构包括滤隔片、导渣管、混凝池、搅拌叶轮、驱动轴、进水管、混凝药剂管、震荡筒、高分子助凝剂、驱动马达、絮凝池、透水槽、固定横板、沉淀出水槽、高效沉淀净化池,滤隔片下端与絮凝池底槽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结构上供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混凝池内部且后端的连接的混凝药剂管同步的向内进行流入,再者内部设置的搅拌叶轮进行搅拌使得水源和混凝药剂进行充分的混合,再者流动到右端的絮凝池内部在配合上高分子助凝剂进一步的提高水质的质量,最后水源通过透水槽进入到高效沉淀净化池内部,从流水管进行流动从而落到下端的分流过滤管内部对水源的流动进行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
本技术是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在国内污水处理提标改造中,高效沉淀池因其具有占地面积小、表面负荷高、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和发展,高效沉淀池充分利用了动态混合、加速絮凝原理和浅池理论。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606073.4的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包括:带盖板的沉淀池本体,以及顺次设置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的臭氧预氧化区、絮凝区、磁混凝区、斜管沉淀区,臭氧预氧化区与絮凝区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堰分隔,絮凝区与磁混凝区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堰分隔,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供水的沉淀池的后续的过滤和清理过程较为简便,导致长期使用过程内部的杂质沉积较多且过滤的水质较差,使得供水饮用后存在着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供水的沉淀池的后续的过滤和清理过程较为简便,导致长期使用过程内部的杂质沉积较多且过滤的水质较差,使得供水饮用后存在着安全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其结构包括滤隔片、导渣管、混凝池、搅拌叶轮、驱动轴、进水管、混凝药剂管、震荡筒、高分子助凝剂、驱动马达、絮凝池、透水槽、固定横板、沉淀出水槽、高效沉淀净化池,所述滤隔片下端与絮凝池底槽相焊接,所述导渣管上端与絮凝池下端相连接,所述震荡筒上端通过驱动轴与驱动马达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横板上表面与驱动马达下端面相贴合,所述沉淀出水槽左端与高效沉淀净化池右端相粘合,所述高效沉淀净化池上端面与固定横板下端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高效沉淀净化池由沉淀出料管、活性碳滤板、锥形落水槽、传动水轮、陶瓷滤芯板、流水管、防渗透池体、稳流器、减速机、分流过滤管、絮棉层、固定卡销、传动轴、耙架、刮泥刀组成,所述沉淀出料管上端嵌入安装于防渗透池体下端内,所述活性碳滤板与锥形落水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动水轮嵌入安装于分流过滤管内,所述陶瓷滤芯板外侧与分流过滤管内侧相粘合,所述流水管下端与分流过滤管上端相连接,所述稳流器上端与减速机下端相连接,所述分流过滤管内侧与絮棉层外侧相粘合,所述锥形落水槽外侧通过固定卡销与防渗透池体内侧相焊接,所述传动轴上端通过稳流器与减速机下端相连接,所述传动轴下端外环与耙架上端内侧相连接,所述刮泥刀上端与传动轴下端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马达下端通过驱动轴与搅拌叶轮上端相连接,所述进水管右端嵌入安装于混凝池左端上。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下端与固定横板上端相贴合,所述流水管左端与透水槽右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助凝剂前端与絮凝池后端面内侧相贴合,所述絮凝池右端面与透水槽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混凝药剂管前端与混凝池后端面相连接,所述震荡筒嵌入安装于絮凝池内。进一步地,所述导渣管由橡胶制成,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横板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好的硬度和防腐性。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结构上供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混凝池内部且后端的连接的混凝药剂管同步的向内进行流入,再者内部设置的搅拌叶轮进行搅拌使得水源和混凝药剂进行充分的混合,再者流动到右端的絮凝池内部在配合上高分子助凝剂进一步的提高水质的质量,最后水源通过透水槽进入到高效沉淀净化池内部,从流水管进行流动从而落到下端的分流过滤管内部对水源的流动进行分流保障后续的过滤能够充分且均匀,在分流过滤管内部加装有陶瓷滤芯板和絮棉层可以对水中的杂质和颗粒物进行第一步的过滤,使得流到下端的锥形落水槽内减少杂质和颗粒物,再者通过活性碳滤板对水质中的杂质和颗粒物进一步的吸附,保障了最后供水的水质的品质,最后在防渗透池体内部水源进行沉淀最后的供水会从防渗透池体右端的出水口连接的沉淀出水槽流出,当进行对防渗透池体底部进行清理的时候通过启动减速机且配合着下端的稳流器带着传动轴进行驱动,同步的让连接的耙架对底部进行环形全方位的除杂,再者刮泥刀对沉淀出料管以为进行除杂将沉淀物去除,保障了防渗透池体内部的清洁性也提高供水的安全性,提高了对水源的安全过滤处理使得使用水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效沉淀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效沉淀净化池A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滤隔片-1、导渣管-2、混凝池-3、搅拌叶轮-4、驱动轴-5、进水管-6、混凝药剂管-7、震荡筒-8、高分子助凝剂-9、驱动马达-10、絮凝池-11、透水槽-12、固定横板-13、沉淀出水槽-14、高效沉淀净化池-15、沉淀出料管-151、活性碳滤板-152、锥形落水槽-153、传动水轮-154、陶瓷滤芯板-155、流水管-156、防渗透池体-157、稳流器-158、减速机-159、分流过滤管-1510、絮棉层-1511、固定卡销-1512、传动轴-1513、耙架-1514、刮泥刀-15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滤隔片1、导渣管2、混凝池3、搅拌叶轮4、驱动轴5、进水管6、混凝药剂管7、震荡筒8、高分子助凝剂9、驱动马达10、絮凝池11、透水槽12、固定横板13、沉淀出水槽14、高效沉淀净化池15,所述滤隔片1下端与絮凝池11底槽相焊接,所述导渣管2上端与絮凝池11下端相连接,所述震荡筒8上端通过驱动轴5与驱动马达10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横板13上表面与驱动马达10下端面相贴合,所述沉淀出水槽14左端与高效沉淀净化池15右端相粘合,所述高效沉淀净化池15上端面与固定横板13下端面相贴合,所述高效沉淀净化池15由沉淀出料管151、活性碳滤板152、锥形落水槽153、传动水轮154、陶瓷滤芯板155、流水管156、防渗透池体157、稳流器158、减速机159、分流过滤管1510、絮棉层1511、固定卡销1512、传动轴1513、耙架1514、刮泥刀1515组成,所述沉淀出料管151上端嵌入安装于防渗透池体157下端内,所述活性碳滤板152与锥形落水槽15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动水轮154嵌入安装于分流过滤管1510内,所述陶瓷滤芯板155外侧与分流过滤管1510内侧相粘合,所述流水管156下端与分流过滤管1510上端相连接,所述稳流器158上端与减速机159下端相连接,所述分流过滤管1510内侧与絮棉层1511外侧相粘合,所述锥形落水槽153外侧通过固定卡销1512与防渗透池体157内侧相焊接,所述传动轴1513上端通过稳流器158与减速机159下端相连接,所述传动轴1513下端外环与耙架1514上端内侧相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滤隔片(1)、导渣管(2)、混凝池(3)、搅拌叶轮(4)、驱动轴(5)、进水管(6)、混凝药剂管(7)、震荡筒(8)、高分子助凝剂(9)、驱动马达(10)、絮凝池(11)、透水槽(12)、固定横板(13)、沉淀出水槽(14)、高效沉淀净化池(15),所述滤隔片(1)下端与絮凝池(11)底槽相焊接,所述导渣管(2)上端与絮凝池(11)下端相连接,所述震荡筒(8)上端通过驱动轴(5)与驱动马达(10)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横板(13)上表面与驱动马达(10)下端面相贴合,所述沉淀出水槽(14)左端与高效沉淀净化池(15)右端相粘合,所述高效沉淀净化池(15)上端面与固定横板(13)下端面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滤隔片(1)、导渣管(2)、混凝池(3)、搅拌叶轮(4)、驱动轴(5)、进水管(6)、混凝药剂管(7)、震荡筒(8)、高分子助凝剂(9)、驱动马达(10)、絮凝池(11)、透水槽(12)、固定横板(13)、沉淀出水槽(14)、高效沉淀净化池(15),所述滤隔片(1)下端与絮凝池(11)底槽相焊接,所述导渣管(2)上端与絮凝池(11)下端相连接,所述震荡筒(8)上端通过驱动轴(5)与驱动马达(10)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横板(13)上表面与驱动马达(10)下端面相贴合,所述沉淀出水槽(14)左端与高效沉淀净化池(15)右端相粘合,所述高效沉淀净化池(15)上端面与固定横板(13)下端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供水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净化池(15)由沉淀出料管(151)、活性碳滤板(152)、锥形落水槽(153)、传动水轮(154)、陶瓷滤芯板(155)、流水管(156)、防渗透池体(157)、稳流器(158)、减速机(159)、分流过滤管(1510)、絮棉层(1511)、固定卡销(1512)、传动轴(1513)、耙架(1514)、刮泥刀(1515)组成,所述沉淀出料管(151)上端嵌入安装于防渗透池体(157)下端内,所述活性碳滤板(152)与锥形落水槽(15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动水轮(154)嵌入安装于分流过滤管(1510)内,所述陶瓷滤芯板(1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甸铭林燕萍张玉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致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