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张力平衡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59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锁式张力平衡牵引装置,属于碳纤维拉丝制作装置领域。设有导向轴,导向轴固定模块加工在牵引盘底座下端,牵引盘底座下端还加工有下连杆固定模块,与杠杆和上下连杆组合,牵引盘底座上端固定安装中空承压盒,中空承压盒子内叠加磨擦板和穿丝磨擦板,最上层磨擦板上端安装凹形可移动压盘,并使用导向销钉固定,加工压力辊,将压力辊组件安装在凹形可移动压盘顶部,并将上连杆末端与“个”字形牵拉构件下端的上连杆接孔通过上连杆销轴轴连,可将拉动复合材料的牵引力转变为正压力,无需其他动力装置并实现自锁功能,多层摩擦板与多层穿丝摩擦板叠加,增大摩擦力还可以实现对纤维丝的缓冲功能达到纤维丝的张力平衡防止断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锁式张力平衡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拉丝制作装置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自锁式张力平衡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独有的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抗老化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轨道交通、运动休闲器材、高档民品等领域,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初次生产并穿过固化成型模时,由于在固化过程中产品与成型模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所以往往需要碳纤维板材拉挤机进行辅助牵引,在这一过程中于穿过固化成型模的纤维丝束存在张力不均匀,从而造成纤维丝束中每根丝受到的拉力大小不等,所以经常发生断丝的现象,导致很难一次性完成对纤维丝束的牵拉,再者由于不同纤维丝冷却长度不同,容易造成纤维丝的废料产生,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锁式张力平衡牵引装置,以解决碳纤维拉挤机在辅助牵引时造成的纤维丝束张力不均匀,碳纤维丝受力大小不等和不同纤维丝冷却时间不同造成的纤维丝废料的产生,从而增加成本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锁式张力平衡牵引装置,设有牵引盘底座,其特征在于,牵引盘底座下部插装有导向轴,牵引盘底座下端与下连杆一端相连,下连杆另一端经下固定轴与杠杆下部相互轴连,杠杆上端经杠杆销轴与上连杆一端轴连,牵引盘底座上端固定安装中空承压盒,中空承压盒子内部交错均匀叠加磨擦板和穿丝磨擦板,穿丝磨擦板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穿丝孔,最上层磨擦板上端安装凹形可移动压盘,并使用导向销钉将凹形可移动压盘安装在中空承压盒上,加工出压力辊组件,压力辊组件包括左压力辊、左压力辊支架、右压力辊、右压力辊支架及“个”字形牵拉构件,左压力辊连接左压力辊支架一端,右压力辊连接右压力辊支架一端,右压力辊支架和左压力辊支架另一侧通过转轴铰接在“个”字形牵拉构件上部,“个”字形牵拉构件下端加工有上连杆接孔,将压力辊组件安装在凹形可移动压盘顶部,并将上连杆末端与“个”字形牵拉构件下端的上连杆接孔通过上连杆销轴铰连。本技术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杠杆上加工有多个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将拉动复合材料的牵引力转变为正压力,无需其它动力装置并实现自锁功能,多层摩擦板与多层穿丝摩擦板叠加,增大摩擦力还可以实现对纤维丝的缓冲功能达到纤维丝的张力平衡防止断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X轴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Y轴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压力辊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压力辊组件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穿丝摩擦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用新型的摩擦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杠杆,2.杠杆销轴,3.上连杆,4.下连杆,5.凹形可移动压盘,6.上连杆销轴,7.压力辊组件,8.中空承压盒,9.牵引盘底座,10,导向销钉,11.导向轴,12.磨擦板,13.穿丝磨擦板,14,导向轴固定模块,15.下连杆固定模块,16.下固定轴,17.杠杆轴连模块,71.左压力辊,72.左压力辊支架,73.“个”字形牵拉构件,74.转轴,75.右压力辊支架,76.右压力辊,77.上连杆接孔,131.穿丝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8,设有导向轴11,导向轴11上安装有导向轴固定模块14,导向轴固定模块14加工在牵引盘底座9下端,牵引盘底座9下端还加工有下连杆固定模块15,下连杆固定模块15与下连杆4一端相连,杠杆1下部加工有多个轴孔,下固定轴16穿过轴孔将下连杆4另一端与杠杆1下部相互铰连,杠杆1上端加工有杠杆轴连模块17,并使用杠杆销轴2与上连杆3一侧轴连,牵引盘底座9上端固定安装中空承压盒8,中空承压盒8内部交错叠加磨擦板12和穿丝磨擦板13,穿丝磨擦板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穿丝孔131,最上层磨擦板12上端安装凹形可移动压盘5,并使用导向销钉10将凹形可移动压盘5安装在中空承压盒8上,加工出压力辊组件7,压力辊组件7包括左压力辊71、左压力辊支架72、右压力辊76、右压力辊支架75及“个”字形牵拉构件73,压力辊组件7的左压力辊71连接左压力辊支架72一端,右压力辊76连接右压力辊支架75一端,右压力辊支架75和左压力辊支架72另一侧通过转轴74铰接在“个”字形牵拉构件73上部,“个”字形牵拉构件73下端加工上连杆接孔77,将压力辊组件7安装在凹形可移动压盘5顶部,并将上连杆3末端与“个”字形牵拉构件73下端的上连杆接孔77通过上连杆销轴6铰连。牵引杠杆1下端,杠杆1以下固定轴16为中心转动,杠杆1上端以杠杆销轴2为轴心推动下连杆4。本技术使用时,将分成若干小丝束的碳纤维丝束由中空承压盘8后方,即与牵引力F的反方向穿入,每一小丝束密集穿过一层穿丝摩擦板13上预留的穿丝孔131,以增加丝束与穿丝摩擦板13之间的摩擦力。每穿完一块穿丝摩擦板13间隔以一块摩擦板12,进一步加大丝束与穿丝摩擦板13及摩擦板12之间的摩擦力。当牵引力F牵引杠杆1下端时,杠杆1牵引下连杆4带动牵引盘底座9沿导向轴11做与牵引力F同向直线运动。由于杠杆1下端与下连杆4通过下固定轴16轴接,所以在牵引力F的作用下,同时以下固定轴16部位为支点做有限角度的旋转运动。根据杠杆原理及牛顿第三定律,牵引力F通过上连杆3传递至压力辊组件7。因为角α<π/2,则上连杆3将牵引“个”字形牵拉构件73产生垂直于导向轴11的向下位移。牵拉左压力辊支架72、右压力辊支架75以转轴74为轴心,带动相切于凹形可移动压盘5凹槽内下平面的左压力辊71、右压力辊76向左右展开,直至左压力辊71、右压力辊76同时与凹形可移动压盘5凹槽内的左、右端立面相切,与“个”字形牵拉构件73的限位功能同时作用下,实现由下连杆4、杠杆1、上连杆3、压力辊组件7组成的多连杆机构的自锁。通过左压力辊支架72、右压力辊支架75将来自上连杆3作用力向下垂直于导向轴11的分力,转换为左压力辊71、右压力辊76对凹形可移动压盘5的正压力。凹形可移动压盘5在该正压力作用下,在导向销钉10的约束下向下移动,压紧置于中空承压盘8中的摩擦板12、穿丝摩擦板13。由于摩擦板12与穿丝摩擦板13的材料具有一定压缩率及较大韧性,故在牵引力F的作用下,自锁式张力自平衡牵引头沿导向轴11做与牵引力F同向直线运动的初始阶段,摩擦板12与穿丝摩擦板13对于已穿入穿丝摩擦板13密集穿丝孔131中的每一纤维小丝束产生的摩擦力之和,小于将已固化成型的复合型材牵引出固化成型模所需牵引力。每一纤维小丝束受到的摩擦力是从零渐增至最大值,即,其承受的牵引张力也是从零渐增至最大值,直至两者最终达到平衡,以满足将复合型材牵引出固化成型模的工艺需求。在这个渐进过程中,即当每一纤维小丝束受到的摩擦力与其承受的牵引张力未达到平衡之前,由于摩擦板12与穿丝摩擦板13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压缩率,从而起到对来自固化成型模中已成型的复合型材的反向拉力的缓冲作用,以防止断丝现象的发生。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锁式张力平衡牵引装置,设有牵引盘底座,其特征在于,牵引盘底座下部插装有导向轴,牵引盘底座下端与下连杆一端相连,下连杆另一端经下固定轴与杠杆下部相互轴连,杠杆上端经杠杆销轴与上连杆一端轴连,牵引盘底座上端固定安装中空承压盒,中空承压盒子内部交错均匀叠加磨擦板和穿丝磨擦板,穿丝磨擦板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穿丝孔,最上层磨擦板上端安装凹形可移动压盘,并使用导向销钉将凹形可移动压盘安装在中空承压盒上,加工出压力辊组件,压力辊组件包括左压力辊、左压力辊支架、右压力辊、右压力辊支架及“个”字形牵拉构件,左压力辊连接左压力辊支架一端,右压力辊连接右压力辊支架一端,右压力辊支架和左压力辊支架另一侧通过转轴铰接在“个”字形牵拉构件上部,“个”字形牵拉构件下端加工有上连杆接孔,将压力辊组件安装在凹形可移动压盘顶部,并将上连杆末端与“个”字形牵拉构件下端的上连杆接孔通过上连杆销轴铰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式张力平衡牵引装置,设有牵引盘底座,其特征在于,牵引盘底座下部插装有导向轴,牵引盘底座下端与下连杆一端相连,下连杆另一端经下固定轴与杠杆下部相互轴连,杠杆上端经杠杆销轴与上连杆一端轴连,牵引盘底座上端固定安装中空承压盒,中空承压盒子内部交错均匀叠加磨擦板和穿丝磨擦板,穿丝磨擦板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穿丝孔,最上层磨擦板上端安装凹形可移动压盘,并使用导向销钉将凹形可移动压盘安装在中空承压盒上,加工出压力辊组件,压力辊组件包括左压力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晓东刘之乾王龙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光威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